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79篇
  免费   1841篇
  国内免费   3254篇
林业   2337篇
农学   2286篇
基础科学   1990篇
  3820篇
综合类   14445篇
农作物   2047篇
水产渔业   1234篇
畜牧兽医   5435篇
园艺   2261篇
植物保护   1719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611篇
  2022年   1589篇
  2021年   1629篇
  2020年   1565篇
  2019年   1513篇
  2018年   1094篇
  2017年   1557篇
  2016年   1191篇
  2015年   1655篇
  2014年   1746篇
  2013年   1988篇
  2012年   2738篇
  2011年   2778篇
  2010年   2744篇
  2009年   2456篇
  2008年   2289篇
  2007年   2085篇
  2006年   1613篇
  2005年   1278篇
  2004年   730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360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8篇
  19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虾夷扇贝胚胎及早期幼虫内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显示:从卵细胞到D型面盘幼虫各个时期ACP和AKP都呈阳性;卵细胞中ACP阳性颗粒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细胞内,受精卵中央着色较浅;卵裂期个体较大的分裂球内阳性颗粒较多,16细胞期到囊胚期的细胞近核区域着色深;面盘幼虫可见ACP集中在内脏团和外套膜区域。卵细胞中AKP阳性颗粒主要存在于细胞中央及细胞膜附近,卵裂期、囊胚、原肠胚和担轮幼虫各个发育时期都可观察到细胞膜附近着色较深,面盘幼虫AKP活性集中在外套膜边缘和内脏团。  相似文献   
952.
虾池水环境因子与虾病爆发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2年在对瓦房店市和庄河市等虾池水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中,运用多元分析研究了水环境因子与对虾病害爆发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O3-N、COD、NO2-N、盐度、NH3-N和水温是显示对虾疾病爆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53.
抗菌肽及其在水生动物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杰  孟军 《水利渔业》2007,27(2):98-99
面对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抗菌肽以其独特的抗菌机制、广谱、高效的抗菌活性以及靶菌株难以产生抗性等优点而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水产动物抗菌肽是其自身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抗菌肽的深入研究有望通过充分调动开发动物自身的防御潜力达到抗病的目的,是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综述了水生动物抗菌肽的类型、结构及抗菌机制,分析了抗菌肽研究中存在问题,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4.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鸡肠粉对鲤(Cyprinus carpio)抗氧化能力和部分免疫酶活力的影响,配制了4组等氮等脂饲料和1组鸡肠粉含量为100% 的饲料,标记为D1、D2、D3、D4、D5.鸡肠粉添加量分别为0%(D1)、5%(D2)、10%(D3)、15%(D4)和100%(D5).选取初始体重约为57 g的鲤150尾...  相似文献   
955.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鲜鱼虾肉、自制配合料为饵料,在室内和室外水泥池内进行黄颡鱼亲鱼培育;采用DOM、PG、LHRH-A2、HCG不同剂量组合进行人工催产;采用静水和微流水两种方法进行孵化。在孵化网箱内进行鱼苗培育。结果表明:黄颡鱼亲鱼喜食新鲜饵料,也易驯食配合饲料,室内和室外人工条件下均能获得成熟亲鱼;用DOM+HGG+LHRH-A2或PG+HCG+LHRH-A2的混合剂人工催产,微流水孵化效果较好,催产率为50%-1005,受精率为60%-90%,孵化率达70%-90%;小网箱培育鱼苗,成活率高,规格整齐。  相似文献   
956.
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6只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苏氨酸和脯氨酸tRNA基因及部分控制区的717 bp序列,得到17个序列单元型。与港海豹相比,所有辽东湾斑海豹17个单元型在控制区序列中都有2处缺失,是区分港海豹和斑海豹的种间分子标记。与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区斑海豹m tDNA相同片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辽东湾斑海豹的线粒体控制区DNA的单元型比例相对较少,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辽东湾斑海豹m tDNA的16296位点即苏氨酸tRNA基因序列的最后一位有1个C碱基的插入,16607位点存在T/C转换,这两个变异位点是鉴别辽东湾斑海豹与日本及鄂霍次克海区斑海豹的重要分子标记。初步表明,辽东湾斑海豹与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斑海豹是属于不同的地理种群,或者辽东湾斑海豹同这两个海区斑海豹未发生基因交流或者雌性个体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957.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原鲤 (ProcyprisrabaudiTchang )俗称岩鲤巴 ,隶属于鲤亚科 ,原鲤属 ,是一种栖居于江河岩缝间的底层鱼类 ,最大个体可达 1 2kg。它主要分布在宜昌以上四川境内的长江干、支流和金沙江中下游。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小刺、头小、含肉率高 ,因而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岩原鲤商品鱼的市场价已高达 1 80~ 2 40元 /kg ,但仍供不应求 ,于是加剧了人为的过度捕捞。随着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的兴建 ,长江的水文条件发生巨大变化 ,岩原鲤的生存环境将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开展岩原鲤的资源保护和人工繁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58.
Impact of the 1999 earthquake on mountain stream fishes in Taiw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E-SHING  FANG  I-SHIUNG  CHEN  KWEE SIONG  TEW  CHIAO-CHUAN  HAN  TSAI-FU  LEE  I-MING  CHEN 《Fisheries Science》2002,68(2):446-448
  相似文献   
959.
为探讨绿洲区不同灌溉方式及灌溉量对苜蓿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及运移的影响,在苜蓿生长第2年设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3个灌溉梯度,对土壤电导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及灌水次数的增加,整个苜蓿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呈波动式递减的变化趋势。滴灌方式下0~40 cm 土层、漫灌方式下0~30 cm 土层在灌溉后土壤处于脱盐状态;滴灌方式下在50~60 cm 土层、漫灌方式下在40~60 cm土层土壤处于积盐状态。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随灌水量的增加,2种灌溉方式下土壤盐分峰值位均呈下移趋势,灌溉后土壤盐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盐分主要集中于土壤40~60 cm 土层,且滴灌方式下的“驱盐”效果要好于漫灌。在考虑成本、产出等综合经济效益时,当灌水量达到某种定额(滴灌下3000 m3/hm2,苜蓿干草产量为1406 kg/667 m2,漫灌下5250 m3/hm2,其干草产量为1504 kg/667 m2)后即可达到最佳的“驱盐”及高产效果,在绿洲区苜蓿田过多的灌溉量只会导致水资源的更多浪费。对绿洲区盐渍化较重的农田进行灌溉时,应尽量选取合理的灌溉制度及适宜的灌水量,以达到土壤盐分淋洗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960.
为探究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在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牛乳体细胞数和改善乳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2126头初产奶牛13168条DHI测定记录,以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两者的互作作为研究因子,分析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初产奶牛牛乳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阶段和产奶季节及其互作对体细胞数评分(SCS)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01)。初产奶牛于泌乳早期牛乳SCC较高(294.16×10^3个/mL),随着泌乳月龄的增加,SCC逐渐降低,泌乳中期(192.71×10^3个/mL)和泌乳晚期(185.51×10^3个/mL)牛乳SCC基本保持稳定;初产奶牛泌乳早期牛乳SCS比泌乳中期和泌乳晚期极显著升高(P〈0.01);初产奶牛牛乳SCC冬季最高(312.72×10^3个/mL),春季次之(236.48×10^3个/mL),秋季最低(168.59×10^3个/mL);初产奶牛冬春季牛乳SCS比夏秋季极显著升高(P〈0.01)。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受胎次、泌乳月龄、产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产奶季节对SCC的影响主要反映了温度和湿度因素对奶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