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3篇
  免费   695篇
  国内免费   533篇
林业   363篇
农学   306篇
基础科学   304篇
  688篇
综合类   2399篇
农作物   346篇
水产渔业   313篇
畜牧兽医   992篇
园艺   337篇
植物保护   28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71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352篇
  2021年   351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5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3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ponses of soil enzyme activitie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s to long-term nitrogen (N) addition in both bulk soil and microaggregate of chestnut soil, we conducted a 7-year urea addition experiment with N treatments at 6 levels (0, 56, 112, 224, 392 and 560 kg N ha–1 yr–1) in a temperate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in China.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activities of four enzymes involved in carbon (C),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cycling were measured in both bulk soil and microaggregate, an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 were measured in bulk so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in bulk soil, N addi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β-1,4-glucosidase (BG) and leucine aminopeptidase (LAP) activities at the treatment amounts of 224, 392 and 560 kg N ha–1 yr–1, and obviously suppressed β-1,4-N-acetylglucosaminidase (NAG) activity at the treatment amount of 560 kg N ha–1 yr–1. N addition enhanced total PLFAs (totPLFAs) and bacterial PLFAs (bacPLFAs) at the treatment amounts of 392 and 560 kg N ha–1 yr–1, respectively, but fungal PLFAs showed no response to N addition. The activities of BG, NAG and LA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pH,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NH 4+-N; 2) in microaggregate (53–250 μm), the activities of BG, NAG and AP showed no response to increased addition of N, but th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LAP activity was observed at the treatment amount of 392 kg N ha–1 yr–1.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enzyme activitie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N addition than PLFA biomarkers in soil, and LAP activity in microaggregate may be a good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N cycle response to long-term N addition.  相似文献   
72.
水肥耦合对小麦根系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麦9023为材料,通过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研究了水肥耦合下小麦根系及根际微环境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同一水分条件下,增施氮肥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最终产量表现为施氮肥200 kg/hm2的处理>施氮肥300 kg/hm2的处理>不施氮肥的处理;同一氮肥处理下,灌水处理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从耦合...  相似文献   
73.
新疆三工河流域气候暖湿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对三工河流域近40a中山区、近山区、近沙漠区的气温、降水、蒸发资料进行月线性趋势分析,得出流域增温主要在2月和9月。2月增温趋势大于9月。流域春夏季气温多年变化较为稳定。降水增湿在1,2月和夏秋季节,夏秋季节降水增湿趋势大于冬季。整个流域夏季蒸发呈减小趋势,平原区蒸发减小趋势大于中山区。夏季降水增大与蒸发减小有较好的反相关性。流域冬季气候增温增湿显著,夏季增湿作用显著。各地暖湿化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所差异,中山区相对较弱,平原区较强,近山平原区是气候暖湿化最为显著的地域。  相似文献   
7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用千粒重、出苗率、生长速率、株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构成灰色系统,对引自美国的6种牧草品种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适应性大小依次为:无芒雀麦>法恩>扁穗冰草>披碱草>猫尾草>新麦草。无芒雀麦、法恩为一级,很适应;扁穗冰草、披碱草二级,适应;猫尾草、新麦草表现为三级,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75.
为探究种植密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品质的调控效应,以2个小麦品种(轮选987和济麦22)为材料,分析了3个不同种植密度(150、300、450万株·hm-2)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和晶体特性。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影响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和组成。随种植密度的增大,直链淀粉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淀粉晶体呈典型的A型特征,且不受种植密度影响。种植密度明显影响淀粉颗粒内部的结晶程度,表现为随种植密度的增大,相对结晶度先升后降。同时,种植密度改变了淀粉X-衍射图谱中各峰的精细位置和相对强度,说明种植密度对淀粉颗粒内部结晶区的晶胞结构或微晶排列也存在一定影响。淀粉的相对结晶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
梨锈病对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感病情况下,研究梨锈病对华酥叶片光合作用、丰产性、果实品质及树体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病情指数增高,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到9级时,净光合速率出现负值;树体感病程度越重,生长势越弱,果实越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77.
78.
选取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与气象站点实测资料相结合,采用FAO56Penman-Monteith法,在ArcGIS建好彭曼模型计算研究区生态需水。利用TM数据解译出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土地利用分类图对玛纳斯河流域进行景观生态学研究,最后尝试性分析生态需水与景观格局关系。结果表明:(1)各区域生态需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山区生态需水增加,平原区生态需水减少。景观格局分析发现2000—2010年中部平原的西面和北面成片出现连通现象,是生态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区域。(2)空间上,山区生态耗水量增加,植被多样性指数上升,蔓延度指数下降。时间上,生态耗水量增加,周边的蔓延度指数上升,多样性下降;(3)空间上,绿洲景观格局指数变化与生态需水定额无明显关系,时间上,生态需水定额减小,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周边的景观连通性下降,多样性上升,与山区的结论相反。生态需水定额的减少,将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79.
为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巴南区农户居民点用地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是否新辟地基建房”的因素包括:“风水”心理、自然灾害、宅基地来源和交通条件;显著影响农户“新辟地基建房占地面积”的因素包括: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宅基地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宅基地政策法规的认知.对两者影响最显著的都为宅基地来源因素.由此可见,荒地或闲置用地为新辟地基建房的主要用地来源,且相对其他用地来源建房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保护耕地不被占用的同时,政府应控制荒地或闲置用地建房超占现象,从而保护潜在的耕地来源.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As和Se含量的可行性。[方法]研究炉高、负高压、灯电流、载气流速、屏蔽气流速、还原剂种类、酸度浓度、硼氢化钾浓度对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As和Se含量的影响,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As和Se含量。[结果]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As的检出限为0.370 ng/m L,Se的检出限为0.430 ng/m L,As和Se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8%和2.73%。[结论]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用于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As和Se含量可行,能完全满足土壤样中As、Se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