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2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365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202篇
基础科学   192篇
  381篇
综合类   1899篇
农作物   245篇
水产渔业   250篇
畜牧兽医   862篇
园艺   302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3篇
  196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box domain on the regulation of MCF-7 cell proliferation by FBXO39 protein. METHODS: The effect of F-box domain on the localization of FBXO39 protein in the MCF-7 cells was investigated. MCF-7 cell cDNA library was used as the template resource. The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 of FBXO39 was amplified by PCR method and subcloned into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GFP-C2. The pEGFP-FBXO39ΔF (F-box domain deletion mutation) plasmid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with the template resource of pEGFP-FBXO39 plasmi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s were transfected into the MCF-7 cells, and then the expression of FBXO39 and FBXO39ΔF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 The 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FBXO39 and FBXO39ΔF were observ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The localization of endogenous FBXO39 in the MCF-7 cells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In addition, MTT and EdU assay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cell proliferation,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FBXO39 in the breast cancer and para-carcinoma tissues. RESULTS: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GFP-FBXO39 and pEGFP-FBXO39ΔF were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F-box domain had no effect on the cell localization of FBXO39. FBXO39 promoted MCF-7 cell proliferation but FBXO39ΔF did not. FBXO39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breast cancer tissues. CONCLUSION: F-box domain had no effect on the 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FBXO39 protein. However,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FBXO39. FBXO39 may be related to breast cancer tumorigenesis.  相似文献   
82.
低温胁迫是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逆境因子,对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商品产量形成影响极大。本文综述了蔬菜作物耐低温性的遗传模型、生理调节和分子机制,展望了蔬菜作物耐低温性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3.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理论,对2000-2014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协调系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运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新疆2020年、2025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结果显示:2000-2014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1.699 3hm~2上升到2014年的4.100 5 hm~2,年均增幅为5.86%。新疆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在1.400 3~1.585 2 hm~2,且有逐年缓慢减小的趋势。人均生态足迹快速增长,人均生态承载力缓慢减小,造成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人均赤字额由2000年的0.232 9 hm~2扩大到2014年的2.700 2 hm~2,赤字率由2000年的15.88%上升到2014年的192.82%。资源利用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协调度不断下降。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将上升到6.496 4 hm~2,2025年将达到9.586 4 hm~2。2020年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预计下降到1.294 7 hm~2,2025年为1.212 5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2020年下降到0.649 9 hm~2,2025年预计为0.478 0 hm~2。基于此,提出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缓解新疆生态赤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4.
采用桶栽方法,选用黑农48为试验材料,设计4个灌溉水平及4种干旱胁迫历时进行交叉试验,研究了灌溉水平及干旱胁迫历时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荚期大豆植株叶、茎、根和荚果更易受干旱胁迫历时影响,干旱胁迫历时越短越有利于植株生长,灌溉水平对植株的生长影响相对弱于干旱胁迫历时。植株各器官干质量的等高线图表明高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比低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有绝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高灌溉水平、长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与低灌溉水平、短干旱胁迫历时处理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85.
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连作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肥对连作草莓营养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肥处理明显促进草莓营养生长,提高草莓产量和果品质量.其中,菌肥浓度37.5kg/hm2处理的草莓产量最高,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6.74%和5.54%;菌肥处理草莓果实的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分别较CK提高了11.5%、20.0%、17.2%和30.2%,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植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天山云杉林保护、天山西部山区森林群落更新恢复评价提供支撑.[方法]以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巩留分局恰西森林公园为试验点,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 tianschanica)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群落学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数据,...  相似文献   
87.
榨菜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分子标记对榨菜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变异性进行了分析。RAPD检测表明:经2、3和5次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以及经2次继代培养愈伤组织的再生植株的分子标记呈现多态性,变异频率分别为2.04%、1.85%、1.79%和1.56%;流式细胞仪(FCM)分析表明,继代培养后的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在染色体倍性上与亲本相比没有发生变化,皆为二倍体(2n=36)。另经2、3和5继代培养只有2次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分化出了再生植株,且有3.33%的植株与其亲本间存在表型差异。  相似文献   
88.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9.
根据动不平衡信号的信息特征和信号的相关性,给出了自动跟踪相关滤波原理和算法;基于Labview开发系统,依据自动跟踪相关滤波原理开发了动不平衡信号提取图形化程序,应用此程序对含有不同倍频谐波和噪声的振动信号进行仿真处理及在内燃机主轴动平衡中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自动跟踪相关滤波,不仅能够准确提取不同转速的动不平衡信号,而且还能够满足内燃机主轴高精度动平衡测试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分别以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和90%作为灌溉下限进行控制灌溉。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条件下水稻生长受到抑制,单穴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较小,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减少,产量也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控制灌溉较抽穗开花期节水效应明显,但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水分生产效率,因此,制定水稻控灌灌溉制度时,拔节孕穗期轻控,抽穗开花期适当增大水分控制下限有利于水稻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