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5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林业   421篇
农学   349篇
基础科学   223篇
  469篇
综合类   2624篇
农作物   412篇
水产渔业   296篇
畜牧兽医   793篇
园艺   371篇
植物保护   19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79篇
  2011年   539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74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菱角对农村富营养化水体营养盐吸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浮叶植物对农村富营养化废水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选定华龙村4个典型水塘,以人工种植菱角(Trapa bispinosa)为试验对象,研究菱角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TN)、硝态氮(NO_3~--N)、氨态氮(NH_4~+-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Cr)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经过75 d的试验研究,试验区水塘的TN、NH_4~+-N和NO_3~--N的浓度分别从55 mg/L、25 mg/L和3 mg/L降至13 mg/L、4.3 mg/L和2.1 mg/L,去除效率分别为62.3%、74.5%和23.5%;TP及CODCr的浓度从3.3 mg/L和120 mg/L分别降至1.45 mg/L和52.5 mg/L,去除效率为56.9%和56.3%;对照区水塘各营养元素去除率较低。菱角对农村废水中的N、P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对重度富营养化水体,水生植物优先吸收NH_4~+-N,对TN的去除影响较大;NO_3~--N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TP的吸收需要更长的时间。菱角对重度富营养化农村废水营养盐的去除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为应用水生植物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营养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对由初孵仔鱼至23日龄的大鳞鲃消化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初孵大鳞鲃仔鱼卵黄囊呈圆球形,消化道位于卵黄囊上方并伸展至卵黄囊后部,由柱状上皮细胞所组成,大部分为细胞索。2日龄时,口裂形成,口咽腔向鱼体后部进一步延伸。4日龄时,大鳞鲃的消化道由口至肛门全部打通,消化道分化为口咽腔、食道、前肠和后肠四部分。5日龄时,整个食道形成黏膜层,杯状细胞迅速增多,开始形成纵向褶皱。7日龄时,肝脏和胰脏的基本结构形成,并在肝脏和胰脏之间出现由单层柱状细胞围成的胆囊。10日龄时,卵黄囊消失,大鳞鲃完全通过摄取外界食物获取营养。10日龄—14日龄,消化道长度增长,褶皱加深,吸收表面积增加。14日龄后,通过大量摄食外源食物,大鳞鲃的体长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鲤(Cyprinus carpio)基因组中同源框基因Hoxa3a与多种鱼类及其它生物的同源性,构建了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鲤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等四种鱼类的同源性次之为84%,与米氏叶吻银鲛(Callorhinch...  相似文献   
64.
选择临床健康、70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60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对照组只喂给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提高猪肉风味的饲料,两组均在同一条件下,按常规方法饲养管理,饲喂90d结束试验。试验结束后,空腹耳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14项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猪肉风味的饲料对肥育猪血液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5.
为深入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交配过程,利用急速冷冻、扫描电镜、组织学等技术,对其交配系统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交配系统具有短尾派蟹类的典型特征,即第一附肢(G1)比第二附肢(G2)长.G1整体粗壮光滑,由连接腹部的原肢和内肢组成.内肢长而挺直,呈三角柱状,两侧边缘融合...  相似文献   
66.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on neointimal hyperplasia of autogenous vein graft in rats. METHODS: The model of autogenous vein graft was prepared by transplanting the external jugular vein into aorta in Wistar rats.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ham operation group, graft control group and graft experimental group. From three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rats of autograft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by atorvastatin at a dosage of 5 mg·kg-1·d-1. Four weeks after treatment, venous autografts were removed at autopsy and cut into 4 μm section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sis the neointimal hyperplasia of grafted vein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SMα-actin and PCNA expression of neointimal cells in venous autografts. RESULTS: In venous autograft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SMα-actin-positive smooth muscle cells were proliferated and accumulated excessively in venous autografts, which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neointimal formation and vascular lumen narrowing. Neointima quantitative assay revealed that the neointimal hyperplasia of venous autografts was suppressed obviously in graft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ts neointimal area and NIA/MA ratio of venous autograf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aft control group (P<0.01).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indicated that the PCNA labeling index of neointimal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aft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at in graft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Atorvastatin significantly inhibits the proliferation of neointimal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ointimal hyperplasia of venous autografts in rats. Atorvastatin is a powerful inhibitor of restenosis after vascular reconstructive operation with a potential for therapeutic use.  相似文献   
67.
作物病虫草害是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实施防治其危害的植保机械,是保证增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植保机械使用技术严重落后的现状与高速发展的农药水平极不相称,已严重妨碍了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带来了诸如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作物药害、操作者中毒等负面影响,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以及其他不良后果。为此,植保机械需从结构、配套产品、药水配制和用材等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推进植保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68.
海陆回交群体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DPS统计软件,对棉花纤维海陆高代回交构建得到的群体BC4F2的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纤维品质性状以短纤维和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9个数量性状都呈正态分布,适合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3.21%,根据各性状对主成分影响作用大小及主要指标组合,将9个生物学性状分为3类,分别称之为商用因子、成熟因子和综合因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9个数量性状聚为3大类,分别为纺纱因子、分类因子和成熟因子。3种分析共同揭示了这几类因子对棉花纤维性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对哈密地区参试的20个陆地棉品种(系)主要性状进行差异、变异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性状存在差异,产量性状差异明显,其中1206、1207、1208皮棉产量较高,其他综合性状也较好。变异分析表明: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大小顺序依次为:单株铃数>第一果枝高度>皮棉产量>株高>铃重>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子指>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大小顺序依次为: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2.5%跨长>纤维伸长率>长度整齐度指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陆地棉品系聚为A、B两个类群,A类群为产量中等偏下、品质中等偏上品种(系)的代表群;B类为产量较高、纤维品质较差品种(系)的代表群。  相似文献   
70.
北方地区利用温室栽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及其2个改良品种‘PKM1’和‘PKM2’,通过分析表观生长量、养分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差异性,筛选适宜北方温室种植的辣木品种。结果表明:PKM1的高生长和增粗生长均显著快于辣木和PKM2(p0.05),在定干前(71 d)三者平均株高依次为115.7、80.2、81.0 cm,地径依次达17.47、13.27、15.08 mm。植株养分季节变化,PKM1养分状况要优于辣木和PKM2,在5月份,PKM1叶片中全氮(44.32 mg/g)、全钾(12.73 mg/g)含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p0.05),全磷和可溶性糖含量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7月份,PKM1可溶性糖显著高于其它2个品种;光合特性分析,3个品种在弱光条件下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及光补偿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光强增加,光量子的转化能力出现显著性差异,PKM1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显著高于辣木和PKM2(p0.05),最高达23.84μmol CO_2/(m~2·s)。可见,北方设施条件下,PKM1的生长速度、养分状况、光合能力均表现最好,较适宜北方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