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21篇
  免费   2087篇
  国内免费   4258篇
林业   5164篇
农学   6263篇
基础科学   3269篇
  7065篇
综合类   12104篇
农作物   2634篇
水产渔业   1841篇
畜牧兽医   5986篇
园艺   1474篇
植物保护   3066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89篇
  2022年   1054篇
  2021年   1593篇
  2020年   1431篇
  2019年   1483篇
  2018年   1013篇
  2017年   1330篇
  2016年   1288篇
  2015年   1750篇
  2014年   1633篇
  2013年   2173篇
  2012年   2420篇
  2011年   2650篇
  2010年   2441篇
  2009年   2435篇
  2008年   2320篇
  2007年   2427篇
  2006年   2190篇
  2005年   2257篇
  2004年   1108篇
  2003年   983篇
  2002年   877篇
  2001年   821篇
  2000年   943篇
  1999年   1313篇
  1998年   1104篇
  1997年   946篇
  1996年   913篇
  1995年   805篇
  1994年   754篇
  1993年   742篇
  1992年   604篇
  1991年   537篇
  1990年   452篇
  1989年   373篇
  1988年   294篇
  1987年   185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28篇
  1975年   16篇
  1965年   15篇
  1964年   17篇
  1963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小麦叶锈菌的特异性分子诊断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叶锈病由Puccinia triticina引起,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小麦叶锈菌快速、准确的PCR诊断检测技术体系,用于病害精准测报和综合防控。以真菌β-微管蛋白基因的保守序列为引物,进行小麦锈菌gDNA的PCR比较分析,发现小麦叶锈菌具有长度为268bp的特异性DNA片段;序列分析后设计了2对专化性引物,成功获得检测灵敏度为5.00pg/μL模板DNA浓度水平的小麦叶锈菌种的特异性SCAR标记。对55个来自我国不同麦区的小麦叶锈菌标样以及其它麦类病原真菌的检测表明,该叶锈菌标记的检测可靠性达100%。人工接种条件下,叶锈菌侵染24h后,即可在小麦叶片内检测到该标记。  相似文献   
992.
采取不同的棉苜间作方式,研究了棉苜间作棉田天敌群落结构及种群动态规律、棉蚜与天敌的消长动态,以及棉苜间作对棉田蚜虫的控制效应。与常规单种棉田相比,间作苜蓿棉田内的瓢虫、蜘蛛、草蛉种群数量大幅度增长,尤以每隔1膜间作75cm苜蓿带处理区为甚,分别增长了318.0%、120.9%和79.6%。间作或邻作苜蓿的棉田天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丰富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常规单种棉田,表明间作和邻作苜蓿带并适时刈割,可以提高棉田内天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刈割苜蓿带对棉田棉蚜及瓢虫类、蜘蛛类和草蛉类天敌的数量动态影响较大。在棉蚜上升初期刈割苜蓿带,使棉田内瓢虫类、蜘蛛类和草蛉类天敌数量急剧上升,棉蚜数量大幅下降,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棉田棉蚜的暴发。  相似文献   
993.
棉花喷施植物基因活化剂防早衰保丰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棉花早衰现象普遍发生,并有逐年加重趋势,棉花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棉花早衰的原因十分复杂,由于棉花生长中后期,根系和叶片功能活力下降,如遇不良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不到位都会出现早衰,应引起广大棉农的高度重视。防止棉花早衰的措施很多,要根据具体原因灵活针对性  相似文献   
994.
烟草环斑病毒DB-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95.
2003年秋至2005年春2个油菜生长季分别到湖北和安徽2省12县市油菜产区进行病毒病发病情况调查,除局部地区和地块发病率达到20%~40%,多数大面积油菜发病率在0.1%以下。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8份病害样品,TuMV占样品总数的90.7%,CMV占样品总数的8.9%,ORMV占样品总数的0.8%。  相似文献   
996.
初步研究了利用家蚕蛹大量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可行性。观察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家蚕蛹上的发育历期,子代蜂的寿命及飞行能力,认为繁蜂的最佳蜂蛹比为15~20∶1;4次接蜂结果显示,周氏啮小蜂可以利用家蚕蛹连续繁殖,单蛹出蜂量及单雌产卵量均较高;利用家蚕蛹繁殖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国槐尺蛾蛹寄生率为76.7%,表明利用家蚕蛹繁殖的子代蜂对其他寄主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  相似文献   
997.
根据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 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两种主要兰花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二温式多重RT-PCR同时检测两种病毒的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对感染两种病毒的植株总R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同时得到2条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的769bp(Cy MV)、1000bp(ORSV)的特异性扩增带。用该方法对随机抽取的39个蝴蝶兰样品进行检测,结果11个样品检测出Cy MV,阳性率28.2%;24个样品检测出ORSV,阳性率61.5%;6个样品同时检测出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998.
以6个超级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初步研究了两种氮肥用量条件下对水稻产量性状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360 kg/hm2与施纯氮180 kg/hm2相比,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单株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1 hm2稻田减产6.2%~10.3%。氮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水稻生育后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水稻纹枯病和烟煤病危害加重,尤其是易引起腐生性煤炱菌的滋长。  相似文献   
999.
番茄溃疡病菌PCR快速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番茄生产的细菌性病害,许多国家将其列为检疫性病害。利用ITS通用引物扩增了番茄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的ITS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根据序列比较结果设计了引物BT1和BT2,该引物特异性好,能专一扩增出268bp电泳条带,而马铃薯环腐病菌等不同亚种、不同属的细菌及健康的番茄材料均无扩增条带。从接种但未显症番茄苗叶片及人工模拟染菌种子上提取总DNA,以此为模板均能稳定地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该方法直接对种子或植株进行检测,不需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快速简便,适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及种苗健康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1000.
Papaya ringspot virus (PRSV) HA 5-1, a nitrous acid-induced mild mutant of severe strain HA, widely applied for control of PRSV by cross-protection, was used to study the genetic basis of attenuation. Using infectious clones, a series of recombinants was generated between HA 5-1 and HA and their infectivity was analyzed on the systemic host papaya and the local lesion host Chenopodium quinoa. The recombinants that contained mutations in P1 and HC-Pro genes caused attenuated infection on papaya without conspicuous symptoms, similar to HA 5-1. The recombin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es strongly implicated two amino acid changes in the C-terminal region of P1 and two in HC-Pro of HA 5-1 involved in the attenuated infection on papaya. The recombinants that infected C. quinoa plants without local lesions contained the same mutations in the C-terminal region of HC-Pro for attenuated infection on papaya. We conclude that both P1 and HC-Pro bear important pathogenicity determinants for the infection on the systemic host papaya and that the mutations in HC-Pro affecting pathogenicity on papaya are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inability to induce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on C. quino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