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4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435篇
林业   509篇
农学   578篇
基础科学   320篇
  709篇
综合类   1098篇
农作物   189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581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28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针对膜下滴灌棉花生产中磷肥用量大、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集成硫酸铵诱导根际酸化技术、启动磷肥技术和磷肥与土壤性质匹配技术,建立了基于根际过程调控的膜下滴灌棉花磷肥施用技术。本文对该技术的操作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包括启动磷肥的用量、施肥时间、施用深度及其配套的硫酸铵根际调控等技术要素,旨在调整优化苗期磷肥施用方法,提高磷肥利用率,实现磷肥“减施增效”。  相似文献   
72.
大蒜根腐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解析根腐病发生时大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明确大蒜根腐病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的关系,探明根腐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为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以新疆连续3年的大蒜根腐病发病田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大蒜根际土壤总DNA的真菌ITS区序列进行大规模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相比,在门的水平上,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是大蒜根腐病根际土壤的优势真菌类群,其中高水平的子囊菌门菌群与病害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属的水平上,注释获得137个属,其中19个属与大蒜根腐病有较大的相关性。镰刀菌属真菌数量在病土中高于健康对照。随着连作年限的延续,根腐病的发生愈发严重,土壤中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真菌属的数量逐年降低,大蒜根腐病的发生与植株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密切相关,土壤真菌类群的平衡和多样性改变是根腐病发生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73.
阐述了国内外茄果类种苗半自动嫁接机存在的作业生产率过低的问题,针对国内种苗嫁接环境,以茄果类种苗为作业对象,提出了基于"流水线"的半自动嫁接作业模式,选取适合机械化操作的贴接嫁接法,分析了生产节拍、作业工序与作业生产率的关系,最终将夹持、切削、拢苗、对接、上夹和下苗6个工序合理分配至4个工位。进行了整机嫁接作业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流水线"的嫁接生产模式可实现1000株/h的嫁接生产率,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74.
结合LMSTWR软件,详细介绍了基于混合路面的轮心位移反求法求取副车架载荷谱的方法。通过在某MPV上布置合适传感器,在试验场测得道路载荷谱信号。根据实测的数据,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基于处理后的道路载荷谱与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虚拟迭代,并进行副车架载荷分解。结果表明,迭代仿真得到的信号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75.
针对现有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缺乏统一标准,不能对产品供应链信息进行有效监控,产品信息可能会被恶意篡改而失去可信度等问题,本文利用智能合约构建多模块溯源模型,设计相应的用户合约函数规则,提高了追溯信息的可信度,采用以太坊结合IPFS分布式存储技术作为主要存证的底层数据库,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最后本文以皖北特色林果为例,设计了一套林果产业链可信溯源系统,通过在企业部署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可靠,溯源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甘蔗梢腐病不同病原菌的致病力差异,利用4份野生菌株(2份Fusarium sacchari、1份F.proliferatum和1份F.andiyazi)与2份诱变菌株(F.sacchari和F.andiyazi的EMS诱变菌株),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9份甘蔗种质材料进行梢腐病病原菌致病力测定及甘蔗抗性鉴定,根据...  相似文献   
77.
“一犬事多主”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一头工作犬,能够忠诚、勇敢地为一人乃至多人服务。这一训练方法,虽然与传统观念上的“义犬不事二主”相矛盾,但是客观上已经证实其有可行性。对于“义犬不事二主”的观念,笔者认为:虽然突出了犬的忠义品质,但是容易误导人们,将那些能为多个主  相似文献   
78.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现状,并给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方面探讨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小黑杨热激转录因子HSF在应答高温和高盐胁迫时发挥的关键作用.保守结构域和顺式作用元件预测等对杨树HS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以小黑杨为材料,经过37℃高温胁迫半个月后观察其形态变化;将小黑杨在37℃下分别处理0、12、24、48 h,采用RT-qPCR对小黑杨组织中的PsnHSFs基因...  相似文献   
80.
Brefeldin A (1), a potent cytotoxic natural macrolactone, was produced by the marine fungus Penicillium sp. (HS-N-29) from the medicinal mangrove Acanthus ilicifolius. Series of its ester derivatives 2–16 were designed and semi-synthesiz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were evaluated against human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K562 cell line in vitro, and the preliminary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revealed that the hydroxy group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Moreover, the monoester derivatives exhibited stronger cytotoxic activity than the diester derivatives. Among them, brefeldin A 7-O-2-chloro-4,5-difluorobenzoate (7)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K562 cells with an IC50 value of 0.84 µM. Further evaluations indicated that 7 induced cell cycle arrest, stimulated cell apoptosis, inhibited phosphorylation of BCR-ABL, and thereby inactivated its downstream AKT signaling pathway. The expression of downstream signaling molecules in the AKT pathway, including mTOR and p70S6K, was also attenuated after 7-treatment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Furthermore, molecular modeling of 7 docked into 1 binding site of an ARF1–GDP-GEF complex represented well-tolerance. Taken together, 7 had the potential to be served as an effective antileukemia agent or lead compound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