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27篇
  免费   2604篇
  国内免费   3427篇
林业   3493篇
农学   2676篇
基础科学   1896篇
  4282篇
综合类   19616篇
农作物   2671篇
水产渔业   1520篇
畜牧兽医   6144篇
园艺   2776篇
植物保护   1784篇
  2024年   299篇
  2023年   753篇
  2022年   1687篇
  2021年   1776篇
  2020年   1613篇
  2019年   1627篇
  2018年   1119篇
  2017年   1817篇
  2016年   1277篇
  2015年   1770篇
  2014年   1902篇
  2013年   2310篇
  2012年   3359篇
  2011年   3444篇
  2010年   3272篇
  2009年   2984篇
  2008年   3036篇
  2007年   2914篇
  2006年   2451篇
  2005年   1944篇
  2004年   1202篇
  2003年   780篇
  2002年   821篇
  2001年   809篇
  2000年   704篇
  1999年   342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9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AIM: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direct separat and selective enlargement of the bone marrow-derived liver stem cells (BDLSC) from bone marrow cells with a culture system containing cholestatic serum in vitro. METHODS: Bone marrow cells of rats were cultured with selective media containing 2%, 5%, 7% and 10% cholestatic rat serum, respectively. The BDLSC were then induced to proliferate with the addition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on the firth day. BDLSC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RT-PCR for lineage markers, glycogen staining and urea synthetic assay for functions 2 weeks later. RESULTS: Bone marrow cells were unble to form colony in the presence of 2% cholestatic serum and apopotosis appeared gradually in 7% or 10% cholestatic serum. The BDLSC survived in the medium containing 5% cholestatic serum while the other types of cells did not. The survival cells proliferated with a high speed during the second week and then formed hepatocyte-like colony-forming units (H-CFU). Cells in the H-CFU expressed the characteristic proteins of fetal hepatocytes. Furthermore, they had glycogen storage and urea synthesis functions, two of the critical features of hepatocytes. CONCLUSION: The selective micro-environment effectively selected BDLSC from the bone marrow cell, and will be a new way to provide an abundant source of donor hepatocytes for clinical cell therapy.  相似文献   
32.
33.
20%多效唑·甲哌 FEE7 微乳剂防止小麦倒伏和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二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20%多效唑·甲哌鎓微乳剂375 mL/hm2,可以显著抑制茎秆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各节间充实度,其中赤霉素(Gas)和生长素(IAA)降低,可显著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和降低田间倒伏率.处理还协调了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系,增产幅度6.2%~28.6%.增产原因可能在于促进籽粒灌浆强,增加籽粒中内源Gas、IAA、细胞分裂素(CTKs)的水平,增强了籽粒库活性,同时促进茎叶中干物质向籽粒运转.  相似文献   
34.
中国斜纹夜蛾寄生蜂名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收藏的寄生蜂标本和国内外报道,对我国寄生斜纹夜蛾的原寄生蜂和重寄生蜂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我出我国斜纹夜蛾寄生蜂40种,其中包括原寄生蜂29种,重寄生蜂11种,同时还以附录的形式列出了我国已报道过但有存疑的寄生蜂7种及国外已有报道但在我国还未采集到标本的寄生蜂61种。  相似文献   
35.
综述了国内外特种脱水蔬菜的生产状况和趋势,特种脱水蔬菜的加工技术,特种脱水蔬菜生产成果及展望。  相似文献   
36.
6-BA在葡萄植株体内的运转和分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平  黄卫东 《果树学报》2002,19(3):153-157
以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葡萄根、茎、叶、果等器官对6-苄基腺嘌呤(6-BA)的吸收及它在植株内的运转和分配。结果表明,对1年生葡萄幼苗茎部引入或叶片涂抹6-BA,1h后,在植株所有部位都有分布,其中以茎尖和根部浓度较高,表现为快速、非极性的运输特性。茎部引入5d之内,植株根内6-BA呈持续升高趋势,茎尖内6-BA虽然有波动,但是最后仍达到最大;而叶片涂抹则在涂抹后5h时,全株各部位6-BA浓度达到最大,5d后,除引入叶片外,其它部位几乎测不到6-BA。盛花后30d,果穗浸蘸和穗轴引入6-BA,2h后,果皮、果肉、种子中6-BA浓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果穗浸蘸30d后,果实各部位均已测不到6-BA,穗轴引入30d后,果皮和果肉内仍能测到6-BA,但种子内已测不到。  相似文献   
37.
桃流胶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胶病为桃树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综述了引起桃流胶病的致病菌种类,病原菌的发生与侵染规律,组织病理学研究,田间自然条件与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及筛选出的抗性品种,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在抗性育种与抗病性筛选的生理生化指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8.
以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和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为试虫 ,建立 Na+- K+-ATPase最佳反应系统 ,研究典型光活化毒素 α-三噻吩 (简称 α- T)对 Na+- K+- ATPase的影响。棉铃虫 Na+- K+- ATPase活力最佳测试条件为酶源蛋白浓度 6μg/ m L ,反应温度 35~ 4 0℃ ,反应时间6min;亚洲玉米螟则为酶源蛋白浓度 8μg/ m L,反应温度 35℃ ,反应时间 6min。近紫外光照 (30 0~4 0 0 nm )对棉铃虫和亚洲玉米螟离体 Na+- K+- ATPase活力基本没有影响 ,但对活体活力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 ,α- T对两种昆虫离体和活体 Na+- K+- ATPase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光照组 α- T对亚洲玉米螟 Na+- K+- ATPase的抑制率高于无光照组 ,且处理浓度或剂量越高 ,其抑制率越大 ;对棉铃虫 Na+- K+- ATPase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9.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0.
陈萍 《四川畜牧兽医》2004,31(6):35-35,38
植酸酶在饲料中应用,不仅能提高植酸磷的消化率,减少配方中无机磷的添加量和磷排泄污染,还可改善和提高蛋白质、能量、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