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2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493篇
林业   470篇
农学   647篇
基础科学   312篇
  1056篇
综合类   1585篇
农作物   413篇
水产渔业   313篇
畜牧兽医   1170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33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1年   9篇
  1970年   8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用于SSR分析的大豆DNA的快速提取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40  
描述了一种可从大豆种子及叶片中快速提取DNA的方法,既节省时间,又可获得供上百次PCR扩增使用的DNA,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获得的DNA可用于大豆SSR分析。  相似文献   
142.
小麦新种质N0381D矮秆基因的遗传与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矮秆新种质N0381D的利用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观察、赤霉酸鉴定以及SS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该种质的矮秆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N0381D与高秆品种阿勃的杂种F1代株高均接近或稍高于中亲值,F2代高、矮秆比例为123∶33,经χ测验,符合3∶1遗传分离比例;(N0381D/阿勃//N0381D)BC1代矮秆植株数和半矮秆植株数的分离比例符合1∶1遗传分离比例,说明N0381D的矮秆性状由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赤霉酸鉴定表明,该种质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利用337对SSR引物在亲本及高、矮秆池间进行多态性筛选,引物Xwmc503与该矮秆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为19.3 cM,通过中国春及其第2部分同源群缺体四体系和双端体系将其定位于2DL染色体上。由于2DL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矮秆基因,利用Xgwm261对高、矮秆池进行分析,也没有扩增出特异条带,表明N0381D携带的矮秆基因与定位于2DS上的 Rht8不同,因此推测该基因是一个新的矮秆基因,暂命名为RhtN0381D。  相似文献   
143.
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家族2(SnRK2)基因家族受各种逆境胁迫诱导表达,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继续深入挖掘有效的抗逆相关基因资源并为转基因小麦提供重要候选基因,基于同源克隆方法从抗旱、耐盐性极强的长穗偃麦草中克隆了EeSnRK2.6基因的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096bp,编码364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41.73kD,等电点为5.98,是亲水性氨基酸,共有18处磷酸化位点和1处跨膜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长穗偃麦草EeSnRK2.6基因与其他目前已报道的抗逆效果显著的SnRK2家族基因有较高同源性,同大豆SnRK2.6基因同源性达到95%,且具有典型的丝氨酸/苏氨酸类蛋白激酶保守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eSnRK2.6与SbSnRK2.6属于同一进化分枝上。因此,推测该基因属于SnRK2基因家族成员,可能在参与逆境胁迫反应、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4.
以黑龙江省30份主栽水稻品种或品系为试材,在孕穗期设置17℃冷水灌溉处理(20d),以常规栽培管理为对照,分析冷水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水胁迫导致所有试材每穴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下降,并根据相对结实率将试材耐冷性分为1、3、5、7和9级,以7和9级最多,1级最少,分别占总材料的30%和10%。在冷水处理下,全部材料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粒叶比、收获指数、叶面积指数、剑叶叶基角、剑叶和倒2叶与倒3叶披垂度均下降,但高效叶面积率增加。相关分析表明,冷水处理的相对结实率与收获指数(r=0.96**)、产量(r=0.91**)、粒叶比(r=0.84**)和干物质积累量(r=0.48**)的冷水反应指数(CRI)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群体生长率(r=0.44*)、净同化率(r=0.44*)和干物质积累比例(r=0.43*)的CRI显著正相关。综上,孕穗期冷水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在冷水胁迫下耐冷性极强品种(系)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粒叶比和收获指数对冷水反应迟钝,这是耐冷性极强品种(系)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形态特征和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45.
为给裸燕麦(Avena nuda L.)高效节水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裸燕麦持续性干旱胁迫后不同生育时期复水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拔节-抽穗期内复水较正常供水处理显著(P<0.05)提高株高6.57%~7.67%,其他时期复水株高与正常供水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灌浆期内复水,裸燕麦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i)、胞间CO2浓度(Gs)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均表现出补偿或超补偿效应,灌浆期后复水无法恢复叶片正常光合能力;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复水,较持续干旱胁迫处理显著提高裸燕麦籽粒产量,产量增幅分别为14.29%、152.38%、66.67%和32.80%;孕穗-灌浆期复水有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说明裸燕麦持续干旱胁迫后孕穗期和抽穗期复水对植株生长、功能叶片光合能力和产量的补偿效应明显,有利于灌溉水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6.
中加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采用内含子切接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PCR分子标记技术,对加拿大和中国的64份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用15条引物共扩增出171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1.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共134务,多态性百分比为78.36%.燕麦各种质阃的Dice遗传相似系数分析表明,所有燕麦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99~0.934,平均值为0.81,表明参试燕麦种质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但遗传差异相对较小.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燕麦种质中81.25%的种质血缘相对比较单一,仅18.75%的种质拥有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147.
针对甘蔗生产中甘蔗装车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需开发一种加装在拖拉机后三点悬挂的新型装载机。该设备包括底架,液压支腿,旋转机构,工作装置及液压系统。设备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物美价廉,适应性强,适合小型农场及散户作业。  相似文献   
148.
从JGI数据库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基因组中获得2个编码NADPH氧化酶基因ClNox1和ClNox2。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性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预测。结果表明,ClNox1和ClNox2的分子量分别为6.35和6.41 KD,等电点PI为8.87和8.93,不稳定指数为44.50和39.45;ClNox1是亲水性膜蛋白,包含6个明显的跨膜结构域;ClNox2也是膜蛋白,包含8个明显的跨膜结构域。在亚细胞水平上,ClNox1定位于线粒体上,而ClNox2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在氨基酸序列方面,ClNox1和ClNox2都含有多个苏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在功能方面,ClNox1和ClNox2都包含NADPH氧化酶特征结构域,并且与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的NADPH氧化酶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根据ClNox1和ClNox2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片段,与标记基因NPTII和HphGFP分别连入骨架载体pPZP100,构建完成ClNox1和ClNox2基因的敲除载体pPZP100NPTIIClNox1和pPZP100HphGFPClNox2,为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49.
We evaluated the role of flatfishes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eastern Bering Sea ecosystem using the Ecopath/Ecosim approach. As basic input data for the Ecopath/Ecosim model, we used estimates of biomass from bottom trawl surveys and age-structured population models, production/biomass (P/B) ratio, consumption/biomass (Q/B) ratio, diet composition (DC), and fisheries harvests for each component of species or species groups. We estimated the trophic level of each component, niche overlaps among flatfishes, and the impacts of competition and predation on flatfish species in the eastern Bering Sea ecosystem. Based on those estimates, we developed the tropho-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ecosystem, and th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ecological effects of fishery exploitation patterns. No single flatfish species appeared to have a profound and uniqu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ecosystem. Instead,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among the guild of flatfish species appeared to be yellowfin sole Pleuronectes asper, which had greater biomass than other flatfish and a relatively diverse diet among the small flatfish species. Pacific halibut Hippoglossus stenolepis, Greenland turbot 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 and arrowtooth flounder Atheresthes stomias were important keystone predators in the eastern Bering Sea ecosystem together with some groups of marine mammals and sea birds. Intra flatfish complex cannibalism was not observed, however, substantial diet overlaps were common in the flatfish guild system.  相似文献   
150.
文蛤染色体核型及三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常建波 《水产学报》1996,20(3):269-274
文蛤染色体核型及三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APRELIMINARYSTUDYONTHEKARYOTYPEANDTRIPLOIDINDUCTIONINMERETRIXMERETRIX常建波魏利平杨建敏宫向红孙逢贤(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烟台264000)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