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林业   73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54篇
  183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1.
土壤深松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论述了深松机具的种类以及深松部件减阻节能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土壤-深松部件接触系统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基于典型土壤动物的脱附减阻和深松碎土机理的仿生深松部件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12.
豫鲁冀接壤地区肉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豫、鲁、冀接壤地区部分肉鸡场送检的病料中分离出了49株大肠杆菌,确定42株茵分属11个血清型,其中O2,O78,O1,O74,O11为主要血清型,分别占分离株的26.2%,19.0%,11.9%,9.5%,9.5%,表明该地区血清型的复杂性,给该病的疫苗预防带来困难.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49株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呋最敏感,高敏菌株达94%~100%,可作为防治肉鸡大肠杆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13.
高歌  孙荡  茅翔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8):881-885
对NCBI已经登记的国内分离的PCV2江苏株(GQ358994.1)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并对其ORF3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对其组分、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和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PCV2江苏株与国内分离株序列同源性极高(>99%),ORF3蛋白无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中自由卷曲含量最高,为54.81%,不含有糖基化位点,但有8个磷酸化位点。综合分析得出,ORF3蛋白具有大量的抗原决定簇。通过对ORF3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为PRRSV疫苗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14.
1-脱氧-D-核酮糖5-磷酸合成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synthase, DXS)是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2-C-Methyl-D-erythritol-4-phosphate, MEP)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本研究鉴定了杧果DXS基因,以拟南芥DXS基因为参考,通过BLASTP方法获得了番木瓜、金钱橘、甜橙、苹果、桃子、白梨、葡萄、中华猕猴桃、无油樟、小果野蕉的DXS基因的蛋白序列,共32条序列,对其进行了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系统发育、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等研究。保守结构域及保守基序分析结果表明,杧果DXS蛋白包含一个PLN02582结构域,保守结构域内包含6个motif,其宽度、排列顺序与大多数植物相同,说明DXS基因家族具有高度保守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单子叶植物纲与双子叶植物纲的DXS基因没有分别形成分支,推测在进化过程中DXS基因的分化在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形成之后。理化性质分析及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稳定性蛋白占65.63%,碱性蛋白占25%,所有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杧果DXS蛋白为酸性、不稳定蛋白,具有亲水性。杧果DXS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元件是无规则卷曲、α-螺旋。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杧果DXS基因在萜类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15.
716.
717.
以甜樱桃为母本、中国樱桃为父本进行了种间远缘杂交,研究了静电场对远缘亲和性及杂种胚萌发生长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对杂种的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用强度为333~434 kV.m-1的静电场处理花粉对提高樱桃远缘杂交坐果率、克服杂交不亲和性具有明显作用;2)用场强为333~474 kV.m-1的静电场处理后的花粉进行樱桃远缘杂交,在胚抢救过程中,其杂种胚的萌发生长率、生长状况及多丛芽诱导与增殖能力等均明显高于对照,表明适宜场强的静电场处理确实对杂种胚萌发生长以及多丛芽的诱导与增殖具有积极作用;3)研究发现,MS+6-BA 0.6 mg.L-1有利于减少胚芽梢继代增殖过程中的玻璃化现象,是樱桃远缘杂种胚多丛芽诱导与增殖的适宜培养基;4)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的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测杂种1号和杂种2号均是倍性为三倍体的真杂种。研究进一步优化了樱桃远缘杂交的胚抢救体系。  相似文献   
718.
Environmental microbes living in communities engage in complex interspecies interactions that are challenging to decipher. Nevertheless, the interactions provide the basis for shaping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which is crucial for ecosystem service. In addition, microbial interactions facilitate specific adaptation and ec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es particularly essential for microbial communities dwelling in resource-limiting habitats, such as the deep oceans. Recent technological and knowledge advancements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study of interactions within complex microbial communities, such as those inhabiting deep-sea waters and sediments. The microbial interaction studi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developing new strategies for biotechnical applications. For example, cooperative microbial interactions drive the degradation of complex organic matter such as chitins and celluloses. Such microbiologically-driven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stimulate creative designs in many applied sciences.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tic communities and consequently the achievement of specific community functions. Microbial community engineering has many application potentials, including the production of novel antibiotics, biofuels, and other valuable chemicals and biomaterials. It can also be developed into biotechniques for waste process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 bioremediation. This review summarize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bial interaction mechanisms and emerging techniques for inferring interactions in deep-sea microbial communities, aiding in future biotechn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19.
720.
库布齐沙漠光伏电站内芦苇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光伏电站内芦苇沙障对风沙流的风速、输沙量及其沙粒分布的影响,为中国北方风沙区光伏电站沙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野外观测库布齐沙漠200 MWp光伏电站铺设芦苇沙障后的风速(20,50,100,200,310 cm)和近地表0—30 cm高度输沙量,分析风速廓线、地表粗糙度、摩阻风速、平均跃移高度、防风作用、固沙效益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 ①芦苇沙障风速廓线呈对数函数分布,相关系数在0.99以上,芦苇沙障相对于裸沙地表粗糙度提高了3.47~3.79倍,摩阻风速增加了1.39~1.54倍,防风作用最大值出现在20 cm高度处,为21.72%。②总输沙量芦苇沙障仅为裸沙的6.95%,总体固沙效益为93.05%,裸沙90%以上的输沙量集中于0—8 cm范围,而芦苇沙障在此高度范围内输沙量占总输沙量的51.39%,芦苇沙障的风沙流结构有向上层移动的趋势。[结论] 铺设芦苇沙障降低了近地表风速,有效拦截了风沙流,达到了防风固沙目的,是沙区光伏电站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