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5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1854篇
林业   1192篇
农学   930篇
基础科学   733篇
  1757篇
综合类   8167篇
农作物   1229篇
水产渔业   746篇
畜牧兽医   3032篇
园艺   1261篇
植物保护   774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806篇
  2021年   801篇
  2020年   740篇
  2019年   722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808篇
  2016年   557篇
  2015年   839篇
  2014年   890篇
  2013年   1058篇
  2012年   1464篇
  2011年   1463篇
  2010年   1508篇
  2009年   1290篇
  2008年   1335篇
  2007年   1169篇
  2006年   928篇
  2005年   765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为真核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将2007年12月从安徽境内发生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预防失败的病鸡法氏囊组织中克隆的IBDV VP2基因插入到pFastBac1供体质粒中,转化E.coil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抗性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VP2,用脂质体法转染SD细胞.对rBac-VP2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western blot分析,在50 ku处出现1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本实验为研制针对近期流行IBDV的新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和新型检测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192头山西白猪DECR1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的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GLM)对该位点多态性与山西白猪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ECR1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存在多态性,表现出CC、CD、DD 3种不同基因型。DECR1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山西白猪6月龄体重、体高和胸围均有显著影响。CD基因型个体6月龄体重、体高、胸围都显著高于DD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对体长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呈现出CD>CC>DD的趋势;3种基因型对背膘厚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呈现出CC<CD<DD的趋势。因此,初步推定CD基因型对选择有正向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83.
本试验利用热灭活致死法、超声裂解致死法和紫外线照射法3种制备结核分支杆菌死菌悬液的方法,比较不同灭菌方法制备的死菌对PMA-qPCR偶联技术结果的影响,选择结核分支杆菌死菌悬液的最佳制备方法制备后续试验中用到的结核分支杆菌死菌;探索PMA-qPCR偶联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结果表明,热灭活法和超声裂解致死法制备的结核分支杆菌死菌悬液影响PMA-qPCR检测的Ct值的变化;紫外线照射法制备的结核分支杆菌死菌悬液对PMA-qPCR检测的Ct值没有影响;热灭活法是制备结核分支杆菌死菌悬液的最佳方法;PMA-qPCR偶联技术不适用于细胞膜无损伤致死法制备死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84.
以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周围分离得到的卵丘细胞作为猪体细胞核移植的供核细胞,研究了卵母细胞不同去核方法(盲吸法、活性荧光染色去核法、盲吸法和活性荧光染色法联合去核法)的去核率差异,并比较了卵丘细胞透明带下注核和胞质内注核两种重建胚构建方法的胚胎裂解率、4 8细胞发育率和桑椹胚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以荧光染料染色法的去核率(87.18%)最高,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盲吸法去核所用时间最少(1.2 min/个),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透明带下注核比卵母细胞质内直接注核的卵裂率(40.11%/29.75%)和4 8细胞率(11.86%/6.81%)高,差异显著(P<0.05);桑椹胚率(1.75%/1.79%)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5.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仔猪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仔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我们以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指标,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的活性,结果:复合微生态制刺可使仔猪血清中的SOD活性升高,因此,复合微生态制剂有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对仔猪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改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6.
禽大肠杆菌外膜蛋白基因C(ompC)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Gen Bank中人源大肠杆菌 K- 12外膜蛋白基因 C(omp C)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应用 PCR方法从禽大肠杆菌 O2 、O78株及它们的融合双价弱毒菌株 O2 ,78(Norr Chlr)中分别扩增得到 omp C基因 ,序列测定及分析比较发现 ,3个菌株的 om p C基因均由 170 2 nt组成 ,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只有 1个大的开放性阅读框 (ORF) ,长 10 92 bp,编码由 36 3个氨基酸组成的前 Om p C蛋白 ,前 2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信号肽 ,成熟的 Omp C蛋白由 3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Mr为 4 0 0 0 0。其氨基酸序列也完全相同。从基因水平上证明了禽大肠杆菌 O2 、O78株及融合双价弱毒菌株 O2 ,78(NorrChlr)存在相同的外膜蛋白 C抗原 ,从而为进一步研究 Omp C蛋白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为科学评估猪场臭气减排治理效果,研究运用MonoTrap吸附技术并结合异味分析系统测定一家规模化猪场在除臭设施改造前后的场界臭气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onoTrap吸附技术能较好地捕集到猪场臭气中痕量的挥发性含硫化合物、醛类、挥发性脂肪酸类以及芳香族类化合物等恶臭物质,通过异味分析系统对猪场场界捕集臭气成分进行定性...  相似文献   
88.
2种玉米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研究玉米青贮过程中各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变化及变化趋势.做去棒揉丝和带穗切段瓶制青贮,取青贮前玉米青贮原料及在装瓶后第0.5、1、2、3、4、5、6、7、9、11、13、15、20、25、30、35、40、45、50天的青贮样品,用无菌水浸泡,然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其中的主要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最后进行计数.结果表明,在玉米青贮密封后60 d内,水分含量变化很小.pH在第2天下降到4以下,然后稳定在3.5左右,带穗切段玉米青贮pH低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乳酸菌数量剧增,在第6、7天时达到最高峰,为109数量级,之后数量缓慢下降,于第15~20天时稳定在107数量级,去棒揉丝玉米青贮的乳酸菌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在第6天出现最高峰,其稍高于去棒揉丝玉米青贮.酵母菌在青贮初期数量有些波动,出现最高峰到达107数量级后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去棒揉丝玉米青贮时酵母菌数量迅速下降,第4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在青贮12 h之内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缓慢下降,第50天后没有再检测到酵母菌的存在.霉菌因密封后氧气缺乏而数量很快减少,最晚在第11天左右便检测不到,去棒揉丝玉米青贮中霉菌数量下降较迅速,第4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而带穗切段玉米青贮则比较平缓,直到第11天之后便检测不到霉菌存在.综上所述,在玉米青贮过程中主要微生物随时间大致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对玉米秸秆进行纵切揉丝处理有利于玉米青贮饲料的制作.  相似文献   
89.
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用5种常用叶面肥对桑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667 m2产叶量依次为:0.3-0.5%的磷酸二氢钾[KH2PO4]>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0.3-0.5%的硫酸铵[(NH4)2SO4]>0.4-0.6%的硫酸钾[K2SO4]>0.5-0.8%的过磷酸钙[Ca(H2PO4)2]。据此认为,桑园施用叶面肥应首选0.3-0.5%的磷酸二氢钾[KH2PO4]和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考虑到生产成本及工作之便,生产上推荐使用0.5-0.7%的尿素[CO(NH2)2]水溶液。  相似文献   
90.
应用间接ELISA对新城疫LaSota、V4疫苗免疫鸡及免疫攻毒鸡的IgA抗体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试验表明,LaSota和V4免疫鸡泪液中特异性IgA均在免疫后第5天出现,8天开始明显升高,与血清中IgG出现时间相似,免疫后21天达到高峰。LaSota免疫鸡的泪液IgA抗体水平略高于V4免疫鸡;而两免疫组哈德氏腺(HG)中的特异性IgA高峰出现较迟。免疫攻毒鸡泪液中的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均先呈短暂的升高,之后下降的趋势,而HG中的IgA则首先表现降低,之后很快升高,5天后趋于下降,两攻毒组差异不显著,对IgA回忆应答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