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1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林业   867篇
农学   1061篇
基础科学   653篇
  1121篇
综合类   2692篇
农作物   460篇
水产渔业   313篇
畜牧兽医   1053篇
园艺   356篇
植物保护   406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33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308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高效提高超级早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以及指导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研究氮钾养分不同优化运筹条件下超级早稻的吸肥特性和土壤供肥特征,比较其产量与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T2(氮钾肥基追比为基∶蘖=3∶2)相比,氮钾优化运筹处理(T3和T4)能有效提高早稻稻谷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及农学利用效率。其中,T4(氮肥基追比为基∶蘖∶穗=6∶2∶2,钾肥基追比为基∶蘖∶穗=5∶3∶2)稻谷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及农学利用效率最高,其稻谷产量、干物质累积量较T3(氮肥基追比为基∶蘖∶穗=6∶2∶2,钾肥基追比为基∶蘖∶穗=6∶2∶2)分别提高3.2%、8.8%;氮肥、磷肥和钾肥吸收利用效率较T3分别提高16.6%、63.5%和15.7%。T4水稻氮、磷、钾养分累积及相应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更吻合超级早稻的养分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对相关史载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探明烧卖在明清两代就有流传,虽然在称谓、种类及烹调方法上各不相一,但二者的具体制作技艺却并无二致。通过实地考察,以视频并结合访谈的形式,对呼和浩特市传统烧卖制作技艺进行了详实记录,并利用现有实验成果,对传统烧卖的营养与风味的形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3.
根据雷竹林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能,选用碱性的肥料原料,研究配制了碱性竹笋专用配方肥料。土壤酸化的雷竹林施用该肥料后,自然出笋林和覆盖出笋林的土壤pH值分别平均增加0.53和0.18;有机质分别提高9.76%和7.69%;土壤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均有所降低;专用配方肥的施肥量较常规肥料减少42%以上,但产笋量平均增加10%以上,笋品质明显提升。碱性竹笋专用配方肥可以起到一肥多效的效果,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雷竹林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籽用瓜联合收获机捡拾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籽瓜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改进设计了籽瓜联合收获机的捡拾器,阐述分析了捡拾器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优化了活动机架底板、捡拾弹齿和弹齿座杆总成结构参数。为研究捡拾器最佳工作参数,以行走速度、捡拾装置转速和座杆间距为试验因素,捡拾破损率和漏捡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找出各性能指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和较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行驶速度为1.5 km/h、捡拾装置转速为1 5 0 r/min、座杆间距为5 0 8.0 mm时,捡拾作业性能最优,其捡拾破损率为6.7%,漏捡率为3.2%。田间适应性收获试验表明:捡拾器对不同大小类型籽瓜品种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5.
玉米精量播种监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精播机作业时常会发生导种管堵塞、地轮排种轴机械传动系统故障及种箱排空造成的漏播等现象,基于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一套玉米精量播种监测系统,包括整体结构与排种监测传感器电路,完成了相关参数设置。该系统实现了对玉米精播机的播种量、播种速度、播种面积、地轮转速、排种轴转速、种箱料位及机具升降状态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漏播故障诊断功能,支持对精播机作业数据远程实时监控管理功能。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精量播种监测系统单粒测量精度约为98.8%,能够实现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测及远程监管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烤烟井窖式移栽方式下不同井窖深度对土壤温湿度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为探明最适井窖深度及其与烤烟产质量间的影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研究对象,设4个井窖深度(T1:5 cm,T2:10 cm,T3:15 cm,T4:20 cm)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温湿度及烟株成活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明确井窖深度对土壤温湿度及烟株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随井窖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而土壤湿度整体上呈升高趋势,整体来看T2处理具有较优的保温保湿性能.烟苗的成活率、主要农艺性状、全株干重、产量和产值等指标均随井窖深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T2处理整体表现最优.与T1、T3和T4处理相比,T2处理的烟苗成活率分别高5.0%、4.8%和9.8%,全株干重分别高7.4%、9.5%和27.7%,产量分别高12.8%、15.3%和28.4%,产值分别高31.1%、32.1%和67.4%;4个处理的化学品质综合评分表现为T2>T1>T3>T4.[结论]井窖深度的变化导致井窖内温湿度发生改变,井窖深度为10 cm的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烟株早生快发和产质量形成.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新疆的果园开沟装备较过去人工开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一个完备的技术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但受功耗高、效率低、回流多等因素制约,果园开沟装备在稳定性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影响开沟性能。为此,有必要对适用于新疆矮、密种植模式的果园圆盘式开沟技术进行一个系统总结与分析,为后续开沟的技术装备研发指明方向。为此,分析了国内外旋耕机对抛撒轨迹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已有的正转旋耕模型和反转旋耕模型两种旋耕模型研究现状,分析了基于MatLab、Simulink、高速摄像机、高速数字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等技术对盘式开沟机开沟刀具运动、土块单元运动情况,并探究了影响圆盘式开沟机抛洒轨迹的的主要因素,展望了未来果园圆盘式开沟技术装备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8.
Whea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in both China and the world, and its domestic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10000 years ago. However, the history of its origin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remains highly ambiguous. Drawing upon the most recent results of taxonomic, genetic, archeological and textual studies focused on the wheat in prehisto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heat was not domesticated but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late fifth millennium BP. In the subsequent centuries, this exotic crop was quickly utilized as a staple food in northwest China. In contrast, it was not adopted as a staple in the Central Plains until the Han Dynasty (202 BCE–220 CE), which was mainly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innovations in 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999.
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及其温度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温度(15℃、25℃和35℃)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不同粒级团聚体(2 mm、1~2 mm、 0.25~1 mm、0.053~0.25 mm和0.053 mm)中有机碳矿化特征,分析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并探讨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0.25 mm大团聚体较0.25 mm微团聚体含有更多的有机碳和全氮,碳氮比随团聚体粒级减小而降低。全土和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的前7d快速下降,之后缓慢降低并在培养后期趋于稳定。25℃和35℃培养时,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在1 mm团聚体中最高,在0.053~0.25 mm团聚体中最低,且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 mm和0.25~1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34.6%和28.8%。培养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了全土和团聚体的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和矿化率。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系数为1.38~2.00,与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均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0.25 mm大团聚体在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中发挥主导作用,升温促进了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的矿化,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与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硅肥对冬小麦磷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硅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麦22)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比例,磷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钾肥料促进作物对P的吸收与利用,从而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生物量;在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90 kg hm-2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表现出最优,不适宜的硅酸钾肥料施用量将不利于穗形成期干物质在穗部的优先分配;小麦总硅吸收量与总磷吸收量呈显著线性相关;穗中13.8%~28.3%的磷素是靠秸秆转运而来,施硅肥显著促进了磷素在穗的累积,且累积量随着施硅肥增加而降低,各施硅肥处理的磷素转运效率在36.6%~44.3%之间,随着施硅肥量增加而降低。本研究表明,在土壤酸化严重的胶东地区,推荐T2处理(90 kg硅酸钾hm-2),能取得较好的小麦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