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4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林业   204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113篇
  264篇
综合类   1447篇
农作物   238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656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给Ta1小麦轮选育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利用SDS—PAGE方法对Ta1小麦轮选群体C2、C5世代不育株及亲本的HMW—GS组成与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C2世代不育株的HMW-GS变异十分广泛。变异系数高速94.2%。31种亚基组合中“1,7+8,2+12”出现频率最高。Glu—B1位点亚基变异最丰富,有15种类型,而且产生了7、22、13+16等亲本中不存在的亚基;Glu—D1位点优质亚基5+10仅占18.0%,2+12亚基仍占明显优势。(2)C5世代不育株的HMW—GS变异较亲本广泛,29种亚基组合中.杂合的“1,7+8/14+15,5+10”出现频率最高(12.7%),其余皆小于7.0%;Glu—B1位点变异类型仅有9种,且多为杂合。C5世代优质亚基5+10、14+15出现频率提高至40.0%和32.0%,但变异系数降为80.7%,表明轮选效果明显,但C5世代群体的遗传异质性较C2世代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2.
植物油脂不仅是人类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原料.本文概述了植物油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从母体效应、QTL、GWAS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油料作物油脂合成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已知的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深入了解油料作物油脂合成调控网络提供了参考,也为油料作物的分...  相似文献   
63.
我国水稻主栽品种SSR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采用40个SSR标记,比较分析了151份20世纪50年代(78份)和近10年(73份)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差异,发现有39个标记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21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11个,平均5.5个;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649,范围在0.309(RM174)~0.869(RM418)。籼粳亚种间SSR多样性差异明显,籼稻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Nei基因多样性指数(Na = 4.4,He = 0.458)均高于粳稻品种(Na = 4.0,He = 0.395)。比较了78份20世纪50年代与73份近10年水稻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籼、粳亚种表现出相近的变化趋势,即Nei多样性指数和等位基因数20世纪50年代主栽品种高于近10年的。虽然Nei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并不显著(籼稻:z= 1.471,P=0.141;粳稻:z= 1.932,P=0.053),但等位基因数目的变化达到显著水平(籼稻:z= 2.677,P=0.007;粳稻:z= 3.441,P=0.001)。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绝大部分存在于两时期内,尽管时期间平均贡献的遗传变异仅占1.9%,但仍然达到5%的显著水平;籼、粳亚种两时期间平均贡献的遗传变异高于整个分析样本,分别为5.0%和8.2%;籼、粳亚种不同位点的遗传分化程度也各不相同,籼稻和粳稻品种分别有13个(占33.3%)和11个(占28.2%)SSR位点的等位基因在两时期间差异显著,而其余位点的遗传变异则是因时期内品种间的差异引起的。研究表明近10年我国常规稻主栽品种丢失了一部分等位基因,水稻育种仍应加强更广泛的种质亲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64.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 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 10.5~11.0 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65.
利用酸性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降解,得到一系列降解大豆分离蛋白(HSPI).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2-巯基乙醇为蛋白质变性剂,在浓度为8 mol/L尿素溶液中进行HSPI与水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的接枝共聚,得到接枝产物(HSPI-g-PAMPS).研究了水解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单体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对HSPI和HSPI-g-PAMPS的溶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SPI-g-PAMPS的Zeta电位明显降低、在低剪切速率下HSPI-g-PAMPS的粘度最大.  相似文献   
66.
以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L.)Kuhn]的幼嫩叶柄为外植体,分别用两种褐变抑制剂(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并在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设置不同的激素、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蔗糖浓度,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蕨菜外植体褐变及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的抗褐变效果优于柠檬酸,在培养基中添加PVP可以增强这两种褐变抑制剂的抗褐变作用;2.2 g/L PVP+30 g/L蔗糖+1/2MS+NAA 0.4 mg/L+6-BA 0.2mg/L为诱导蕨菜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8.3%。  相似文献   
67.
 以南抗9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移栽密度对棉花无土苗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万~3.6万株·hm-2范围无土苗群体总蕾数、现蕾强度、成铃数及成铃强度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4万株· hm-2时,子棉产量最高,达到4284 kg· hm-2。  相似文献   
68.
转抗菌肽B基因和bar基因籼稻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运用基因枪法将含有bar基因和cecropin B基因的质粒pCB1导入籼稻品种特青的幼胚细胞,筛选后得到3株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转化当代植株表现出对Basta很强的抗性,同时也增强了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9.
以YXD053和98A-04两个茎秆高糖自交系及Y6-1茎秆低糖自交系为材料,分析玉米棒三叶光合性状对玉米茎秆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茎秆糖含量在雄穗始花期基本一致,雄穗始花后21 d茎秆糖含量差异最大。不同茎秆糖含量玉米自交系光合参数特征明显,与茎秆低糖自交系Y6-1相比,茎秆高糖自交系YXD053和98A-04光合速率有较长的高光合功能持续期,且在子粒发育后期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茎秆低糖自交系Y6-1胞间CO_2浓度及蒸腾速率高于茎秆高糖自交系YXD053和98A-04,气孔导度及叶面积对茎秆糖含量的影响在2个茎秆高糖自交系之间表现不一致。乳熟期棒三叶光合速率可作为茎秆糖含量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瘤背石磺亲体在不同温度、盐度下受精卵的孵化及不同开口饵料、不同附着基对浮游幼虫的培育和附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饵料对亲体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各组成活率均超过95%;在(27±1)℃、不换水条件下,5、10、15、20、25、30的各盐度组中,以15、20盐度组的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6.4%、95.8%;在盐度15、不换水条件下,(24±1)(、27±1)、(30±1)、(33±1)℃温度组,受精卵产出后至孵化出膜的时间分别需319、297、2862、78 h;采用自制孵化框漂浮式孵化,孵化率高达98%;不同开口饵料试验结果表明,金藻投喂组幼体成活率最高,为87.5%;不同附着基附着培养试验10 d后,悬浮球填料组的成活率最高,达90%,且个体整齐、生长速度快,而铺泥组为43%,不加附着基组仅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