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11篇
  免费   1122篇
  国内免费   2266篇
林业   1321篇
农学   1595篇
基础科学   1292篇
  2501篇
综合类   8549篇
农作物   1369篇
水产渔业   831篇
畜牧兽医   3400篇
园艺   1106篇
植物保护   935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1003篇
  2021年   1122篇
  2020年   976篇
  2019年   925篇
  2018年   642篇
  2017年   974篇
  2016年   697篇
  2015年   1038篇
  2014年   1046篇
  2013年   1258篇
  2012年   1552篇
  2011年   1654篇
  2010年   1495篇
  2009年   1267篇
  2008年   1270篇
  2007年   1099篇
  2006年   931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296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8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张明莉  常宏磊  马淼 《草业学报》2017,26(10):179-187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Biolog技术对比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与本地植物苍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对土壤碳源利用的差异,以未种植任何植物土壤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显著高于本地植物苍耳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意大利苍耳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31种碳源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72 h, P<0.05),AWCD变化规律如下:意大利苍耳>苍耳>CK(对照);意大利苍耳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丰富度指数(S)均显著高于苍耳和空白对照,与苍耳相比,意大利苍耳的H,D,S分别增加了3.13%,0.77%和21.67%,与CK相比,意大利苍耳的H,D,S分别增加了4.59%,0.89%和35.18%,CK最低;碳代谢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意大利苍耳和苍耳的碳源利用存在显著差异,意大利苍耳显著提高了根际微生物对胺类、酚酸类、氨基酸类和糖类等碳源的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两种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意大利苍耳集中在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3.3103,苍耳主要分布在第二主成分,得分系数-1.9616;糖类物质、羧酸类化合物、多聚物和氨基酸类是根际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形成对自身有益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可能是意大利苍耳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以伪狂犬病病毒Ea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含ULl8全长基因的片段并克隆至pMDl8-T载体,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序列分析显示ULl8全长891 bp,可编码297个氨基酸.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栽体pQE.82L的6×His标签下游,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QE-UL18,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6 × His-UL18的分子量约为33 ku.Western blot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能与抗6×His的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进一步将UL18基因插入真核表达栽体pEGFP-N1中EGFP基因的5'端,获得与EGFP融合表达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UL18,转染HeLa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后24 h融合蛋白EGFP-UL18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仅有部分定位于细胞核,而48 h时则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但对照载体pEGFP.N1转染细胞的荧光一直呈弥散型分布于整个细胞中.  相似文献   
83.
经鸽新城疫ND-GS O1四原材料病毒的最佳灭活时间,最佳灭活温度以及甲醛浓度的试验研究,确定了0.1%甲醛在37 ℃条件下经过16 h,70 ℃的温度条件下经过20 min灭活病毒为最佳灭活方法,不仅能有效的完全灭活ND病毒,而且能使病毒的血凝活性保持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84.
长保质期酸乳的工业化生产中,影响酸乳品质的因素很多,包括杀菌温度及时间、搅拌细致化、灌装温度等.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杀菌温度及时间可以延长酸乳的货架期;选择贴切的细致化手段可以完善酸乳的质构,同时也有利于酸乳在杀菌时更均匀地受热,避免体系坍塌.灌装温度能够影响酸乳的黏度恢复,生产中可以根据产品设计的需求,选择灌装温度.  相似文献   
85.
赵威  李亚鸽  王馨  李涛 《草业学报》2017,26(5):100-108
放牧活动是包含牧食折损、枝叶去除、唾液沉积等多个过程的融合,而觅食者分泌的唾液对牧草具有潜在影响。本试验选择外源无机盐与硫胺素处理作为试验组,以去离子水与羊唾液处理为参考对照,并将4种溶液涂抹作用于不同枝叶去除水平的紫花苜蓿截面处,探究植食性动物(羊)唾液中的无机盐与硫胺素是否对紫花苜蓿的再生性产生影响,分析枝叶去除与羊唾液是如何诱导植物的补偿再生,同时探寻紫花苜蓿从形态与生理上对无机盐和硫胺素的差异响应。试验结果表明,1)与单一的枝叶去除处理相比,在羊唾液的催化作用下,枝叶去除后的紫花苜蓿再生能力明显提高,其中硫胺素是羊唾液中的有效成分;2)相对于外源无机盐,硫胺素对枝叶去除紫花苜蓿牧草有更为显著的正效应,紫花苜蓿地上累积生物量显著增加,茎叶比差异也达到了4.3~7.9倍;在80%枝叶去除水平下,总分蘖数大约是无机盐组的1.56倍;3)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的生理指标差异性不均一。在各项处理中,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值都接近49.3 mg/g;在20%枝叶去除水平下,清水与羊唾液处理均促进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度增加;对于无机盐组,POD活性随着枝叶去除水平呈递增变化,而硫胺素处理没有引起POD活性的改变。通过本研究,期望进一步了解紫花苜蓿响应放牧的内在机制,为改善人工草地现状和提高牧草的农业效益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放牧生态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6.
通过烟焦油对小鼠肝微粒体ANDM和GST的作用,探讨甘草、黄芪、五味子及绿茶的抗烟毒作用。采用钙沉淀法制备肝微粒体,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并测定小鼠肝微粒体中的ANDM、GST活性水平。结果表明,2%LD50(0.01 g/kg)的烟焦油可使小鼠肝脏中ANDM显著升高,对GST的影响不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剂量甘草、黄芪、五味子及绿茶组可使焦油升高的ANDM明显降低,并明显升高GST活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甘草、黄芪、五味子及绿茶有明显的抗烟毒作用。  相似文献   
87.
选择饲养密度、品种一致的荷斯坦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砖面平养,试验组采用发酵床垫料,饲养试验中对产量、环境卫生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产奶量、料奶比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牛舍NH3浓度低于对照组,粪便降解充分,奶牛均匀躺卧在垫料上。说明建立的试验方法可行,为生物环保养殖技术应用于奶牛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魏氏梭菌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可感染多种动物,以导致犊牛肠毒血症、绵羊羔痢疾、仔猪坏死性肠炎以及兔肠炎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菌通常感染2月龄~10月龄且膘情较好的牛、羊,在其消化道产生大量原毒素,经胰蛋白酶激活变为毒素,从而进入血液,引发的疾病发生非常突然,与家畜"猝死症"有密切联系.病理变化以全身实质器官出血为突出特征,反刍动物以瓣胃、肠管最为明显.目前,已成功研制出浓缩氢氧化铝灭活苗、类毒素疫苗来控制此病.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针对魏氏梭菌分型,病原、毒素及抗毒素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
乳猪小肠内葡萄糖的分布状况既与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数量相关,也与小肠的不同部位相关,十二指肠段和空肠段分别是乳糖、淀粉类碳水化合物分解和葡萄糖吸收的主要部位血糖浓度离肝脏越远含量越低,而与饲料中糖类含量的多少无关。  相似文献   
90.
利用CODEHOP设计细菌乙酸激酶的简并引物,选用1对引物ACKSe以高效丙酸生成菌反刍月形单胞菌K6基因组DNA进行PCR,得到749 bp PCR产物,产物经pMD18-T载体克隆转化至DH5α大肠杆菌中,测序后经Blastx比对,此DNA产物与其他菌属来源的乙酸激酶蛋白序列具有相似性,所克隆的序列即为K6的乙酸激酶基因片段。用CODEHOP程序化设计的简并引物可信性强,阳性率高。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丙酸生成菌K6乙酸代谢工程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