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4篇
  免费   1069篇
  国内免费   1843篇
林业   1771篇
农学   1671篇
基础科学   1148篇
  2196篇
综合类   7705篇
农作物   1179篇
水产渔业   826篇
畜牧兽医   2578篇
园艺   1141篇
植物保护   991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763篇
  2021年   871篇
  2020年   794篇
  2019年   766篇
  2018年   538篇
  2017年   848篇
  2016年   645篇
  2015年   962篇
  2014年   934篇
  2013年   1167篇
  2012年   1506篇
  2011年   1523篇
  2010年   1359篇
  2009年   1301篇
  2008年   1192篇
  2007年   1193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707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产木质素降解酶类香菇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DA-Bavendamm平板和PDA-RB亮蓝平板对24个香菇菌株进行显色试验,得到Cr 26,Cr 241,Cr 8001,Cr 135,As 5.560,As 5.531等6个可以同时产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优良香菇菌株.对其进行液态产酶试验,结果表明,Cr 241是产木质素降解酶类活性最高的香菇菌株.  相似文献   
232.
用量子化学的方法计算、研究不同羟基取代后马兜铃酸分子结构的稳定性,筛选出较稳定的结构,从而为对马兜铃酸分子的结构进行修饰,提高马兜铃酸类物质的拒食活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3.
湘杂棉3号在长江下游地区的适宜密度与施肥水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等)地区的种植密度一般在1.8万株/hm^2以下,为探索其在长江下游的适宜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于2005年在扬州进行了不同密度与不同施氮水平对产量构成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密度水平下,每公顷2.4万株的比1.8万株的增产11.88%,增产极显著;在三种施氮量水平下,以每公顷465kg的产量最高,345kg的产量次之,分别比225kg的增产21.22%和18.35%,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每公顷465kg和34.5kg两水平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每公顷密度2.4万株、施氮量34.5kg.其籽棉产量为4203.2kg,说明湘杂棉3号在长江下游种植应适当增加密度和施氮量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34.
2001~2004年,对中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地区的马铃薯线虫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分离鉴定出7个纽带亚科线虫,其中6个是马铃薯上的新记录种。笔者对其中4个种:松树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piniMamiya,1968)、假强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Steiner,1914)Golden,1956]、双宫螺旋线虫[H.dihystera(Cobb,1890)Sher,1961]和明茨螺旋线虫(H.minziSher,1966)的形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35.
236.
为评价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营养价值,分别测定了体质量为(5.27±1.03)g的赤眼鳟、(5.05±1.21)g的麦瑞加拉鲮和(5.19±0.92)g的鳜的化学组成,估算了这3种鱼的能量密度,以探讨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赤眼鳟和麦瑞加拉鲮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鳜,水分显著低于鳜(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高达92.56%±2.31%和93.17%±0.36%,多数必需氨基酸的化学评分≥0.82。而赤眼鳟的脂肪和能量密度更高,显著高于麦瑞加拉鲮和鳜,灰分显著低于麦瑞加拉鲮(P0.05)。研究表明,这两种鱼对鳜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赤眼鳟的营养价值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是可行的,这为转变鳜的养殖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37.
酸性转化酶(acid invertase, AIN)在菠萝采后蔗糖降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菠萝全基因组数据库,预测菠萝AIN家族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解析其在采后菠萝不同贮藏温度下的表达变化情况,为阐明AIN基因在采后菠萝果实贮藏特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以水稻AIN家族基因为探针,在菠萝全基因组中鉴定到2个菠萝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基因(cell wall acid invertase, CWIN)和2个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vacuolar acid invertase, VIN),分别命名为AcCWIN1、AcCWIN2AcVIN1AcVIN2,设计编码区引物进行测序验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cCWIN1、AcCWIN2和AcVIN1、AcVIN2蛋白分别归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和液泡酸性转化酶2个进化支上,且均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GH32,基因结构、保守域和保守基序均一致。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菠萝果肉中AcVIN1AcVIN2在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表达量升高,且AcVIN1在发生黑心病的部位大量表达,而AcCWIN1AcCWIN2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表达量逐渐降低,且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其表达量降低,预示AcVIN1、AcVIN2AcCWIN1、AcCWIN2在菠萝采后蔗糖降解和黑心病的发生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8.
冀棉818是以W112为母本,抗单258-1为父本,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择,形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早熟、丰产、抗病虫等特点。阐述了冀棉818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39.
为探究小麦花后早期增温对其旗叶和籽粒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黄淮海南片主栽小麦品种安农0711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小麦花后0~10 d搭棚覆盖PO薄膜方式进行人工模拟增温(增温1~ 3 ℃),测定分析了花后早期增温后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籽粒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增温显著降低了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 CAT和POD活性,增加了旗叶胞间CO2浓度和MDA含量,加速了旗叶衰老,使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和千粒重均下降,安农0711和烟农19的粒重降幅分别为5.43%和7.34%。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花后早期增温不利于小麦旗叶光合和抗氧化作用,加速旗叶衰老,抑制籽粒发育。  相似文献   
240.
为评估入侵害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对本土农林生态系统的风险,于2016—2019年采用受害植株调查和成虫诱捕的方法跟踪监测该虫在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引种点及周边1 600 m半径范围内本土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上的发生情况,并对来自野外加拿利海枣与棕榈上的成虫形态及繁殖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红棕象甲可随加拿利海枣引种定植而入侵当地生态系统,当其在加拿利海枣上暴发成灾后,还能转移到周边棕榈上继续为害,红棕象甲为害致死的棕榈植株数随着引种植物死亡数的增加而增加。野外加拿利海枣与棕榈上红棕象甲成虫的体重、体长以及按雌雄1∶1配对交配后的产卵量、孵化率相当,但棕榈种群雌虫的翅展较加拿利海枣种群明显变短,表明红棕象甲转移取食本土棕榈后可成功定殖、建立种群,且适合度并未降低。雌虫翅展变短可能与该入侵种表型可塑性有关,反映出其对棕榈的快速适应与进化,表现为"前适应"策略。考虑红棕象甲成虫飞行能力强,建议调高棕榈分布省份该虫的风险预警等级、调整防控策略,开展跟踪监测以了解入侵地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