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3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1701篇
林业   962篇
农学   1113篇
基础科学   1053篇
  1788篇
综合类   7567篇
农作物   1056篇
水产渔业   816篇
畜牧兽医   3224篇
园艺   1064篇
植物保护   709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401篇
  2022年   919篇
  2021年   910篇
  2020年   855篇
  2019年   836篇
  2018年   588篇
  2017年   828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819篇
  2014年   807篇
  2013年   1017篇
  2012年   1385篇
  2011年   1484篇
  2010年   1328篇
  2009年   1111篇
  2008年   1111篇
  2007年   965篇
  2006年   798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5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参考GeneBank发表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国际标准强毒株G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分别以RBIB,814,GD2(广东分离株),J-1-E(北京分离株),Md11,Md5,CV1988等不同毒株的MD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预期大小的PCR产物。该产物经pGEM-T-easy克隆后测序,将所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毒株间pp38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间有缺失突变,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5.9%,其中大多数的突变发生在MDV复制的原点附近。  相似文献   
42.
大熊猫放归计划框架与操作程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IUCN/RSG关于物种放归的标准,借鉴麋鹿、普氏野马和扬子鳄等物种放归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大熊猫放归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即:足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适宜栖息地的选择;充足的释放动物种源;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有效的工作小组的分析和综合,从潜在的栖息地的评估和选择,到小规模的释放试验性项目,长期监测,发展到正式放归项目实施。  相似文献   
43.
铜中毒对雏鸭某些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选用1日龄天府肉鸭21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12.16mg/kg)、铜中毒日粮(Cu850mg/kg)和铜中毒日粮(Cu1050mg/kg)。试验期7周。以血液病理学方法观察了铜中毒对雏鸭某些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铜中毒组、组雏鸭分别于2周龄和3周龄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死亡18只和5只。血液病理学变化表现为,红细胞大小不等、变形变性、坏死溶解;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铜蓝蛋白活性下降。结果表明,铜中毒对雏鸭的生长发育和上述血液指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4.
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共感染肉鸡,研究这2种病毒对鸡的致瘤作用,结果表明肉鸡共感染MDV和REV后13d即可发生死亡.接种后100d死亡率达84%。死亡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和心脏等可以形成2种外观明显不同的散在的大肿瘤结节和弥漫性的小肿瘤结节。取发病鸡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和腺胃等组织样品做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后发现这些脏器均存在2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增生。对这些连续切片分别用MDV和REV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荧光试验,则同1份样品存在可以与REV和MDV分别呈现阳性反应的肿瘤细胞团,结果表明REV和MDV可以在感染鸡的体内分别诱发形成肿瘤。在接种后14、21、28和42d随机采集3只鸡的全血分离MDV和REV,均可以同时分离到MDV和REV。表明REV和MDV的共感染延长了病毒血症的时间。  相似文献   
45.
干扰素通过各种信号途径诱导它的效应基因转录和表达,这些被表达的蛋白质因子种类很多,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发挥免疫作用。除了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以外,有些蛋白质因子还具有对细胞内寄生病原体的免疫作用。p47GTPase家族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类,当其成员中的某个基因缺失时,动物表现出对相应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强。p47GTPase通过与吞噬体结合来溶解病原微生物,并将病原体的抗原表位呈递给淋巴细胞,发挥多环节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46.
以紫花苜蓿幼苗为材料,用聚乙二醇(PEG-6000)作为渗透介质人工模拟干旱条件,外源喷施NO供体硝普钠(SNP)、钙信号试剂CaCl2、NO抑制剂亚甲基蓝(MB)和Ca2+通道阻断剂LaCl3,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特征、抗氧化酶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图谱进行研究,探讨了渗透胁迫下NO介导的Ca2+信号对紫花苜蓿幼苗光合作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透胁迫条件下,施加SNP、CaCl2均能够有效缓解叶片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降低,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气孔限制值(Ls),而对胞间CO2浓度(Ci)没有缓解作用。SNP、CaCl2及SNP+CaCl2处理提高了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其中共处理时效果最为显著,第4天 SOD、POD、CAT活性较PEG处理升高了39.29%、30.41%和56.24%,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5.59%,MDA含量降低了45.59%。POD同工酶图谱在第4天时酶谱带数最多,POD活性最强,且SNP+CaCl2共处理下出现新酶带。而添加外源NO的同时添加Ca2+通道阻断剂LaCl3,紫花苜蓿幼苗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添加Ca2+信号的同时施加NO抑制剂MB也具有相同的作用,说明Ca2+信号参与NO信号转导过程并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渗透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理应答响应。  相似文献   
47.
不同轮作序列对旱地胡麻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胡麻轮作序列对土壤碳库的影响,2012-2016年通过4年定位试验,以连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胡麻频率下的轮作序列(F:休闲;PWFW:25%Flax、马铃薯-小麦-胡麻-小麦;WFWP:25%Flax、小麦-胡麻-小麦-马铃薯;FWPF:50%Flax、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WPFF:50%Flax、小麦-马铃薯-胡麻-胡麻;FFFF:100%Flax、胡麻-胡麻-胡麻-胡麻)对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TOC)、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土壤微生物碳(MBC)和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不同轮作序列和低胡麻频率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层<0.25 mm粒级的土壤团聚体含量、TOC和POC含量,而随胡麻频率的增加三者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5%Flax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含量较播前和休闲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2.02%4.04%和9.56%11.73%;土壤有机碳(SOC)较连作显著增加5.95%7.48%。50%Flax处理下胡麻位置对土壤SOC影响显著,且轮作(FWPF)显著高于连作(WPFF)。060 cm土层土壤SOC含量表现为休闲>播前≈25%Flax>50%Flax>100%Flax。与连作相比,轮作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土壤TOC和POC含量,呈现表层富集现象。土壤POC含量表现为25%Flax≈休闲>50%Flax>100%Flax。此外,轮作换茬显著增加了土壤MBC含量,且随着胡麻频率的增加,030 cm土层土壤MBC含量逐渐降低。与播前、休闲、轮作相比,连作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碳氮比,50%Flax(WPFF)轮作序列和土层深度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的互作效应显著。综合来看,休闲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25%胡麻频率的轮作序列利于保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土壤TOC、SOC和POC含量,而50%Flax轮作序列(WPFF)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碳氮比。表明25%胡麻频率的轮作序列均可维持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是旱地胡麻比较理想的轮作序列。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江苏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和免疫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16年采集的2 715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 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V gE样品阳性率为18.49%,场点阳性率为25.07%;PRV gB样品阳性率为55.35%,场点阳性率为70.21%。结果表明:江苏省PRV野毒感染情况较严重,且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各地市的防控效果差异较大;规模场是净化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本文指出了政府在消毒药品采购中存在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采购方评标标准不一,低价中标忽视质量,不同品牌消毒剂功效差异大,国家标准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政府采购以质量为先,尽快出台消毒药品采购指南,加强采购人员专业素质培养等。此外,政府采购的消毒药品应选择高效速效、安全低毒、无三致、使用成本低、适用大环境使用的药品,这有助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分离培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精巢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 SCs),建立并优化尼罗罗非鱼精巢支持细胞分离培养体系。无菌条件下,取发育至第Ⅲ期的尼罗罗非鱼精巢,PBS清洗后,剪碎精巢组织,0.25%胰蛋白酶消化,用含10%犊牛血清(Newborn bovine serum, NBS)的L-15培养液终止消化,过滤、离心,获得细胞。差速贴壁法获得SCs后,在26℃、无CO2饱和湿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别采用含10% NBS的L-15、M199、F12培养液,含5%、10%、15% NBS的L-15培养液,含1%罗非鱼血清的L-15+10% NBS培养液培养尼罗罗非鱼SCs。各组每2 d取细胞计数,绘制SCs生长曲线;甲基绿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SCs的形态。尼罗罗非鱼SCs培养1~2 d,细胞贴壁;培养3~5 d,细胞完全贴壁并迅速增殖。单个SCs呈不规则多边形,其核位于胞质中央,呈卵圆形,胞质中可见吞噬颗粒和空泡,空泡聚集于支持细胞胞质的两极或散布于核的四周。SCs在L-15培养液中贴壁生长,在F12、M199培养基中较难贴壁。与F12、M199培养液相比,L-15培养液更有助于尼罗罗非鱼SCs生长增殖(P<0.01)。与添加5%和15% NBS相比,在L-15培养基中添加10% NBS更有助于尼罗罗非鱼SCs生长增殖(P<0.05)。与未添加尼罗罗非鱼血清相比,在10% NBS+L-15培养中添加1%尼罗罗非鱼血清,能显著促进SCs生长增殖(P<0.05)。研究表明,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获得尼罗罗非鱼精巢支持细胞,10% NBS+1%罗非鱼血清+L-15培养液培养,能显著促进尼罗罗非鱼精巢支持细胞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