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1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499篇
林业   470篇
农学   648篇
基础科学   312篇
  1062篇
综合类   1583篇
农作物   416篇
水产渔业   313篇
畜牧兽医   1129篇
园艺   191篇
植物保护   33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8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研究长期施肥以及秸秆还田对黑土中微生物标识物氨基糖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调节黑土碳循环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90年,2018年选取其中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肥配施化肥(MNPK) 三个处理进行秸秆微区田间试验。这三个处理的土壤中分别再设加入1 cm 长玉米秸秆6000 kg/hm2的处理(CKS、NPKS、MNPKS)和不加入玉米秸秆的处理(CK、NPK、MNPK),共6个处理。秸秆与土壤混匀后置于PVC框(长0.9 m、宽0.6 m、高0.6 m)内,PVC框上端高于地面20 cm。在PVC框埋入土壤60天(夏季)、150天(秋季)后,取土样测定理化性状及氨基葡萄糖(GluN)、氨基半乳糖(GalN)和胞壁酸(MurN)含量。微生物真菌残体碳和细菌残体碳含量依据各氨基糖含量计算。  【结果】  与CK相比,NPK和MNPK处理能够促进氨基糖在土壤中的积累,其中第60天氨基葡萄糖分别显著增加18.81%和105.36%;胞壁酸分别显著增加19.62%和129.30%。两种施肥措施均能提升土壤中微生物残体碳的含量,而且MNPK处理微生物残体碳积累量较CK处理高出近1倍。各处理中真菌残体碳含量要远高于细菌残体碳含量,两种施肥措施均会降低真菌残体碳占微生物残体碳的比重,说明施肥会增加细菌在这一过程中对黑土有机碳积累的贡献。NPKS处理氨基葡萄糖占总氨基糖含量百分比明显增加,MNPKS处理真菌来源的氨基葡萄糖所占百分比也在第60天、第150天这两个时期内逐渐上升,表明真菌细胞死亡残体积累量在增加。  【结论】  添加秸秆后的MNPK处理促进了黑土中微生物残体碳的积累,NPK处理与秸秆添加相结合可以提高真菌残体碳在微生物残体碳中所占比重。因此,施肥和秸秆添加会使黑土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残体的积累特征。  相似文献   
92.
针对基于捷达汽车发动机设计的配气机构多媒体课件,主要介绍了配气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拆装过程及注意事项,该课件可用于发动机配气机构结构原理的讲解或作为发动机拆装实习的辅助教学。该软件主要利用3ds max 4.0制作素材,渲染成*.bmp图片和*.avi动画文件;利用Photoshop制作背景和按钮;利用Authorware进行整体链接和画面的调整、音乐的播放和停止、动画的播放和停止,以及帮助和退出等设计。  相似文献   
93.
还原容量(RC)是衡量胡敏酸(HA)还原特性的重要指标。采用饱和H2振荡法和土壤溶液法对HA分别进行化学和微生物预处理,分别以硝酸铁(Fe(NO3)3)、柠檬酸铁(FeCit)作电子受体,测定了三种HA(上海巨枫SH,天津光复TJ,缙云山JY)的本底还原容量(NRC),化学还原容量(CRC),微生物还原容量(MRC)。对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不同初始状态和不同种类的胡敏酸的R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HA中,以缙云山土壤提取的胡敏酸RC值最高,还原容量最大,分别为20.21?0.26mmolc mol-1C (NRC)、26.02?1.12mmolc mol-1C (CRC)和29.29?1.56mmolc mol-1C (MRC)。两种电子受体中,采用Fe(NO3)3得到的RC明显高于在FeCit条件下。另外,溶液态HA的RC明显高于固态。由此证明胡敏酸还原容量是一个相对量;其容量大小不仅和自身结构、性质有关,也受到HA初始形态和不同电子受体的影响。对比三个还原容量指标发现CRC和MRC显著大于NRC,而CRC和MRC之间无明确大小关系,因此用CRC来表征HA被微生物还原后的还原容量(MRC)还需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4.
为了快速改善水产养殖水体质量,该文分析了国内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太阳能电池为动力,采用单片机设计了一套水体增氧系统,重点介绍了硬件组成、结构特点和软件实现方法,并应用在公园鱼池净化和鲤鱼养殖生产中。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控制鱼池中的溶氧量、pH值,使多环境因子稳定在最佳值附近。为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水平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5.
Continuous cultivation has been known to decreas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o cultivated soil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aintaining an adequate amou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ignificantly affects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index of soil quality. In this study,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organic matter in combination with inorganic nitrogen (N) fertilizer on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There were seven treatments, namely (1) CK (without fertilization), (2) Chem-N (applying chemical N fertilizer only), (3) Comp (applying compost with the same rate of N as the Chem-N treatment), (4) Comp + l/3 N (applying compost complemented with 33% of the chemical N fertilizer of the Chem-N treatment), (5) Comp + 2/3 N (applying compost complemented with 66% of the chemical N fertilizer of the Chem-N treatment), (6) GM + 1/3 N (applying green manure complemented with 33% of the chemical N fertilizer of the Chem-N treatment) and (7) Peat + 1/3 N (applying peat complemented with 33% of the chemical N fertilizer of the Chem-N treatment). After continuous treatment for 12 years and with cultivation of 24 crops on the same area, soils were sampled for analyses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profi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CK and Chem-N treatments, applications of compost and peat increased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ontent and altered 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However, application of green manure for 12 years had no effect on SOC content. Both microbial activities and PLFA profiles were clearly dependent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ed organic amendments. In summary, a peat application led to the highest increase in SOC content compared to compost and green manure; however, compost-treated soil had a higher microbial population and higher microbial and enzyme activities, while the effects of both green manure and chemical N fertilizer on soil properties were similar.  相似文献   
96.
ABSTRACT

Long-term fertilization tests evaluated rice (Oryza sativa) productivity in relation to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N)-phosphorus (P)-potassium (K) (120-34.9-66.7 kg ha? 1, respectively) during 1967–1972 and N-P-K (150-43.7-83.3 kg ha? 1, respectively) during 1973–2000. The comparison treatments (NP, PK, and NK) and the control (not fertilized) were selected for calculating nutrient efficiency. Rice grain yield increased at a 17.78 kg ha? 1 yr? 1 in the control, mainly due to development of improved cultivars. Phosphorus management was found to be important for indigenous fertility and rice productivity in this paddy soil. Yie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P fertilization. Without N fertilization (PK), rice productivity increased 56.85 kg ha? 1 yr? 1 from 62% of NPK at the initial stage to 74% after passing 34 years, which might be affected by increasing biological N fixation with P accumulation in soil. In NK treatment, rice yield increased at a relatively low rate (37.82 kg hr? 1 yr? 1) from the same rice productivity with that of NPK in 1967 to 91% after 34 years. In comparison, yield increased at a high rate (62.82 kg hr? 1 yr? 1) without K fertilization (NP) from ca. 90% of NPK and might exceed the yield of NPK after 64 year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Therefore, K fertilization level might be readjusted after long-term fertilizing in paddy soil.  相似文献   
97.
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为了探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产力变化的驱动机制,该文基于MODIS传感器获得的MOD17A3数据,分析了黄土高原2000-2010年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借助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引起NPP变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总NPP从2000年的119 Tg(以C计)增加到2010年的144 Tg(以C计),年增速4.57 g/(m2·a)(P0.05)(以C计)。黄土高原约91%的区域NPP呈增加趋势,37%的区域增加趋势显著,主要分布在陕西、青海大部分地区、甘肃南部及宁南山区。整个黄土高原近11 a间NPP变化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退耕还林还草累计面积、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是影响NPP变化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还草累计面积占四者总贡献率的43%,PDSI占40%,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分别占13%和4%。对区域而言,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退耕区(陕北、甘肃东南部等)NPP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近年来干旱情况的缓解(PDSI呈上升趋势)则是青海、内蒙古等地NPP增加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对于黄土高原各区域生态资源管理,以及生态系统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为提高传统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成本,减少尾气排放,该文建立了基于增压中冷和Atkinson循环的四冲程自由活塞发动机理想热力循环模型,着重分析了膨胀比对自由活塞发动机热力过程的影响,提出了膨胀极限的概念,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膨胀比与发动机热效率关系进行了仿真研究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增大膨胀比可使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10%;膨胀终了温度降低500K以上。研究结果可为自由活塞发动机在混合动力车辆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快速评估土壤质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1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共136个土壤样品在350 ~2 500 nm范围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合交叉验证法建立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与传统化学分析方法测得的全碳、全氮、碳氮比、速效钾、速效磷、电导率、土壤pH等土壤指标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以及化学分析值标准差(SD)与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的比值RSC用于判定建立的模型的好坏。结果表明:全碳、全氮、碳氮比和pH模型的R2和RSC分别为:R2=0.94,RSC=4.31;R2=0.95,RSC=4.35;R2=0.97,RSC=5.60;R2=0.92,RSC=3.37,说明上述土壤指标的预测结果很好。速效钾模型的R2和RSC分别为:R2=0.87,RSC=2.23,表明预测结果尚好。而速效磷和电导率模型的R2和RSC分别为:R2=0.18,RSC=1.16;R2=0.37,RSC=1.31,说明两者的预测结果均很不理想。综上所述,水稻土的土壤质量相关指标(全碳、全氮、碳氮比、速效钾和土壤pH)可以通过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NIR-PLS)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100.
面向对象的湖北省土地覆被变化遥感快速监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快速监测湖北省土地覆被变化,以HJ-CCD、TM以及ETM影像为数据源,探索出了集成面向对象技术与"3S"技术的中尺度土地覆被变化遥感流程和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HJ-CCD影像和面向对象技术进行2010年湖北省土地覆被信息的提取,并用野外采样点对结果进行验证。在保证高精度的情况下利用向量相似性函数对湖北省2000-2005年以及2005-2010年进行变化检测,从而获得2个变化时期影像的变化区域,然后利用面向对象技术中的最邻近分类器对变化区进行自动化分类。最后分别将2期的变化结果与未变化结果融合后获得湖北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覆被图,在GIS中处理后建成县、市、省3级行政级别的湖北省土地覆被变化本底数据库。试验表明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为93.24%,Kappa系数为0.914;2000-2005年与2005-2010年变化检测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0.88%和90.75%。同时研究发现景观破碎的地区应用面向对象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