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3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林业   356篇
农学   384篇
基础科学   305篇
  477篇
综合类   940篇
农作物   136篇
水产渔业   154篇
畜牧兽医   431篇
园艺   127篇
植物保护   21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额牛,云南瘤牛屠宰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小型大额平,云南瘤牛各4头公牛进行肉用性能研究,供试牛的平均年龄3.5±0.5岁。大额牛宰前活重149.0±19.0千克,胴体重78.18±8.82千克,净肉重59.28±7.92千克,屠宰率52.56±0.78%,净肉率39.76±0.24%,眼肌面积49.84±14.82厘米2;云南瘤牛宰前活重324.5±28.5千克,胴体重165.91±16.29千克,净肉重130.05±15.55千克,屠宰年51.08±1.53%,净肉率39.97±1.29%,眼队面积76.07±3.6厘米2。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放牧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和良好的肉质,是优良的地方牛种。  相似文献   
52.
外源性H2S在诸多方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性作用,本研究通过预试验确定了外源性H2S的给药时间和剂量,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P组)、低剂量组(LP组,7 μmol/kg NaHS)、中剂量组(MP组,14 μmol/kg NaHS)、高剂量组(GP组,28 μmol/kg NaHS)。在盐酸氯胺酮麻醉前20 min,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7、14、28 μmol/kg NaHS,观察外源性H2S对大鼠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干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剂量组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心率和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但呼吸频率呈先减慢后加快趋势,且这些变化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3.
泰乐菌素发酵过程中,PH值的控制及豆油的补加量对组份的转化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转化阶段当PH值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对不菌素效价影响不大,但可大大提高泰乐菌素A的含量;同时在发酵中期及转化前这一阶段补加适量豆油,不仅可使效价逐步提高,还中明显促进大菌C向泰乐菌素A的转化。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测定并对比研究了德秦黄、德利黄、德西黄、利西黄、利秦黄等三元杂交牛及二元杂交牛初生 ,3月龄、6月龄、1 2月龄、1 8月龄的生长发育指标 ,结果表明 :三元杂交牛比二次杂交牛体尺、体重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筛选出适宜泾川养殖习惯的较佳杂交组合。在农户饲养条件下 ,三元杂交初生重 38kg,比二元杂交牛提高 1 2 .8%~ 5 6.6% ;1 8月龄母牛体重 377.8kg,提高 1 5 .2 %~94.1 % ;1日龄~ 1 8月龄日增重 5 2 8.2 g,增长 9.2 %~ 68.7% ;管围提高幅度为 2 4 .1 %~ 32 .3% ;臀围为 1 .7%~ 32 .3% ;体高为 2 .9%~ 1 5 3% ,体斜长为 5 .5 %~ 1 3.9% ,胸围为 1 1 .4%~ 2 0 .5 %。尻长为 5 .1 %~ 1 1 .8% ,腰角宽为 0~ 2 1 .4% ,髋宽为 0~ 3%。适宜的杂交组合为德秦黄、德利黄、德西黄。三元杂交牛 6~ 1 2月龄生长发育受阻 ,主要是饲料营养水平低所致 ,建议从 2月龄开始用优质饲草和配和配合饲料 ,1 8月龄体重达到 40 0 kg以上 ,再经 3个月育肥 ,2 1月龄达到体重 5 0 0 kg的出栏标准。  相似文献   
55.
动物疫病监测是防治动物疫病的关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是动物卫生领域的权威国际组织,在动物疫病等卫生监测方面制定了科学的标准规则。本文拟在研究OIE标准规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动物疫病监测制度措施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上海市定点监测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对2014—2015年来自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种猪场、屠宰场和规模场的1 863份样品进行PR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48份PRV核酸阳性,总阳性率为2.6%(48/1 863),其中2014年为4.3%(39/898),2015年为0.9%(9/965),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表明上海市通过加强PR免疫,淘汰散养和中小型养殖场,加强种猪场PR净化等措施,使本市猪群的PRV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部分阳性样品用BHK-21细胞进行PRV分离鉴定,共获得12株病毒,并对其中1株毒株进行了病毒毒价测定,获得了稳定的毒价,这为下一步的动物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7.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针对检测抗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筛选方法。通过优化MDCK细胞接毒量、细胞接毒后培养时间、封闭液的种类和工作浓度、工作时间等各个反应条件,并对建立的IPMA筛选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IPMA检测方法的最优反应条件为MDCK细胞接毒102.63 TCID50/100 μL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37℃培养24 h,含3‰ H2O2的甲醇室温固定15 min,5%脱脂乳37℃封闭2 h,50 μL杂交瘤细胞上清作为一抗,37℃孵育2 h,羊抗鼠HRP-IgG二抗37℃孵育1 h。所建立的IPMA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瘟病毒(CSFV)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可检测1:3 200的HI=2-9标准H1N1猪阳性血清;批间和批内重复性试验结果较好。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抗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IPMA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生产鉴定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8.
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核蛋白(N)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荧光RT-PCR检测狂犬病病毒方法。对狂犬病疫苗提取核酸后进行RT-PCR扩增,将目的条带切胶回收,克隆测序,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对照。对建立的TaqMan探针荧光RT-PCR方法做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达到10拷贝/μL的灵敏度,可以将狂犬病病毒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和犬副流感病毒分开,方法重复性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9.
为做好朱鹛的迁地保护工作,进行人工繁育是短时间内提高种群数量的最有效措施。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自2008年从陕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引入5对朱鹦,通过5a努力,目前存栏数已达118只,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本文以朱鹦浙江种群的人工繁育工作实践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对浙江省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08—2012年饲养的138只朱鹃雏鸟的非传染性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阐述了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主要疾病包括:腿部疾病4种(10例,占7.25%):船桨腿、卷曲趾、关节肿大、皮下气肿;头颈部疾病3种(15例,占10,87%):交叉喙、长短喙、歪脖子;还有其他疾病3种(5例,占3.62%):育雏室小气候控制不良引发的疾病、胚胎病或孵化不良引发的疾病、不明原因死亡的疾病。通过分析病因,提出防范措施,为后续的育雏工作提供指导,以避免类似的疾病再次发生,促进朱鹦人工种群的发展,对其他濒危野生鸟类的人工复壮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0.
试验旨在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梯度的吡啶羧酸铬对热应激期奶牛体温、呼吸率、产奶量和牛乳中铬及乳成分的影响,为吡啶羧酸铬在奶牛热应激期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选择20头荷斯坦泌乳牛,采用单因子区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和处理Ⅰ、Ⅱ、Ⅲ三个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吡啶羧酸铬4、8和12mg/(头·d),试验期60d。结果表明,奶牛在热应激状态下,日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4、8、12mg/(头·d)对牛奶中铬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牛奶常规成分(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8、12mg/(头·d)水平的吡啶羧酸铬对减缓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有显著作用(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