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0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848篇
林业   870篇
农学   1158篇
基础科学   673篇
  1337篇
综合类   2190篇
农作物   360篇
水产渔业   356篇
畜牧兽医   984篇
园艺   297篇
植物保护   59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372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a dietary supplement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improved the growth performance, increased the nutrient digestibility of hosts and modulated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A total of 360 1‐day‐old Ross broil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s: a control group with a basal diet, an antibiotic group with a basal diet and added colistin sulphate, and a probiotics group with a basal diet and added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The HiSeq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alysis of 16S rRNA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birds’ caecal microflora, and metabolomics was used to analyse changes in caecal metabolit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pplementation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BW and ADG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birds. Results of sequencing indicated that (i) 645, 670, 596 unique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were found in birds supplemented with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on day 7, 21 and 42, separately, (ii) due to the diversity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birds’ caecal microflora, the OTUs of the caecal microflora clustered according to age and treatment, except on day 42, (iii) among the six predominate families (Ruminococcaceae, Lachnospiraceae, Enterobacteriaceae, Erysipelotrichaceae, Lactobacillaceae and Rikenellaceae), the supplementation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nterobacteriaceae on day 42, (iv)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increas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Faecalibacterium and Ruminococcus on day 21, increased the Faecalibacterium and Blautia and decreased the Ruminococcus on day 42. The metabolomics of caecal metabolites showed that the dietary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hanged the caecal metabolites involved of amino acid metabolism and glyceride metabolism, and the antibiotics changed the caecal metabolites that were related to carbohydrates and amino acid metabolism on day 21.  相似文献   
52.
曹师  史敏  李彦忠 《草业科学》2018,35(5):1098-1105
红豆草壳二孢叶斑黑茎病(Ascochyta onobrychidis)是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分离此病菌的同时得到一种对此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为评价此拮抗菌的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鉴定了其分类地位,并测定了其对红豆草壳二孢的抑菌效果。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该拮抗菌鉴定为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菌落为黄白色,可产生黄白色水溶性色素,孢子丝钩状,顶端螺旋形;在平板对峙试验中该菌的菌落对红豆草壳二孢菌落的相对抑制率达74.33%,同时该菌发酵液对红豆草壳二孢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80.95%和93.87%。该菌具有生物防治红豆草壳二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NASBA)和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T-LAMP),建立了一种针对猪瘟病毒的,快速、灵敏、特异的两步法检测技术。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与反转录巢式PCR(RT-NestPCR)相当,最低能检测出46 pg/μL的病毒RNA。该方法的建立为猪瘟病毒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南北接力养殖对皱纹盘鲍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的南北接力养殖是我国的一种常见养殖模式,旨在提高南方鲍鱼在夏季的存活率。鲍鱼通常在4月份从中国南方运至北方,11月返回南方。本实验探讨了这种模式对皱纹盘鲍营养成分的影响。测定方法主要依据GB 5009系列。研究样品于2017年12月采样,为相同饵料喂养(龙须菜)的商品鲍。两组鲍分别为全年于南方养殖(连江)的皱纹盘鲍和南北接力养殖的皱纹盘鲍。结果发现,两组鲍足肌中灰分、胶原蛋白、粗脂肪和糖原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南北接力组(水分:76.50%WW,蛋白质48.40%DW)相比于全年于南方养殖组(水分:73.70%WW,蛋白质:56.80%DW)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和更低的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方面,全年于南方养殖的皱纹盘鲍(0.07 mg/100g)足肌中硒的含量高于南北接力养殖组(0.05 mg/100 g)。呈味氨基酸方面,南北接力养殖方式下的皱纹盘鲍,其足肌谷氨酸、牛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全年南方养殖组。脂肪酸方面,两组鲍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但南北接力养殖组的脂肪酸营养价值较高。研究表明,南北接力养殖模式对皱纹盘鲍的营养成分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但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55.
在丛生竹林下对不同基质配方和硒浓度菌棒进行埋棒栽培以及覆土方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产量及其营养成分有显著影响,而且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有利于提高竹荪产量。改良基质配方菌棒竹荪产量比常规配方提高约50%;在添加外源硒质量分数为0~2.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竹荪子实体产量先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后再有所降低,基质中添加1.5 mg/kg硒肥比不添加产量提高了195.30%。基质中添加硒质量分数为1.0~2.0 mg/kg的硒肥可以较显著地提高竹荪花的硒含量,其干物质中硒含量平均值从约2.50 mg/kg提高到8.05~13.30 mg/kg,外源硒肥利用率达到9.70%~15.36%。菌棒不同基质配方对竹荪子实体的粗蛋白及粗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改良配方竹荪蛋与竹荪花的粗蛋白含量是常规配方的1.21和1.29倍,其粗多糖含量是常规配方的4.81和1.35倍;基质中添加硒肥与不添加硒肥相比,竹荪蛋与竹荪花中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90%和14.30%。在硒质量分数为1.0 mg/kg的竹荪菌棒林下覆土栽培试验中,三列浅沟形覆土方式单位面积鲜竹荪蛋产量最高,为10.27 kg/m2;双列龟背形覆土方式单个菌棒的鲜竹荪蛋产量最高,达1.40 kg。三列浅沟形和双列龟背形2种覆土方式基质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3.00%和94.14%,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褐腐初期,腐朽菌定植对木材颜色、微观形貌以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木材褐腐初期降解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南方松边材进行不同时长的密黏褶菌腐朽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腐朽材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探究褐腐菌进入木材内部的通道。同时,利用色差仪、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表征木材在不同腐朽阶段的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57.
三种内生真菌与大花蕙兰共生对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以从兰科植物出的内生真菌与大花蕙兰接种,均能形成菌根,其中GC941和GC945两种菌只侵染根的表皮细胞,在细胞内呈菌丝结结构,而GC934菌在侵染前期同前两和种真菌,后期菌丝可部分侵染皮层细胞,并呈疏松的分枝状结构。3种内生真菌可使幼苗茎叶干重比增施矿质营养但不接种真菌的处理(CK2)提高173.2%-250.1%,并对植株吸收N,P,K养分有促进作用,其中GC945菌使幼苗吸收N和K的量比CK  相似文献   
58.
以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为试材,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以揭示大葱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雄蕊鉴别特征及雄性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大葱不育系的花药外形表现为干瘪,无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无活性;保持系的花药外形饱满,成熟后开裂,有黄色花粉粒散出,花粉囊内的花粉粒活力为91.65%;通过对大葱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发育的细胞学比较发现,大葱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原因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绒毡层细胞的提早液泡化并解体,解体时间始于花粉母细胞时期,到单核花粉粒时期几乎完全消失,不能为小孢子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二是绒毡层细胞内的原生质浓度低,无明显的多核现象,该绒毡层细胞的异常也造成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引起花粉粒败育;三是在单核花粉粒到成熟花粉粒发育过程中,有些花药的药隔细胞纤维化,阻碍了水分和营养物质由维管束向花粉囊的输送,从而引起花粉粒败育。而保持系的花药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和减数分裂时期,细胞质浓、染色较深、无早期液泡化现象,在单核花粉粒时期出现解体,一直到花粉粒成熟才逐渐解体消失。该研究为田间鉴定大葱不育系及揭示不育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不同施氮、钾肥量和种植密度对茭白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钾量及种植密度对秋茭、夏茭的有效分蘖数、单茭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秋茭施氮量16~18 kg/667 m2、施钾量17~18 kg/667 m2、种植密度0.7~0.8 m2/穴最为适宜;对夏茭施氮量控制在9~10 kg/667 m2,增施钾肥,种植密度维持在0.7~0.8 m2/穴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笔者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分析了根癌农杆菌浓度、分生孢子萌发时间以及共培养温度等3个主要因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建立火龙果溃疡病菌的遗传转化技术体系,并对转化子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当农杆菌浓度OD600=0.5、分生孢子萌发时间24 h、共培养温度25℃时遗传转化效率最高(833个转化子/106分生孢子);随机挑选200个转化子进行筛选,获得3株菌落形态与野生型菌株差异较大的转化子,4株产孢量减少的转化子,5株产孢量增加的转化子,6株致病力下降的转化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