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028篇 |
免费 | 2001篇 |
国内免费 | 369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08篇 |
农学 | 3642篇 |
基础科学 | 2422篇 |
5306篇 | |
综合类 | 14805篇 |
农作物 | 2416篇 |
水产渔业 | 1614篇 |
畜牧兽医 | 5803篇 |
园艺 | 1844篇 |
植物保护 | 20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5篇 |
2023年 | 729篇 |
2022年 | 1495篇 |
2021年 | 1810篇 |
2020年 | 1667篇 |
2019年 | 1674篇 |
2018年 | 1141篇 |
2017年 | 1702篇 |
2016年 | 1327篇 |
2015年 | 1706篇 |
2014年 | 1859篇 |
2013年 | 2224篇 |
2012年 | 2751篇 |
2011年 | 2810篇 |
2010年 | 2685篇 |
2009年 | 2459篇 |
2008年 | 2347篇 |
2007年 | 2226篇 |
2006年 | 1890篇 |
2005年 | 1470篇 |
2004年 | 862篇 |
2003年 | 748篇 |
2002年 | 910篇 |
2001年 | 879篇 |
2000年 | 718篇 |
1999年 | 568篇 |
1998年 | 382篇 |
1997年 | 372篇 |
1996年 | 302篇 |
1995年 | 277篇 |
1994年 | 280篇 |
1993年 | 191篇 |
1992年 | 204篇 |
1991年 | 190篇 |
1990年 | 130篇 |
1989年 | 129篇 |
1988年 | 101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3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5篇 |
1956年 | 16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81.
为了适应我市奶业发展的需要,2000年我们从国外新引进牧草品种46个,第一批将9个冬季牧草品种在南平市大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引种园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现将这些品种试种、田间观察、考种测产及生产情况比较材料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参试的牧草品种共有9个,即: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多花甜皂角(Aeschynomenesp)、蒺藜草(Aesehynomenesp)、稷(Panicomcoloratum)、多花黑麦草(Loliumsp)、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冬油菜(Kozepor)、春小黑麦(Narla)。… 相似文献
182.
为了探讨豆科牧草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不同形态氮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MtNRT1.3表达和氮吸收的影响。试验设有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对照组,Con)、施铵态氮(NH4Cl—T1)、硝态氮(NaNO3—T2)和混合氮(铵态氮、硝态氮1:1混合—T3),各形态氮肥施加总量为按纯氮250 mg(每1 kg土)。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提高了紫花苜蓿中的氮含量,施加各种氮肥均提高了紫花苜蓿根中MtNRT1.3基因的表达量,且该基因的表达量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呈正相关性(P<0.01)。相比于铵态氮肥,施加硝态氮肥不但可增加植株中硝态氮含量,而且能提高植株铵态氮含量;相比于单施硝态氮和铵态氮肥,混合氮肥对提高植株氮含量效果最好;施加硝态氮肥更有利于紫花苜蓿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累积。因此,对紫花苜蓿施加氮肥应重视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增加硝态氮的比例更有利于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3.
184.
积温是作物与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积温农业气象重要指标的研究,对于指导农牧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利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兴海、贵南、同德和贵德5县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近30年来≥0 ℃年积温的变化,主要农作物、牧草生育期的变化及其生育期≥0 ℃的积温变化做了分析,得出该地区大部分农作物及牧草的生育期有所缩短,开始期有所提前。由于近10年该地区升温明显,热量条件充足,各地≥0 ℃年积温有所增加,农作物及牧草发育期的积温增多,为该地区农作物及牧草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条件,对于该地区适时调整农牧业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5.
为了解19株猪链球菌2型(S.suis 2)安徽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型及毒力基因变异情况,通过PCR扩增S.suis 2毒力基因cps2J、mrp、epf和sly,对这4种毒力基因的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株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ps2J、mrp、epf和sly基因在19株S.suis 2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68.4%、68.4%、78.9%;19个受试菌株共分为7个毒力基因型,其中cps2J+/mrp+/epf+/sly+占57.9%,为优势基因型;S.suis 2安徽分离株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序列之间及其与国内其他地区S.suis 2分离株的相应序列同源性均在99.1%以上,与国外S.suis 2分离株的相应序列同源性在87.8%~100%之间;19株cps2J+菌株中有1株菌cps2J基因序列有变异,13株mrp十菌株中有6株菌mrp基因序列发生变异,检测的epf和sly基因序列没有变异.表明cps2J +/mrp+ /epf+/sly+是S.suis 2安徽分离株优势毒力基因型,检测的S.suis 2安徽分离株cps2J、epf和sly基因部分序列较保守,mrp基因部分序列存在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86.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新牧1号苜蓿(Medicago varia Xinmu 1)MvNHX1和MvDREB1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情况。此外,根据已获得的MvDREB1和MvNHX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并以新牧1号苜蓿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得到了这两个基因的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这两个基因启动子的类型和结构,结果表明,MvNHX1和MvDREB1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通用启动元件和上游调控元件,如CAAT框、TATA框、光响应元件、低温响应元件等,但部分响应元件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通过对两个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分析及比较为进一步研究这两个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为了解国内外奶牛疫病预警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归纳了奶牛疾病的预警要求,分析了国内外8种疫病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奶牛养殖中存在的局限性。一是兽医巡检预警技术:该技术较为成熟,但不能满足大规模养殖牛场迅速、高效预警的需求。二是奶样体细胞数测定技术:可初步诊断隐性乳腺炎,但需要额外细菌培养和检测确诊。三是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以监测生产性能为主,仅可预警奶牛乳腺炎及酮病。四是计步器及发情、反刍项圈预警技术:同时具备发情与反刍监测功能,但仅适用于牛群的发情与反刍监测。五是大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或算法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预警效率受限。六是智能化体温连续远程监测及预警技术:可预警口蹄疫等重大传染病,但无法完全替代临床诊断,不能监测病原微生物。七是基于AI和群体热成像的奶牛行为分析技术:可以监视记录奶牛行为与温度特征,锁定病畜,但对发病初期无异常行为的牛只无效。八是生物气溶胶激光光谱测量技术:通过检测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浓度,达到预警疫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军方监测人类重大疫病。未来的奶牛疫病预警技术需要进一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奶牛重大疫病预警诊断。本文为预警监测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