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3篇
  免费   941篇
  国内免费   1816篇
林业   1586篇
农学   1733篇
基础科学   1228篇
  2209篇
综合类   6452篇
农作物   1105篇
水产渔业   931篇
畜牧兽医   2375篇
园艺   880篇
植物保护   921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751篇
  2021年   825篇
  2020年   819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845篇
  2016年   722篇
  2015年   924篇
  2014年   985篇
  2013年   1045篇
  2012年   1318篇
  2011年   1349篇
  2010年   1179篇
  2009年   934篇
  2008年   908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572篇
  2005年   519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522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资源环境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效率和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双轮,资源环境要素通过政府干预实现资源配置与效率的高度匹配是体制完善的重点,科技创新提升资源环境效率是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因此,研究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借助政府干预与科技创新。政府干预有利于发挥资源环境要素的配置效率,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资源环境要素的利用效率,在节约资源环境要素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增长。立足于此,文中以内蒙古自治区2003-2014年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内蒙古地区资源环境要素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政府干预影响经济增长,研究发现,政府干预、科技创新与资源环境要素本身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影响,而内蒙古的经济增长以耗费地区特色资源为代价,本来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促进效应为0.20,在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增加到0.30,内蒙古可通过加强资源环境的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82.
为了研究植物内源褪黑素与植物抗性的关系,以4叶1心的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正常番茄、鱼腥草提取液和灰霉菌侵染后的番茄茎叶中的褪黑素含量。结果表明:番茄叶片和茎的褪黑素含量分别为14.53、2.80 ng/g,二者之间差异极显著,叶片的褪黑素含量是茎的5.19倍;经鱼腥草提取液预处理和灰霉菌侵染后,番茄叶片的褪黑素含量显著增加,鱼腥草提取液预处理有助于减轻番茄叶片上的灰霉病发病症状,但并不依赖于叶片内源褪黑素含量的增加。可以检出的番茄茎叶中的褪黑素含量高于2.60 ng/g,就灵敏度而言,ELISA法完全可以用来检测番茄的组织器官的褪黑素含量。  相似文献   
83.
为了评定不同玉米品种对芘的耐性强弱,确定合适的筛选指标和筛选浓度,以0mg·L-(1T0,对照)、0.5mg·L-(1T1)、1.0mg·L-(1T2)和2.0mg·L-(1T3)4个芘处理浓度,采用毒理学试验方法系统评价了14个玉米品种萌发期耐芘胁迫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玉米根干重、芽干重、根长和芽长都受到芘的影响,且这种影响的程度随着芘处理浓度不同而不同,不同品种玉米萌发对不同芘处理浓度的响应也不同,其中2.0mg·L-1的浓度处理适合进行玉米耐芘品种的筛选与鉴定。以根干重、芽干重、总干重、根长和芽长的性状相对值(处理测定值/对照测定值×100%)作为幼苗耐性指数(tolerance indices,TI)适合作为筛选指标。基于耐性指数对各玉米品种耐性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玉米品种聚为耐性、较耐性、较敏感和敏感4类。  相似文献   
84.
银湖夏季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关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2009年5~7月对银湖水质的连续调查和监测数据,分析叶绿素a含量的时间变化特征,探讨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对银湖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叶绿素a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5月叶绿素a的含量明显大于7月,Ⅲ区靠近垂钓区叶绿素a含量最高;基于叶绿素a、透明度和总磷等参数,依据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公式,计算得出银湖水质在夏季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相关分析表明,叶绿素a与高锰酸盐指数、总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与水温、溶解氧、pH值、总有机碳量呈正相关,而与总磷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5.
田丹  赵文  魏杰  王媛  张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2):2548-2553
通过吸附时间、藻细胞密度和重金属浓度等参数条件的变化,研究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对海水中Pb2+、Cd2+和Hg2+的吸附.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Cd2+和Hg2+的吸附率分别在2~4 d内快速升高后趋于平衡,而吸附量在第1d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变小.藻细胞密度为1×106 ...  相似文献   
86.
间伐强度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河屯林业局凤凰山抚育所4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间伐0%(CK)、15%(T1)、40%(T2))后,研究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活性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有机碳、易氧化碳)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CK(12.92 Mg/hm2)0.05)。微生物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均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不同处理间均为T2含量最高,分别为982.00、20.52 g/kg。水溶性有机碳在0~1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但在其他土层(10~20、20~40、40~60 cm)差异显著(P<0.05),不同处理间T2含量也均最高,由上到下不同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分别为51.59、52.99、37.83和31.87 mg/kg。研究表明:15%的弱度间伐更有利于东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相似文献   
87.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重庆市植烟区不同肥力植烟土壤氮素矿化规律,求得土壤氮素矿化参数,并探讨了氮素矿化潜势(N0)、有机质、全氮、pH、碱解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培养,一级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的拟合氮素的矿化过程,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r高肥力土=0.976、r中肥力土=0.986、r低肥力土=0.996),不同肥力土壤氮素矿化量存在显著差异。矿化潜势(N0)为:高肥力土(25.0mg?kg-1±0.60)﹥中肥力土(21.5mg?kg-1±0.61)﹥低肥力土(19.7mg?kg-1±1.14);矿化速率(k)为:低肥力土(0.1596mg?kg-1?d-1±0.0104)﹥中肥力土(0.1492mg?kg-1?d-1±0.0155)﹥高肥力土(0.1029mg?kg-1?d-1±0.0071)。矿化潜势(N0)与全氮、有机质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9和0.9788,与pH之间呈负相关(R=-0.9784)。表明不同肥力植烟土壤的供氮能力存在差异,在肥料管理上要因土、因时施肥。  相似文献   
88.
为分析红肉桃的特征香气成分,以2份白肉桃‘白凤’和‘肥城白里10号’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2份红肉桃‘乌黑鸡肉桃’和‘天津水蜜’成熟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在4份种质中共鉴定出10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乌黑鸡肉桃’最多,‘肥城白里10号’最少。比较红肉桃和白肉桃的挥发性成分,顺式-3-己烯醇乙酸酯和3-己烯醛是2份红肉桃种质特有的大量挥发性成分。除此之外,在微量挥发性成分中,红肉桃特有的挥发性成分还包括壬醛、1-辛醇和乙酸己酯。从2种类型桃不同类别的挥发性成分总量可以看出,红肉桃醛类物质较低,但烷烃和酯的含量却高于白肉桃。红肉桃与白肉桃除了花色素苷含量存在差异外,在挥发性物质的总量和种类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9.
当前我国科研人员窘迫的收入情况与日益增加的中央财政科研投入形成鲜明的反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对这种科研分配的不合理现状进行了针对性改进。该文结合当前项目的申请、执行、预算、绩效等争议热点,对该《意见》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质性指导意义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0.
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集并分析测试佛山市某工业区周边蔬菜地土壤.研究土壤Zn、Cu、Pb和Cd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对其现状进行评价;并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Zn、Cu、Pb和Cd的化学形态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20%的土壤样品受到重金属轻度污染,污染因子主要为Cd.土壤中Zn和Cu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Pb和Cd分别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酸可提取态所占的比例最高,Zn、Cu、Pb和Cd非残渣态所占比例随着全量的增加而增加,Zn、Cu、Pb和Cd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Cu>Pb.人类活动已导致该工业区周边农业土壤中Zn、Cu、Pb和Cd的明显积累,且土壤重金属明显向深层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