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8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1692篇
林业   1085篇
农学   844篇
基础科学   807篇
  1593篇
综合类   7496篇
农作物   1075篇
水产渔业   658篇
畜牧兽医   2285篇
园艺   1160篇
植物保护   874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824篇
  2021年   714篇
  2020年   656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779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892篇
  2012年   1241篇
  2011年   1354篇
  2010年   1267篇
  2009年   1182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1045篇
  2006年   813篇
  2005年   603篇
  2004年   416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养猪生产中产(活)仔数和胎儿初生重是影响母猪繁殖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但产仔数和初生重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母猪繁殖生产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如何提高仔猪初生重并降低初生重变异。氨基葡萄糖是一种饲料原料,其制作原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期研究发现氨基葡萄糖应用于母猪妊娠后期可调控仔猪的胎盘发育和初生重。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能量、功能性添加剂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简述了氨基葡萄糖的性质、来源及合成方法,重点阐述了母猪妊娠后期使用氨基葡萄糖在维持胎儿果糖浓度稳定、促进母猪胎盘发育和改善胎盘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分析了氨基葡萄糖通过促进胎盘基质和胎褶双分子层发育、刺激胎盘滋养层细胞增殖、增强胎盘功能等途径调控胎盘发育、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可能的机理;提出了氨基葡萄糖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2.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地面平养模式下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鸡行为、外观、血液应激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筛选保证蛋鸡福利状况及生产性能的最大饲养密度,为我国推广地面平养模式蛋鸡福利养殖奠定理论基础。将780只苏禽绿壳蛋鸡按舍内密度分为四组,其中地面平养分为低密度组(6只/m^2)、中密度组(8只/m^2)、高密度组(10只/m^2),笼养组为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18~27周龄,蛋鸡行为学数据均采用视频录像收集,在27周龄末进行翅静脉采血和福利外观评价,统计分析24~27周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笼养蛋鸡的产蛋率,攻击、刻板等非福利行为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脚垫损伤、羽毛评分、应激激素浓度(CORT、ACTH)显著低于平养组(P<0.05)。地面平养各组间,高密度组蛋鸡料蛋比显著高于低、中密度组(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行走和休息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蛋鸡啄羽行为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但与中密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脚垫损伤、背羽损伤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蛋鸡血清中CORT和ACTH浓度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平养蛋鸡比笼养蛋鸡行为表现更积极,羽毛覆盖度更好,但应激水平和足部损伤较高、生产性能较低;在试验场地模式下,推荐8只/m2为最佳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23.
沙拉沙星对实验性感染猪链球菌病及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兽医临床合理应用沙拉星(Sarafloxacin)提供理论依据,就其对实验性感染猪链球菌 病及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进行了研究。以试管2倍稀释法测得沙拉沙星对兰氏C群类马链球菌(C55120)和猪大肠杆菌(O55)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是0.8mg/L及0.05mg/L。肌注给药对猪链球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的试验性治疗结果不明,低、中 高剂量沙拉沙星组2.5、5、10mg/kg)及环丙沙星组(5mg/kg)用药5d(每隔12  相似文献   
24.
To seek out proteins which interact with structural proteins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in Vero E6 cells and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viral infection.We created a Vero E6 cDNA yeast hybrid library. The total RNA of Vero E6 was extracted using Trizol method, and double strands cDNA was synthesized by SMART technique. We created a Vero E6 cDNA library by using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 yea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iter of cDNA library was 9.7×108 CFU with the average of inserted fragments about 1.6 kb, and the recombination rate was 87%. Thes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yeast two-hybrid cDNA library of Vero E6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might be useful for screening the host proteins interacting with structure protein of PEDV.  相似文献   
25.
为揭示冰鲜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分布及传播机制,本研究于2013年7月~2013年12月采集广东某大型一体化养鸡企业下属2个种鸡场、2个孵化场、2个肉鸡场、1个屠宰场和5个销售点样品,用常规法和PCR进行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和PFGE分子分型.种鸡场、肉鸡场、屠宰场和销售点的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46%(7/480)、7.00%(21/300)、62.86%(22/35)和54.67%(41/75),孵化场雏鸡胎粪检出率为1.11%(2/180),死胚检出率为12.00%(9/75).屠宰和销售环节是沙门氏菌污染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风险较高.102株沙门氏菌共产生24种不同的PFGE谱型,从不同环节分离到多组相似度为100%的沙门氏菌,表明冰鲜鸡生产链中存在沙门氏菌沿生产链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6.
以7日龄SPF雏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法,对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感染SPF雏鸡后,其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的IgA、IgG、IgM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鹅源H5N1亚型中强毒AIV感染SPF雏鸡后,其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的免疫球蛋白IgA、IgM含量均在1~3 d或1~4 d显著低于相应对照雏鸡(P<0.05),而感染后第5天,上述被检指标开始升高,并于5~8 d或5~14 d,病毒感染雏鸡的IgA和IgM显著高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表明7日龄SPF雏鸡感染AIV后的早期,其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旨在观察日粮中持续添加不同浓度吡啶甲酸铬对生长肥育猪氧化作用的影响.选取30头(30±1)kg三元杂交型(杜×长×大)生长肥育猪,按体重、遗传基础和性别随机平均分成5个处理.5个处理分别饲喂铬的添加水平为0、200、800、1 600、3 200 ug/kg(以吡啶甲酸铬的形式添加)的日粮,试验期为80 d.试验第35天和第80天时,测定吡啶甲酸铬对动物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动物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水平.试验结束时,屠宰动物并取肝脏和肾脏样品,分别测定这些组织中的SOD、GSH-Px、CAT的活力和MDA的水平.结果表明,日粮中长期添加高剂量(≥800 ug Cr/kg)的吡啶甲酸铬显著降低第80天时肥育猪血清中的SOD和肾脏中CAT的活性(P<0.05),但对其他指标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在生产肥育期全程(80 d)添加适宜量(200 ug Cr/kg)的吡啶甲酸铬不会造成猪的氧化损伤;添加16倍适宜量的吡啶甲酸铬导致猪血清SOD和肾CAT活性降低,但不引起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  相似文献   
28.
从广东四会某猪场分离到一株疑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病毒,病毒在猪肾细胞上出现细胞变圆、拉网、融合等典型病变,并具有细胞泛嗜性特点。在MDCK细胞上测得其TCID50值为10-8/0.1mL,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将0.1mL病毒液接种小鼠后发生奇痒并麻痹致死,接种猪3天后发病,7天死亡,从攻毒病死猪的脑组织病理切片上观察到典型的病毒性脑膜脑炎及血管套现象。通过PCR扩增到PRVgD基因,由此进一步证明所分离病毒为猪伪狂犬病毒,并命名为GDSH株。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序列,设计一对扩增PRVg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可以区分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PCR诊断方法。以此方法对病毒的细胞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证实所分毒株为PRV野毒株,经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收录的其它PRVgE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所测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其它PRV毒株的同源性介于98.3%~99.9%之间,其中与PRVEa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为99.9%。  相似文献   
29.
[目的]为了提高采精量和提高精液品质。[方法]采取先0、1、2次空爬后采精,比较空爬次数对精液品质的影响。以我中心公牛站2岁以上所有正常采精种公牛为研究对象,第一周不空爬、第二周1次空爬、第三周2次空爬,比较采精量、精子数、精液活力、精液密度、畸形率的变化[结果]显示:空爬跨2次采精比1次和不空爬采精效果显著,精液量提升、精子数增加、密度增加、活力提高、畸形率降低(P0.01)。[结论]空爬跨2次采精为最佳,能显著提高精液品质。  相似文献   
30.
Many studies based on acute short‐term noise exposur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animals can adjust their vocalizations in response to ambient noise. However, the effects of chronic noise ove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scale of multiple days remain largely unclear. Bats rely mainly on acoustic signals for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Nearly all previous studies on noise‐induced vocal adjustments have focused on echolocation pulse sounds.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noise on social communication calls. Here, we examine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temporal parameters of echolo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vocalizations of Vespertilio sinensis when exposed to traffic noise over multiple days. We found that the bats started to modify their echolocation vocalizations on the fourth day of noise exposure, with an increase of 42–91% in the total number of pulse sequences per day. Under noisy conditions, the number of pulses within a pulse sequence decreased by an average of 17.2%,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ly slower number of pulses/sequence (P < 0.001). However,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the duration of a pulse sequence. These parameter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djusted in most communication vocalizations under the noise condition (all P > 0.05), except that the duration decreased and the number of syllables/sequences increased in 1 type of communicative vocalization (P < 0.05).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bats routinely adjust temporal parameters of echolocation but rarely of communication vocalizations in response to noise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