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1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林业   191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155篇
  450篇
综合类   1298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512篇
园艺   255篇
植物保护   12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一种细胞因子检测新方法--ELISPOT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准确地定量、定性抗原特异的T细胞反应及评价其作用 ,是细胞免疫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ELISPOT技术是近年来正为众多研究者所认可的一项通过检测细胞因子 ,评价T淋巴细胞功能和特异性的新方法。与其他细胞免疫学方法相比较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直接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细胞 ,而无需体外扩增。ELISPOT技术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这些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 ,有研究显示该方法不仅应用于肿瘤免疫及其治疗中 ,而且在细胞内感染微生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均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992.
根据GenBank公布的羊布鲁氏菌(B.melitensis) M5-90株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其全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得到381 bp的目的片段,连接入pMD20-T载体,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测序正确后,构建pET-28a-Omp10原核表达质粒,再将该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 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His-Omp10,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成功构建了含Omp10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表达了Omp10基因,诱导得到的融合蛋白经鉴定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证明Omp10得到成功表达.该试验为布鲁氏菌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S基因序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M基因和猪博卡病毒(PBoV)NP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对TGEV、PEDV RNA反转录获得的cDNA模板和PBoV的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同时得到3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1 060bp(TGEV)、462bp(PEDV)及258bp(PBoV)特异性条带,建立了同时检测TGEV、PEDV和PBoV的多重PCR方法。结果表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可以同时检测这3种病毒核酸片段,而对其他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5、20、10pg的核酸。采用该方法对6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TEGV阳性率为1.6%,PEDV阳性率为6.7%,PBoV阳性率为21.7%,表明建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994.
利用黑河市1980~2013年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4年黑河市温度、降水、霜期等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气象各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95.
以“J96-16-5”、“y96-9-4”、“B98-2-4”和“B98-2-7”为试材,“奥依宾”为对照品种,对4个黑穗醋栗优良品系进行综合性状的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优质丰产性状突出的品系为“J96-16-5”、“Y96-9-4”和“B98-2-4”.选择“J96-16-5”作为母本,“晚丰”、“Y96-9-4”、“奥依宾”、“B98-2-4”作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试验.4个组合坐果率均正常,获得了较理想的杂交种子数量.  相似文献   
996.
以"中农8号"黄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0.1、0.3、0.5mmol·L^-1)的硝普钠(SNP)作为一氧化氮(NO)供体,研究了外源NO对低氧胁迫下黄瓜生长、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氧胁迫下黄瓜植株的生长、光合作用以及光合系统活性均受抑制,添加不同浓度的SNP,显著促进了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光合系统活性也得到显著提高,低氧胁迫伤害得到有效缓解,主要表现为株高、茎粗、主根长、根体积、根系活力、地上鲜质量和地下干鲜质量显著提高;幼苗叶片的Pn、Gs和WUE显著提高,Ci显著降低;Fv/Fm、ETR、qP、ΦPSⅡ显著提高,NPQ显著降低。其中最适SNP添加浓度为0.1mmol·L^-1。  相似文献   
997.
多胺与乙烯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两类生长调节物质,具有共同的前体S-腺苷蛋氨酸。在逆境胁迫下,多胺的含量与乙烯的产生速率一般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并相互影响,具体影响取决于植物的种类、器官、组织及胁迫的程度、方式等。在逆境胁迫下多胺对细胞膜系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乙烯则可增加细胞膜的透性,二者代谢上的变化对细胞膜保护系统,特别是对植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体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猪抑制素基因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克隆含有抑制素抗原决定簇基因片段α(1~32)的p1INH和p2INH,在这两个片段中都设有限制性内切酶XbaⅠ的酶切位点,通过XbaⅠ把p1INH与p2INH串联起来。串联抑制素基因片段与pcDNA3.1载体通过EcoRⅠ、HindⅢ酶切位点连接后经过转化DH5α感受态细菌构建重组载体。以重组载体作为模板,以含有EcoR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引物PCR,产物经验证为含串联的抑制素基因。串联的抑制素基因产生的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素的免疫原性,也不会与体内其他蛋白发生免疫交叉反应。串联后的基因片段在单位体积内的抗原位点数增多,免疫效果也会加强。可以反馈性地抑制FSH的分泌,提高母畜的排卵数,提高产仔数。  相似文献   
999.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类型草本层生态学特性与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东  汝海丽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5):100-105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黄土丘陵区4种典型植被类型(达乌里胡枝子群落、白羊草群落、人工刺槐林、人工柠条林)草本层生态学特性,通过室内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测定分析群落间环境因子的差异,并对群生态学指标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重要值在4种群落中均很高,群落间各科物种重要值差异显著。(2)群落物种多样性表现为:人工刺槐林 > 人工柠条林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 白羊草群落;群落盖度表现为人工刺槐林 > 白羊草群落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 人工柠条林;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表现为:白羊草群落 > 人工刺槐林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 人工柠条林。(3)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工刺槐林 > 白羊草群落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 > 人工刺槐林,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和白羊草群落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较高。(4)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白羊草群落(8.43%) > 达乌里胡枝子群落(7.60%) > 人工柠条林(6.43%) > 人工刺槐林(5.85%)。(5)群落盖度、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指标正相关,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相对复杂;群落盖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与土壤水分含量负相关,草本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施氮量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4—2005年在山东泰安研究了施氮量与种植方式对玉米和花生产量、生物量、氮磷吸收与利用以及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单作相比, 玉米-花生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磷吸收量, 但降低了花生产量和氮吸收量。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模式(2∶4间作模式)的产量、生物量、蛋白质产量、氮磷吸收量以及氮磷吸收利用效率均高于2行玉米8行花生间作模式(2∶8间作模式); 2∶4间作模式的氮、磷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 土地当量比(LER)和蛋白质土地当量比(PLER)均大于1, 土地利用率提高8%~17%, 间作优势明显。与不施氮处理相比, 施氮处理显著提高间作玉米产量, 间作花生增产不显著, 促进玉米-花生间作体系氮、磷积累, 提高了氮、磷吸收总量及磷吸收利用效率, 从而显著提高了间作体系的产量和蛋白质产量, 间作优势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