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4篇
  免费   822篇
  国内免费   1090篇
林业   954篇
农学   771篇
基础科学   535篇
  1160篇
综合类   6086篇
农作物   862篇
水产渔业   440篇
畜牧兽医   2125篇
园艺   950篇
植物保护   483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643篇
  2021年   638篇
  2020年   641篇
  2019年   571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431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617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1042篇
  2011年   1051篇
  2010年   933篇
  2009年   863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798篇
  2006年   693篇
  2005年   570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不同生境蔗田的种群动态,了解其在蔗田的发生规律,为生产上监测和控制该粉蚧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上思县蔗区于2012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和粤糖60号新植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在扶绥县蔗区于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与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和记录蔗茎红粉蚧若虫和成虫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每半个月调查一次,直至甘蔗收获。【结果】上思县蔗区调查结果,2012年蔗茎红粉蚧于7~8月发生数量较多,最高为100.50头/株,在9月下旬后发生数量明显减少;为害株率为24.75%78.50%,8-11月高达60%以上;2013年蔗茎红粉蚧在7~8月发生较多,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最大虫口密度分别为44.51和27.96头/株。扶绥县蔗区2013年调查结果,蔗茎红粉蚧发生数量也以7~8月较多,该粉蚧在宿根蔗上的最大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新植蔗,分别为125.87和25.08头/株。【结论】每年7~8月是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自然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蔗茎红粉蚧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52.
以青钱柳1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光照和施肥对其复叶性状、气孔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及光照和施肥2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叶片性状和解剖结构各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仅对叶片厚度有显著影响;全光照下青钱柳叶面积最小,叶片较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紧密,叶片气孔小而密;光照强度减弱使叶片面积增加,叶片变薄,比叶质量下降,气孔密度减小,气孔变长变宽;全光照下,复叶面积、复叶干质量和比叶质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叶片厚度也有一定的增加。中等光照下施肥20 g/株处理的复叶面积和复叶干质量最大,说明中等光照且适量施肥是青钱柳幼苗生长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53.
以原核表达经纯化复性制备的A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代替传统病毒抗原包被,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A型FMDV抗体ELISA检测方法。对前期制备的A型VP1蛋白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VP1蛋白能够特异性识别A型FMDV阳性牛血清,可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A型FMDV抗体的方法。以最佳质量浓度1mg/L VP1蛋白为检测抗原,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检测血清稀释度为1∶50[V(血清)∶V(封闭液)],最佳的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2 000[V(酶标二抗)∶V(封闭液)],建立A型FMDV抗体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4.32%,特异性为99.09%,批内与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8%。采用该方法检测201份临床血清,与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达92.54%。研制的VP1-ELISA试剂盒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便,可用来监控A型口蹄疫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54.
研究氯羟吡啶(CLOP)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pAb)制备。将CLOP进行化学修饰引入活性基团羧基,合成氯羟吡啶半抗原(CLOP-2C);分别采用活泼酯法和混合酸酐法将CLOP-2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VA)偶联,合成人工免疫原CLOP-2C-BSA和包被抗原CLOP-2C-OVA,用紫外(UV)和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CLOP-2C-BSA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CLOP pAb效价,阻断ELISA鉴定其敏感性,交叉反应试验鉴定其特异性。结果表明:CLOP-2C-BSA偶联成功,CLOP-2C与BSA的分子结合比为34.0∶1;CLOP pAb效价达到1∶(2.56×104),对CLOP的IC50为7.76μg/L,与其他抗球虫药的交叉反应率低,获得高价、敏感、特异的CLOP pAb,为CLOP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5.
为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提高烟叶品质,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施土壤调理剂(T2)、单施含有烟草青枯病拮抗菌的生物有机肥(T3)、土壤调理剂与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T4)对烤烟农艺性状、烤烟病害发生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CK,T1)相比,T2、T3、T4处理烤烟产值分别增加9.1%、8.9%、7.6%,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2.6%、3.4%和3.6%;T3和T4处理的烟株青枯病、花叶病病情指数分别较 T1处理降低22.8%和26.3%、56.9%和35.0%。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碱性和利用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可有效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烟株的抗病性和烤后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956.
基于RFID与ZigBee的羊场养殖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育性状优良的羊进入核心种群,将RFID射频识别、ZigBee无线通信与ARM嵌入式技术相结合,研制了一套羊场养殖信息管理手持终端。手持终端包括基于S3C6410处理器的ARM核心板、125 kHz RFID阅读器、基于CC2530芯片的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以及多功能底板。软件开发过程中,构建了包含设备驱动的Linux系统环境,利用Qt/Embedded的信号/槽机制实时接收RFID数据,基于OSAL操作系统的ZigBee2007协议栈实现ARM与ZigBee网络之间的通信,在Qt中设计触摸屏图形界面以及串口通信、通信指令、软键盘、蜂鸣器、中文显示等后台程序,具有日常管理、育种管理及疫病管理等模块功能。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手持终端能够实时采集、录入、存储、拷贝、查询养殖信息并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与上位机通信,可满足羊场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7.
土壤养分含量同海拔高度密切相关,为探索湖北巴东县茶店子基地单元不同海拔植烟土壤的理化性状,更好地指导巴东烟叶生产实践工作,对巴东县茶店子基地单元不同海拔植烟土壤的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海拔800m以下区域,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特点是pH值、有机质、氮素、全磷含量处于适宜标准或以上,但速效磷和钾素含量较低;(2)800~1200m区域,土壤pH值、氮素含量较为适宜,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高,但是磷素、钾素含量较低;(3)1200m以上区域,除土壤pH值偏低以外,其他指标均处于优质烟叶生产范围内或高于标准。结合茶店子基地单元烟叶种植区划目标,建议在生产上采取“控氮、增磷、补钾”的施肥策略,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适量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958.
普洱茶是云南独有的茶产品,而普洱茶产业是勐海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简述了普洱茶发展现状、阐明勐海县现阶段普洱茶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从普洱茶发展的电商化、市场需求变化、茶叶安全标准、名山茶价格、茶叶出口方式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勐海县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方向:从战略高度重视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普洱茶深加工,提升普洱茶质量安全,拓展销售方式,疏通营销渠道,推进勐海县普洱茶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为勐海县发展成为普洱茶第一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9.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元素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7.5、15、30、45mg·kg-1饲料)的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比较了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对凡纳对虾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虾体铜的影响。添加蛋氨酸铜的各实验组生长速度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硫酸铜的各组,只有铜添加量为30mg·kg-1饲料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成活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了铜添加量为15mg·kg-1饲料的试验组,各试验组对虾血清的酚氧化酶(PO)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铜添加量为30mg·kg-1时最强,在此时蛋氨酸铜添加组的PO活力高于硫酸铜;随着铜添加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在添加量达到30mg·kg-1饲料时达到最大,此时硫酸铜组和蛋氨酸铜组间无差异,都为507。对虾肌肉中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07±1.80)mg·kg-1,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中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1,最低为33.78mg·kg-1(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同硫酸铜相比,蛋氨酸铜没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对肌肉、肝铜含量以及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0.
丁鱥(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新疆引入丁Gui(Tinca tincaL.)鱼种进行驯养,并于次年春季选成熟亲鱼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丁Gu移养在浙江地区,能较好地生存,生长速度较快;配制的人工饲料能满足其生长需要;丁Gu在平均体重达200-250g时性成熟,催化产激素的LHRH-A2及HCG与DOM的混合制剂,在水温19-23℃下,效应时间为16-19h,催产率分别为100%和76%,两次人工催产均获成功,共产卵20万粒和45万粒,受精率分别为86%和665,胚胎发育时间在水温19.8-22.5℃下约47h左右,孵化率分别为53%和42%;采用江浙的“豆浆法”培育丁Gu鱼苗,经25d左右的饲喂,平均规格达3-4cm,平均成活率为38%和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