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22篇
  免费   1724篇
  国内免费   2938篇
林业   1806篇
农学   1416篇
基础科学   1311篇
  2883篇
综合类   13550篇
农作物   1978篇
水产渔业   1168篇
畜牧兽医   4785篇
园艺   2089篇
植物保护   1298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591篇
  2022年   1411篇
  2021年   1280篇
  2020年   1221篇
  2019年   1197篇
  2018年   880篇
  2017年   1318篇
  2016年   935篇
  2015年   1357篇
  2014年   1424篇
  2013年   1786篇
  2012年   2404篇
  2011年   2597篇
  2010年   2330篇
  2009年   1952篇
  2008年   2074篇
  2007年   1882篇
  2006年   1543篇
  2005年   1185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23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16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甘菊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Tail-PCR以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了甘菊ClERF1及其启动子序列特征、表达模式,以及甘菊ClERF1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甘菊ClERF1功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ClERF1基因序列全长1 242 bp,最大开放阅读框(ORF)618 bp,可编码206个氨基酸。经理化性质分析,ClERF1分子量23 631.35 Da,理论等电点5.19,不稳定系数53.84,脂肪指数62.04,平均亲水性-0.786,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系统进化树表明,ClERF1与拟南芥At3g23240亲缘关系最近,属于ERF亚家族。qRT-PCR分析表明ClERF1在叶片中表达最高,其次在茎段中。该研究克隆了ClERF1启动子序列1 534 bp,主要包括低温反应和乙烯响应元件、生长素和茉莉酸甲酯反应元件等。甘菊低温处理幼苗ClERF1表达量显著高于未低温处理的幼苗,其中5℃时ClERF1相对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2.
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地区近些年发生的油松枯枝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对筛选的2种真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油松发病枯死枝上分离到的6个菌株(A1、A2、A3、A4、B1与B2)为2种菌,其中,菌种A为铁锈薄盘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ex Fr.),菌种B为松丛赤壳菌(Nectria cucurbitula Sacc.)。2种真菌对油松健康小枝条均有侵染致病性,并分别获得有性子实体,证明了2种真菌为引起油松枯枝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3.
Based on morphological, molecular 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systematic studies, we describe here a new species of Malus from Yunnan, China. We compared the morphology of this new species, Malus shizongensis Liu sp. nov, with three Malus species, including M. hupehensis, M. baccata, and M. micromalus. Although the appearance of M. shizongensis was similar to these three species, it differed in height, branch color, branch hair, and flower color. To better identify the taxonomy of this new species, genome of M. shizongensis and that of seven Malus species, including M. prunifolia, M. sylvestris, M. sieversii, M. hupehensis, M. baccata, M. robusta, and M. micromalus were analyzed.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genom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 shizongensis was close to M. hupehensis. Furthermore, M. shizongensis had its species-specific SNPs,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specific SNP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ree close species(M. hupehensis, M. baccata, and M. micromalus). Based on the above information, we named this new species as M. shizongensis Liu sp. nov.  相似文献   
134.
以菜心为试材,利用称重式蒸渗仪,以直径20cm的蒸发皿水面蒸发量(Ep)为基础标准,研究了在不同灌溉处理条件下(0.6E_p、0.7E_p、0.8E_p、0.9E_p)温室菜心生育期的蒸散量、蒸散速率、产量、生物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以探明温室菜心的耗水规律,明确温室菜心合理的灌溉量。结果表明:温室菜心生育期内蒸散量波动范围为0.73~3.52mm·d-1,前期及中后期的平均蒸散速率分别为1.43mm·d~(-1)和2.04mm·d~(-1),呈前期变化平稳,中后期变化剧烈的趋势;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菜心的蒸散量随之增加,温室菜心全生育期蒸散量为65.98~78.92mm。其中0.7E_p处理下温室菜心产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与0.6E_p、0.E_p处理和0.9E_p处理相比,0.7Ep处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5.16%(P0.05)、5.63%和13.76%(P0.05),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7.42%(P0.05)、8.48%和27.66%(P0.05),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1.96%(P0.05)、7.41%和17.68%(P0.05),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1.21%、10.32%和32.10%(P0.05),0.7E_p灌溉量为供试条件下温室菜心的最优灌溉量。  相似文献   
135.
为探讨苹果腐烂病的有效防治方法,研究比较了春季休眠期和萌芽期用纯泥、多菌灵药泥、拂蓝克、人工树皮二代和愈合剂5种药剂处理对苹果树伤口愈合面积和形成愈伤组织鲜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形成的伤口愈合情况好于萌芽期形成的伤口;使用多菌灵药泥包裹处理伤口愈合面积、愈合比例最大,分别为7.05cm2和99.76%。愈伤组织鲜干重也最大,伤口愈合效果最好。建议春季在休眠期使用多菌灵药泥对苹果腐烂病进行伤口处理。  相似文献   
136.
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对粳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主茎叶片数不同的粳稻品种吉粳88 (14片)、沈农265 (15片)和沈农1401 (16片)为试材,采用大田筒栽方式,在总施氮量225kghm–2及轻简施肥(基肥、蘖肥、穗肥)模式基础上,设置基蘖肥∶穗肥6∶4和8∶2两种施肥比例,并分设不同源、库叶龄期施氮组合即不同叶龄蘖、穗肥精确施氮组合。分析了不同源库期氮肥运筹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及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有效穗数、分化颖花数、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方面,吉粳88、沈农265、沈农1401不同氮肥运筹下最佳蘖、穗肥叶龄组合均为6∶4显著高于8∶2。(2)不同氮肥运筹下,吉粳88在8叶(叶龄指数57.1%)、沈农265在9叶(叶龄指数60.0%)、沈农1401在10叶(叶龄指数62.5%)时,即叶龄指数在60%左右时,施用蘖肥效果最佳,最终穗数最多,对保蘖起主要作用;吉粳88在11叶(叶龄指数78.6%)、沈农265在12叶(叶龄指数80.0%)、沈农1401在13叶(叶龄指数81.3%)时,即叶龄指数在80%左右时,施用穗肥效果最佳,最终穗粒数最多,对促花起主要作用。(3)吉粳88-6∶4 (8, 11),沈农265-6∶4 (9, 12),沈农1401-6∶4 (10, 13) 3组处理,在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等方面,显著高于同品种不同叶龄蘖、穗氮肥组合中的其他处理。因此,适当延迟蘖肥施用叶龄期(叶龄指数60%左右)、提前穗肥施用叶龄期(叶龄指数80%左右)同时增加穗肥施用比例,既可以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又能显著促进成穗率的提高和颖花数的分化,达到保蘖促花的双重作用,实现优源、扩库、充实的目标,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7.
对农业休闲园区内进行微喷灌溉设计、施工和应用效果检验,介绍了山区丘陵地形应用微喷高效节水灌溉的设计参数、施工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发展山区微喷灌溉、服务农业园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复合酶制剂对陕北绒山羊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健康陕北白绒山羊断奶羊63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试验1、2、3组为酶制剂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075%、0.1%和0.125%的复合酶,试验4、5、6组为酶制剂十益生素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075%、0.1%和0.125%的复合酶和益生素的复合物,对照组按常规日粮饲喂,研究饲料复合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和益生素混合物添加不同量对陕北白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73 d的饲喂试验,6个试验组平均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5组与对照组相比,增重增加1.73 kg,增加40.9%,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组比对照组多增重1.68kg,增加39.72%,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9.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0.
考虑常利率及通货膨胀下有扰动的双复合Poisson-Geometric过程的两险种风险模型,运用鞅方法得到破产概率满足的Lundberg不等式和一般公式,当保费和索赔服从指数分布和混合指数分布时,得到破产概率的精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