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146篇 |
免费 | 6325篇 |
国内免费 | 399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959篇 |
农学 | 2622篇 |
基础科学 | 2872篇 |
5674篇 | |
综合类 | 28386篇 |
农作物 | 4393篇 |
水产渔业 | 3264篇 |
畜牧兽医 | 7882篇 |
园艺 | 4023篇 |
植物保护 | 23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1058篇 |
2023年 | 1201篇 |
2022年 | 2475篇 |
2021年 | 2429篇 |
2020年 | 2378篇 |
2019年 | 2211篇 |
2018年 | 1516篇 |
2017年 | 2741篇 |
2016年 | 1759篇 |
2015年 | 2696篇 |
2014年 | 2893篇 |
2013年 | 3536篇 |
2012年 | 4725篇 |
2011年 | 4975篇 |
2010年 | 4444篇 |
2009年 | 4099篇 |
2008年 | 4000篇 |
2007年 | 3725篇 |
2006年 | 3114篇 |
2005年 | 2417篇 |
2004年 | 1517篇 |
2003年 | 1188篇 |
2002年 | 1472篇 |
2001年 | 1377篇 |
2000年 | 1081篇 |
1999年 | 436篇 |
1998年 | 142篇 |
1997年 | 133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2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9篇 |
1955年 | 5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福木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CR扩增福木假尾孢菌的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并测序,获得的基因序列长度为581bp,相似性分析发现其与假尾孢属不同种之间的ITS序列相似度极高。进一步对相似度高的不同种、属菌的ITS序列采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发现,试验菌株仅与同源性为100%的未知种名的假尾孢菌聚为一类。比较不同种的ITS碱基序列,结果表明,试验菌株与其它种之间的差异碱基分布于ITS1和ITS2区域,说明ITS能够体现假尾孢属的种间变异。 相似文献
82.
饲草作物秸秆是黄土高原农区重要的饲料来源,但是适宜饲草作物秸秆的选择是该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本研究应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以吸附水、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碳水化合物和有机质消化率为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静宁地区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高梁(Sorghum bicolor)、青稞(Avena nuda)、燕麦(A. sativa)、土豆(Solanum tuberosum)、谷子(Setaria italica)、糜子(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和豌豆(Pisum sativum)10种饲草作物秸秆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秸秆营养品质从高到低的次序为糜子、大豆、豌豆、谷子、青稞、燕麦、高粱、土豆、玉米、小麦。聚类分析的结果为糜子、大豆、豌豆和燕麦为一类,谷子和土豆为一类,小麦、玉米和高粱为一类,青稞单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83.
84.
为测定花生中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s,LOXs;EC 1.13.11.12)活性,本研究在已有作物脂肪氧化酶LOX3 β-胡萝卜素耦合比色法基础上进行优化,建立了花生LOX3活力定量测定方法,确定最适取样量8mg,最适测定时间为反应开始后10~70s。利用该方法研究214份花生种质资源的LOX3活性分布,表明材料间酶活差异极显著(P<0.01)。对其中LOX3活力高低差异明显的24份材料进行扩繁,并在自然条件下进行18个月仓储试验,结果表明,花生LOX3活力与其种子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84,P<0.01), 高LOX3活力花生种子储藏寿命也较长。该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脂肪氧化酶与花生种子储藏特性的相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5.
热误差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轴的热变形是机床总的热变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在分析数控铣齿机主轴热源的基础上,计算发热量,确定边界条件,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主轴系统的温度场模型并进行了数字模拟仿真,为主轴系统的进一步热变形控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87.
玉米苗期调亏灌溉的复水补偿效应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利用盆栽人工控水的方法,在玉米苗期造成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并在拔节期复水至充分供水和轻度胁迫,研究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苗期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和根系活力的影响以及复水后的补偿效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玉米苗期的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和分配、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根系活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拔节期复水后,各种指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补偿生长效应。 相似文献
88.
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黄淮海地区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平均,处理A(播后镇压)、B(播后镇压+秸秆覆盖)、C(播后镇压+保水剂)和处理D(播后镇压结合秸秆平茬覆盖和保水剂)比处理E(播种后覆土)在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了4.78%、7.96%、5.50%和11.08%,水分蒸发减少了16.33%、103.78%、28.37%和128.77%,产量提高了9.68%、17.60%、11.78%和24.01%,水分利用效率也增加了9.64%、17.55%、11.71%、23.96%,效益增加了1 536.34、2 516.42、801.74、2 553.10元/hm2.这种作用在夏玉米的生长前期更明显,拔节前的土壤水分比较,处理A、B、C、D比E增加了8.74%、15.81%、10.48%和20.28%,水分蒸发减少了17.81%、164.68%、40.35%和209.43%.处理D集成了镇压、秸秆覆盖、保水剂的作用,能够充分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和抑制水分蒸发.建议在黄淮海区夏玉米实行播后镇压结合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结合增加保水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选用我国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小麦、玉米、水稻秸秆样品,对比研究了偏最小二乘(PLSR)和高斯核支持向量机(RBF-SVR)分别构建单一和混合种类秸秆全波段定量分析模型的效果,探讨了红外光声光谱耦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导热系数定量分析模型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小麦秸秆和水稻秸秆导热系数RBF-SVR非线性模型,以及玉米秸秆、混合种类秸秆的PLSR线性模型效果较优。进一步应用蚁群算法与上述最优建模方法相结合,构建了更加优化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混合秸秆导热系数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_p~2)分别为0.77、0.83、0.96和0.79,验证均方差(RMSEP)分别为0.007 8、0.015、0.005 9、0.014 W/(m·K),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2.81、2.41、7.39和2.15。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声光谱技术结合先进适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导热系数的快速定量分析,但混合秸秆模型预测精度仍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不同温度对云南盘鮈(Discogobio yunnanensis)仔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置14、17、20、23和26℃五个温度梯度,以刚出膜且发育正常的云南盘仔鱼为实验对象,定期观察仔稚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统计死亡数量,测定全长、体长、体重等生长参数。结果显示:温度显著影响云南盘鮈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存活。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进程加快;实验结束时,23℃组云南盘鮈口吸盘最早发育完整,20℃组云南盘鮈存活率最高。在整个实验过程中,20、23和26℃组间全长和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几个温度对云南盘的全长、体重生长产生的效应大致相同。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建议在实际生产中,以20~26℃作为云南盘的养殖温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