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1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247篇
农学   131篇
基础科学   128篇
  297篇
综合类   1189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570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13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42年   2篇
  1935年   2篇
  1933年   3篇
  1931年   1篇
  1929年   2篇
  1928年   1篇
  1881年   2篇
  18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41.
麦田抗性生物型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抗性生物型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机制,分别测定了苯磺隆对抗性和敏感生物型荠菜体内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抗性生物型荠菜体内ALS对苯磺隆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苯磺隆对荠菜抗性和敏感生物型ALS的抑制中浓度(I50)分别为0.722 8和0.052 1 μmol/L,抗性与敏感生物型I50的比值为13.87;活体条件下,施用苯磺隆后,抗性和敏感生物型荠菜ALS活性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抗性生物型ALS活性受到抑制后能逐渐恢复,而敏感生物型则不能恢复;经苯磺隆处理后,抗性生物型GSTs相对活力明显高于敏感生物型,而抗性和敏感生物型体内POD、SOD和CAT相对活力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抗性生物型荠菜体内ALS对苯磺隆敏感性降低是其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之一,而GSTs对苯磺隆代谢能力的差异也可能与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942.
利用目前主流三唑类杀菌剂之一的己唑醇与醋酸铜复配合成己唑醇铜配合物,通过抑菌活性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研究评价新型已唑醇铜配合物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己唑醇铜配合物对酵母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配体己唑醇,其中浓度为0.05 mmol·L-1配合物的抑菌圈直径是相当浓度己唑醇的1.48倍;同时配合物能够降低植物株高、增加根冠比,提高植物SOD和POD酶活,促进GSH和可溶性蛋白合成,0.03mmol· L-1配合物处理相比对照SOD活性增加了24.65%,POD活性增加了61.06%,GSH含量增加了30.41%,叶绿素含量增加了59.04%;抑制MDA积累,具有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抗氧化特性也优于己唑醇配体.  相似文献   
943.
舟曲县三眼峪沟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8月8日,舟曲县城北侧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暴发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给舟曲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现场调查、勘测,从流域地质环境条件,该次泥石流形成及活动特征,固体松散物质储存及补给方式,沟道冲淤变化及县城防灾等分析入手,阐述了拦挡工程在三眼峪沟泥石流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以拦为主,拦排结合的治理观点;对拦挡坝工程类型进行分析选择,提出了采用抗冲击力强的中、高拦挡坝治理该沟泥石流,以确保足够的拦砂库容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依据各沟段泥砂补给及泥石流活动特征,分析拦挡坝构筑物形式及其功能和作用,系统部署了沟道拦挡坝工程。  相似文献   
944.
目的 探究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73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根系形态生理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和高产水稻H优518为材料,通过根管试验设置三种水分处理(常规灌溉、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调查株高、分蘖、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性状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旱优73和H优518产量形成和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 两年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旱优7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变化,H优518的产量在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5.6%,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显著降低;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显著降低,其中,旱优73的产量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8.8%,H优518产量减少了46.1%。与常  相似文献   
945.
[目的]了解广西家养反刍动物蓝舌病毒(BTV)的感染情况,为防控广西蓝舌病(BT)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ACID)对采自广西境内的2535份山羊血清和496份水牛血清进行BTV抗体检测,并对地理、气候因素与BTV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山羊和水牛的总BTV抗体阳性率别为36.53%和43.55%,且以南宁市的山羊、水牛BTV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8.13%和85.71%.广西家养反刍动物BTV抗阳性率呈北低南高,高海拔地区BTV抗体阳性率低于低海拔地区,气温较高的南亚热带及北热带的BTV抗体阳性率高于气温较低的中亚热带,降水充沛的东部地区的BTV抗体阳性率高于降水较少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结论]广西家养反刍动物普遍存在BTV感染,且分布受到纬度、海拔、气温与降雨量等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6.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小麦白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上升为主要病害,严重制约小麦生产。沿海北部及淮北地区,小麦白粉病常年发生4级左右。目前麦类白粉病的防治药剂主要有三唑类、嘧啶类、苯并咪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等。但小麦白粉病菌变异快,繁殖迅速,以及药剂长期单一使用,造成小麦白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1995年我国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的平均抗性水平在16.8倍以上。因而,急需寻找和开发替代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型药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继三唑类杀菌剂后出现, 是一类内吸保护型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链中细胞色素bc1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抑制真菌生长。此类药剂于1996年投入德国市场,尚未在我国小麦白粉病防治上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947.
以展枝唐松草种子和2年生苗为引种材料,种植于北京房山地区,通过观测物候期、年生长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旨在评价其在北京地区栽培的适应性.结果显示:(1)2种引种材料在北京地区生长表现适应.2年生实生苗萌发的嫩茎即可达到采收标准,种子籽粒饱满.(2)2年生及以上实生苗的萌芽期约在4月上旬,在萌芽后的10 d左右即可采收,初见花序期为6月下旬,盛花期在6月底至7月初,果熟期为9月中旬,地上枯萎期在11月中旬.(3)展枝唐松草在北京的病虫害发生较轻,防治容易.  相似文献   
948.
为探讨金属硫蛋白(MT)对热应激奶牛血淋巴细胞凋亡基因和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理,选取2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经产泌乳母牛,随机均分为A、B、C、D、E 5组,分别按每头0(对照),16.0,24.0,32.0和40.0 mg颈静脉注射Zn-MT,于试验第1(注射Zn-MT之前),7和14天逐头采取血样,测定不同剂量的外源性MT对热应激奶牛血淋巴细胞HSP70、Bcl-2、Baxp5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给外源性MT后,4个试验组奶牛的产奶性能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B组奶牛的产奶量比A、C、D和E组分别高出20.94%(P<0.05),15.83%(P>0.05),10.94%(P>0.05)和8.85%(P>0.05);各试验组HSP70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有所上升,其中D组比对照组高出130.00%,达到显著(P<0.05)水平;各试验组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组达到显著(P<0.05)水平;B、D组Bax基因的表达水平和C、E组p53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2.00%,13.00%和22.00%,34.00%,但均未达到显著(P>0.05)水平。说明外源性MT能改善热应激奶牛的产奶性能并有效调控奶牛血淋巴细胞HSP70、Bcl-2、Baxp53基因的表达水平,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949.
丰产高糖抗倒甘蔗新品种桂糖37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糖37(原名:桂糖03-2357,亲系:湛蔗92-126×CP72-2086)发芽出苗率好,分蘖多,发株率高,早生快发,前、中期生长快,后期生长势优。中至中大茎、早熟、高糖、高产、宿根性强、实心、抗风抗倒,耐粗放种植。产蔗量为94.88t/hm2,较新台糖22(88.29 t/hm2)增产7.47%;蔗糖分14.32%,与新台糖22(14.44%)蔗糖分相近;含糖量为13.62t/hm2,较新台糖22(12.71 t/hm2)增产7.16%;纤维素含量较新台糖22高约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50.
早熟高糖易收获甘蔗新品种桂糖36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糖36(原名:桂糖03-1403,亲系:ROC23×CP84-1198)中至中大茎,发芽出苗好,分蘖能力特强,发株率高,早生快发,前、中期生长快,后期生长势优,特早熟、特高糖、高产、宿根性好、极易脱叶或自动脱叶,适应于中等水肥条件栽培。甘蔗蔗糖分15.58%,较对照种新台糖22(14.44%)增1.14%;产蔗量86.64 t/hm2,与新台糖22(88.29 t/hm2)相近;含糖量13.52t/hm2,较新台糖22(12.71t/hm2)增加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