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3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601篇
林业   521篇
农学   299篇
基础科学   330篇
  564篇
综合类   3544篇
农作物   536篇
水产渔业   336篇
畜牧兽医   1020篇
园艺   575篇
植物保护   26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626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446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AIM: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Cortex Albiziae on acute liver injury, and to explore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Acute liver injury in mice was induced by single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25% carbon tetrachloride (olive oil solubilization). The effective parts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Cortex Albizziae against acute liver injury were screene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liver tissues were examined by pathological sections with HE staining. The activity of 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 an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of the liver tissues were detected, the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6 (IL-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were mea-sured by ELISA,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NF-κB p65, Bcl-2 and Bax in the liver cells of the mice in each group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AST and ALT in low-dose n-butanol phase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Cortex Albiziae (AB-L, 4 mg·kg-1·d-1) group and high-dose n-butanol phase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Cortex Albiziae (AB-H, 8 mg·kg-1·d-1)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ecrosis extent and degree of the hepatocytes and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model group.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TNF-α and IL-6 in AB-H group and AB-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The protein level of NF-κB p65 in the nuclei of mouse liver cells in AB-H group and AB-L group were also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ax was de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cl-2 was increased, and the Bcl-2/Bax ratio was increased in AB-L group and AB-H group. CONCLUSION:The n-butanol phase of ethanol extract from Cortex Albiziae may protect the liver by reducing the activation of NF-κB p65, inhibiting the excessiv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6 and TNF-α, and decreasing hepatocyte apoptosis via regulating Bcl-2 and Bax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3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对30个油菜品种薹和蕾中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简称硫苷)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0个油菜品种的总硫苷含量变异范围较大,在21.67~119.29μmol·g-1之间;大多数油菜品种蕾中的硫苷含量高于薹,蕾中硫苷含量均值为37.26μmol·g-1,薹中为28.06μmol·g-1;薹和蕾中的硫苷组分相似,均以4-戊烯基硫苷和2-羟基-3-丁烯基硫苷为主要成分,两者在薹和蕾中的含量分别占总硫苷含量的46.24%、28.52%和45.19%、29.13%。进一步分析高、中、低硫苷含量油菜品种的硫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油菜不同品种间硫苷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4-戊烯基硫苷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3.
开沟覆膜滴灌条件下土壤水、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中国葡萄重要的生产基地,但每年因盐碱与缺水导致减产现象严重。开沟覆膜滴灌技术结合膜下滴灌与开沟技术优点,理论上可有效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土环境。为研究桁架葡萄下开沟覆膜滴灌技术对土壤水分与温度变化的影响,在石河子147团6连试验地用EM50仪器开展土壤水分、温度监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开沟模式为20 cm×100 cm,灌水定额为300 m3/hm~2时,无论是膜中还是膜边,灌水前后土壤含水量维持在0.22~0.38,满足作物根系吸水。加大灌水定额,在覆膜影响下,滴灌带表面积水区面积增大,使得在滴头下方形成饱和区增大;随着开沟深度的增大,覆膜中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覆膜边呈下降趋势。②温度监测表明,无论是温度上升期(12时),还是夜间下降期(24时),土体温度变化幅度均在15~31℃,给葡萄生长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利于葡萄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4.
随着高职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教师们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单一的"填鸭式"教学.而是要注重学生们的素质培养,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实用性人才.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应用上,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文章就此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5.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中国灌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的空间差异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对全国440个灌区2010年的农业生产综合相对效率进行评估,并基于不同区域灌区农业生产投入及其冗余状况对生产效率提升途径进行探索。结果表明,8个灌区的相对效率为1.000,达到DEA有效;灌区间农业生产效率差异显著,绝大部分(327个)不足0.300,省区尺度生产效率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各投入指标对应存在冗余灌区个数分别为319(有效灌溉面积)、369(绿水)、155(蓝水)、298(化肥)及207(农业机械);非DEA有效灌区5个投入指标的可减少量占所有评价单元投入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3.8%、39.2%、18.1%、29.0%以及19.9%。综上可知,各非DEA有效灌区应根据自身投入指标冗余状况优化配置和管理资源以提高区域综合农业生产效率,其中绿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全国范围内广泛面临的问题;东北和西北地区需注重水土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南方粮食主产区应注重水肥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6.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玉米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灌浆-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测量玉米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部性状,对比充分灌水与非充分灌溉下玉米农艺性状差异。利用Jensen模型求解出玉米各生育期水分敏感系数,验证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进行干旱处理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受影响较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穗部性状的形成较为明显,并且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7.
准确评估粮食主产区气象因子变化特征及对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影响,对农田水文循环、区域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粮食主产区258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ET0,通过M-K趋势检验法、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计算贡献率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气象因子时空演变及其对ET0变化的贡献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相对湿度、温度、降水在空间上由南至北呈降低趋势,而日照时间和风速则由南至北呈增高趋势;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全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I区)、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II区)、亚热带湿润地区(III区)及暖温带半湿润地区(IV区)多年平均气温均呈增大趋势,平均风速、相对湿度、降水与日照时间均呈减小趋势;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年内ET0均呈锯齿状下降,且ET0在四季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多年平均风速、气温、日照时间与ET0在全区及各分区总体均显著正相关(P0.05),而相对湿度与ET0在全区及各分区均极显著负相关(P0.01);1961—2013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全区及I~IV区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对ET0变化均具有较大贡献,其中相对湿度为I区、III区及IV区的主要气象驱动因子,其次为平均气温和风速;而II区ET0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风速,其平均贡献率WII(风速)为0.37;综上所述,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特征与ET0的响应,均呈现出区域性、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8.
采用桶栽方法,选用黑农4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灌溉水平及4种干旱胁迫历时进行交叉试验,研究了灌溉水平及干旱胁迫历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荚期大豆植株叶、茎、根和荚果更易受干旱胁迫历时影响,干旱胁迫历时越短越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溉水平对植株的生长影响相对弱于干旱胁迫历时。植株各器官干质量的等高线图表明高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比低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有绝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高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与低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9.
城市园林植物的耐涝性筛选及其合理应用,对海绵城市设施功能的实现作用显著。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22种园林植物,通过水淹胁迫(0、5、10和15d)试验,观测其叶绿素相对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的变化,运用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耐涝性。结果表明,对22种植物的耐涝性综合评价值的聚类分析可划分为3个抗逆级别,分别为Ⅰ级耐涝植物:中华天胡荽Hydrocotyle chinensis、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黄蝉Allamanda schottii、鸢尾Ⅰris tectorum、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蓝花草Ruellia simplex、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Ⅱ级一般较耐涝植物:茉莉花Jasminum sambac、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米仔兰Aglaia odorata、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灰莉Fagraea ceilanica、紫薇Lagerstr...  相似文献   
140.
Mannheimia granulomatis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nnheimia granulomatis是导致牛、羊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病原菌.为快速、准确诊断由该菌导致的疫病,从基因库中获得M.granulomdtis的基因序列,再从M.granulomatis的基因序列中获得与其他细菌包括溶血性曼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不同的基因片段,设计引物,建立了特异性好、敏感性较高的M.granulomatis的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其特异性为100%,最小检出量为5×104cfu/mL~5×103cfu/mL M.granulomatis或1/10个单个菌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