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6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783篇
林业   465篇
农学   408篇
基础科学   385篇
  747篇
综合类   3835篇
农作物   482篇
水产渔业   226篇
畜牧兽医   1664篇
园艺   529篇
植物保护   35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655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612篇
  2009年   598篇
  2008年   612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美国梨产量位居世界第2位,商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北部,其中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占美国梨总产量的77%,但美国梨种植面积、单产和消费量都呈下降趋势。随着梨管理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采用旧的栽培模式能够获得的利润已经很少,选育和利用早果、丰产和抗性强的矮化砧木,进行高密度栽植,才能保持美国梨产业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美国梨砧穗组合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嫁接亲和性、产量效率、早果性、丰产性、矮化性、果实品质等方面,其他性状还包括抗盐碱、抗旱、抗寒以及对火疫病、衰退病和黑星病的抗性等。初步评价结果认为,美国最有发展前途的梨砧木是‘OH×F 87’‘OH×F 97’‘OH×F 69’和Pyro 2-33。  相似文献   
102.
以粗梗稠李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花色苷,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优化花色苷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以期为粗梗稠李功能农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为1∶ 60g·mL-1、pH 1.0、超声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0℃,该条件下,花色苷的平均提取量为0.632 mg·g-1;粗梗稠李花色苷对·OH、DPPH·、ABTS+·、O2-·均有较好的清除能力,高浓度时对FE2+有较好的螯合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49、12.49 mg·L-1和6.25 mg·L-1.  相似文献   
103.
临猗县冬枣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猗县抽样分析了24个冬枣园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含量,了解临猗县冬枣种植区土壤肥力状况及科学评价土壤环境质量,以期为提高土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0.29%~1.10%,有效磷含量范围为1.09~17.55 mg·kg-1,2个指标在绝大多数地块含量极低;碱解氮含量范围为21.70~260.05 mg·kg-1,含量中等以上占比62.5%.速效钾含量范围为63~307 mg·kg-1,含量中等以上占比70.83%;pH范围为8.11~8.97,显示土壤为碱性和强碱性;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不平衡,有效铁、锰足够,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含量丰富,有效锌含量极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4个样地分为3个肥力等级,一等肥力样地数量在24块样地中占比37.5%、二等占比8.3%、三等占比54.2%.通过用主观与客观赋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权重分析,该区肥力指标权重依次为有效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pH、有效铁、交换性钙、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锌、交换性镁.因此在生产中要根据土壤养分丰缺,除重视有机质和大量元素的补充外,还要有针对性的补充极缺的微量元素,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避免过量施用化肥或盲目补充微量元素肥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4.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2009年的164篇中医药博士学位论文的外文引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外文引文的类型、数量、期刊被引年代分布、学科专业分布、语种分布、外文期刊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此了解中医药科研人员对外文文献需求的特点和规律,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用户服务提供指南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以粤香占和丰美占两种水稻为指示植物,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以及彗星实验,在根尖细胞超微结构和DNA分子水平上研究了重金属元素Cd、苄嘧磺隆(Bensulfuron Methyl,BSM)复合污染对水稻的毒理学机制。电镜分析结果表明BSM和Cd复合污染能够破坏水稻根尖的细胞结构,使表皮细胞破裂,核仁解体。对丰美占水稻进行彗星实验研究,并用CASP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增加,DNA的迁移程度逐渐增加,也就意味着DNA的受损程度逐渐增加。当Cd浓度为10mg·L^-1时,0.1mg·L^-1的BSM会使OliveTM等参数降低,这说明0.1mg·L^-1的BSM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d对水稻叶片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6.
环境控制方法是实现温室蔬菜高效生产的关键。随着现代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温室环境控制方法逐步从手动、定时控制方法,转变为设定值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方式。该文概述了以设定值为目标实现环境控制的方法,归纳了模糊控制、解耦控制、人工智能控制和表型控制等智能控制方法的特点,总结了现有温室环境调控领域控光、控温、控气、通风、灌溉和“云-边-端”协同控制系统的优劣。针对现存问题,指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构建考虑扰动因素影响的温室环境控制方法,研制基于作物生长和表型评价体系的环境调控模型,以及建立多模型融合的“云-边-端”协同温室环境调控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将为温室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匀浆法提取沙棘果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一种高效提取沙棘果中总黄酮的方法,对匀浆法提取沙棘果中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提取原料为含水率85%的沙棘果,溶剂为85%的乙醇,匀浆时间10 m in,液固比为5∶1(mL∶g)。将该法与常规的回流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匀浆法对沙棘果总黄酮的提取率为0.76%,与回流提取相当。匀浆提取法所用提取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该法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沙棘果总黄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调查新疆某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的原因并确定病原,无菌采集15份腹泻犊牛粪样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血清学和致病性分析等方法鉴定分离菌株,利用大肠杆菌16SrRNA通用引物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将分离菌株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其他菌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采用Mega...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生物刺激法修复不同污染时长的土壤,比较了向新污染(污染7 d)和陈旧性污染(污染5 a以上)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_3复合物(C∶N=100∶10)、脱硫石膏等处理剂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于新污染黄绵土,向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有机肥+KNO_3对土壤中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分别为60.13%、56.09%;对于陈旧性污染土壤,施入有机肥+KNO_3、脱硫石膏对石油烃去除效果较好,修复150 d时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36.62%、36.61%;生物刺激对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率高于陈旧性污染土壤。两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的石油烃生物降解均符合伪一级动力学。生物刺激修复使土壤的pH值由8.50~8.56降低至7.35~7.91。新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89),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9);陈旧性污染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3)。研究表明,土壤受到石油污染后立即进行生物刺激修复有利于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影响不同污染时长土壤中石油烃生物降解的关键因素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下的速效氮与缓控释氮合理配比,保证水稻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素流失,实现水稻的清洁化生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肥,T1:农民习惯施肥(施N量早稻150 kg·hm~(-2),晚稻165 kg·hm~(-2)),T2~T6: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施N量早稻105 kg·hm~(-2),晚稻132 kg·hm~(-2)),其中T2~T6处理的缓控释氮分别占总氮的0%、10%、20%、30%、40%。结果表明:在早稻季,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晚稻季,T3~T5处理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T6处理产量显著低于T4和T5处理;与T1处理相比,T2~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8.08~14.10(早稻)个和6.68~26.61(晚稻)个百分点。与T2处理相比,早、晚稻T3~T6处理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20%~38.20%、29.41%~35.60%,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下降了20.90%~38.22%、7.39%~29.14%,田面水铵态氮平均浓度降低了26.26%~46.09%、42.57%~45.61%,其中T4处理早、晚稻不减产,肥料吸收利用率达到37.93%(早稻)、61.32%(晚稻),氨挥发累积量、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和铵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7.00%、30.48%、31.88%(早稻),35.58%、12.88%、52.58%(晚稻),综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采用机插同步一次性侧深施肥作业方式,缓控释氮占总氮的20%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