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40篇
  免费   1637篇
  国内免费   2498篇
林业   2360篇
农学   2410篇
基础科学   1546篇
  3869篇
综合类   10037篇
农作物   2217篇
水产渔业   1704篇
畜牧兽医   5275篇
园艺   1423篇
植物保护   1434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913篇
  2021年   1042篇
  2020年   994篇
  2019年   981篇
  2018年   765篇
  2017年   1192篇
  2016年   1028篇
  2015年   1311篇
  2014年   1381篇
  2013年   1681篇
  2012年   2209篇
  2011年   2363篇
  2010年   2008篇
  2009年   1864篇
  2008年   1862篇
  2007年   1783篇
  2006年   1535篇
  2005年   1219篇
  2004年   888篇
  2003年   712篇
  2002年   838篇
  2001年   709篇
  2000年   567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9篇
  1981年   24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28篇
  1974年   20篇
  1973年   22篇
  1972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随着养牛业的高速发展,牛精液液体保存技术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人工授精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加速了肉牛的繁殖改良,同时还促进了育种工作的进程,合理有效的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能够提高牛的饲养效益。与此同时,优良的种牛精液品质也是改良的关键,有实验结果表明:遗传、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会影响牛的精液品质[1],同时强制运动也是决定种牛精液品质的关键环节[2]。合理的精液冷冻与保存不仅能发挥优良的精液品质,同时也为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本文从牛精液新型冷冻保护剂和损伤修复、牛精液冷冻保存添加剂、牛冷冻精在人工受精中的应用、冷冻保存的发展前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牛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期对今后种牛精液冷冻和保存技术发展有所帮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and th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peri-anaesthetic mortality and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in pet rabbits.

Study design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imals

A total of 185 pet rabbits admitted to the Exotic Referal Service of Beaumont Sainsbury’s Animal Hospital over the period 2009–2016.

Methods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the rabbi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atabase. To evaluate the incidence of peri-anaesthetic mortality, three possible outcomes were considered: alive, dead or euthanized within the 72 hours following the anaesthetic event. Food intake and stool production during the first 72 hours following the anaesthetic event were evaluated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Thereafter, various hypothesized risk factors, including administration of alpha-2 agonists, body weight, Americ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ists classification an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tested against peri-anaesthetic mortality and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with bo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Twenty-five out of 185 rabbits underwent two anaesthetic events; therefore, data from 210 cases were used. Of these 210 cases, six died during sedation or general anaesthesia and four (one of which euthanized) died during the first 72 postoperative hours, accounting for an actual mortality rate equal to 4.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025–0.086). Peri-anaesthetic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in 77 (38%) out of the 204 anaesthetic events whose outcome was not intraoperative dea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314–0.446). Species-specific risk factors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for peri-anaesthetic mortality; however, the odds for post-anaesthetic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body weight (p = 0.01).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ur findings confirm that rabbits continue to have a higher incidence of peri-anaesthetic mortality than dogs and cats, and highlight a high risk for nonfatal peri-anaesthetic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in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我国立式无筛饲料超微粉碎机的发展,简述立式无筛饲料超微粉碎机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优越性,分析质量检测及立式无筛饲料超微粉碎机技术的发展,展望制定行业标准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4.
黑刺菝葜根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研究了黑刺菝葜根茎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中氨基酸、多糖、矿物元素和脂肪的含量。结果表明,黑刺菝葜根茎中含有甾体皂甙、黄酮及其甙类、生物碱、内酯、香豆素及其甙类、蒽醌、有机酸、酚性成分、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糖类、挥发油、油脂和10多种矿物元素。  相似文献   
105.
为初步明确钩纹皮蠹Dermestes ater De Geer不同虫态的抗寒能力,本文运用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及配套软件测定钩纹皮蠹幼虫、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比较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差异,以期为钩纹皮蠹的越冬区划分、发生期预测和虫害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钩纹皮蠹3日龄蛹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为-24.31℃,1龄幼虫平均过冷却点最高,为-16.34℃,其余虫态平均过冷却点依次为老熟幼虫(-24.04℃)5日龄蛹(-23.84℃)1日龄蛹(-23.01℃)7日龄蛹(-19.53℃)7龄幼虫(-19.16℃)5龄幼虫(-18.75℃)3龄幼虫(-18.43℃)成虫(-18.25℃);老熟幼虫的平均结冰点最低,为-18.41℃,5龄幼虫平均结冰点最高,为-10.84℃,其余虫态平均结冰点依次为3日龄蛹(-18.26℃)1日龄蛹(-17.13℃)5日龄蛹(-16.87℃)1龄幼虫(-14.66℃)成虫(-14.55℃)7日龄蛹(-13.20℃)3龄幼虫(-12.96℃)7龄幼虫(-12.38℃)。钩纹皮蠹蛹和老熟幼虫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但幼虫和成虫的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6.
根据其它植物PAL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兼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国槐中克隆了一个长866 bp的PAL基因片段,命名为SjPAL.序列分析发现SjPAL多肽与其它植物的PAL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87%以上),且包含与水稻和拟南芥的PAL类似的活性位点.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SjPAL与豆科植物的PAL亲缘关系较近.RT-PCR结果显示,SjPAL在根和茎的表达量约为叶中的3倍.利用反义RNA技术将SjPAL基因克隆至植物表达载体pBI121,构建了SjPAL反义RNA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AL,通过根癌农杆菌EHA105将其导入拟南芥基因组,对获得的抗性植株进行PCR鉴定、Northern杂交分析、PAL活性分析以及总多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反义RNA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转基因拟南芥的PAL基因表达量、单位材料PAL活性、总多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本研究为下一步利用该基因反义表达载体转化国槐,通过调节酚类物质含量提高其在再生体系中的生根能力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悬浮细胞培养是植物生物技术中最有用的研究手段之一.本实验对马铃薯品种底西瑞( Desiree)悬浮细胞系建立的方法和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底西瑞( Desiree)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生长周期为2周左右.添加2mg/L2,4-D+1 mg/L NAA的MS培养基最适合底西瑞(Desiree)悬浮...  相似文献   
108.
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了玉米及其土壤中同时检测烟嘧磺隆、莠去津和氯氟吡氧乙酸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含体积分数为2%的甲酸)提取,基质固相分散净化后,用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在0.01~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3种除草剂的仪器响应值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90 6;玉米和土壤样品中3种除草剂的添加水平在0.02~0.5 mg/kg时,平均回收率均为78.9%~117.7%,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1.6%,日间 RSD 均小于13.9%。 3种除草剂在玉米籽粒、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定量限(LOQ)均小于7.1μg/kg。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旨在基于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建立北京市全株玉米原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方法建立其营养价值预测模型。试验采集北京市18个牧场89份全株玉米原料样品,测定其营养成分,利用CNCPS 6.5计算各样品碳水化合物(CHO)和蛋白质组成。定标集和验证集根据4∶1的配比关系,分别选用71份和18份全株玉米原料样品作为定标集和验证集评价NIRS模型。结果显示:1) NIRS分析技术对全株玉米原料常规营养成分、CNCPS中蛋白质组成和CHO组成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精确度较高。2)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淀粉(Starch)、中性洗涤不溶蛋白质(NDIP)、酸性洗涤不溶蛋白质(ADIP)、可溶性蛋白质(SP)、CHO、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可溶性纤维(CB2)、可消化纤维(CB3)、不消化纤维(CC)、可溶性真蛋白质(PA2)、难溶性真蛋白质(PB1)、纤维结合蛋白质(PB2)和非降解蛋白质(PC)的定标决定系数(1-VR)均>0.80,验证决定系数(RSQv)均≥0.84,这些模型均可用于日常快速检测分析。DM、Ash、EE、NDF、ADF、ADL、Starch、NDIP、CHO、NFC、CB2、CB3、PC和PB1的NIRS模型参数均采用二阶导数处理,CP、SP、ADIP、CC、PA2和PB2的NIRS模型参数均采用标准正态变量+二阶导数处理。综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全株玉米原料的基础化学分析数据,并通过NIRS分析技术建立了主要营养成分的快速预测模型,有利于养殖场青贮前对全株玉米原料质量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10.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