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8篇
  免费   941篇
  国内免费   1782篇
林业   1126篇
农学   901篇
基础科学   688篇
  1657篇
综合类   7827篇
农作物   1164篇
水产渔业   744篇
畜牧兽医   2925篇
园艺   1204篇
植物保护   725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793篇
  2021年   778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700篇
  2018年   478篇
  2017年   777篇
  2016年   538篇
  2015年   808篇
  2014年   846篇
  2013年   1021篇
  2012年   1392篇
  2011年   1395篇
  2010年   1438篇
  2009年   1212篇
  2008年   1266篇
  2007年   1103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730篇
  2004年   441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2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农红灯笼柿是普通小火罐柿的实生优株,10月下旬成熟。果实灯笼形,平均单果质量63.8 g。果肉鲜红色,果皮橘红色。无褐斑,致密,细软多汁,纤维少,黏质,无核或少核,可溶性固形物16%~19%。树冠呈圆锥形或圆头形,结果早,丰产性好,坐果率高,抗逆性强。果实极耐贮藏,0~4℃下可贮藏至翌年清明节前后。  相似文献   
42.
云南苹果产区苹果茎沟病毒(ASGV)的发现及其分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查明云南省苹果产区的苹果茎沟病毒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的侵染情况和不同来源分离物间的分子变异情况,【方法】以云南昭通、丽江、昆明、曲靖等地采集的325份苹果病毒样品为试材,采用RT-PCR技术对其是否携带ASGV进行检测,运用DNAMAN6.0、MEGA5.0对实验获得的6个分离物和GenBank上已登录的34个分离物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ASGV在云南各大苹果产区的发病率高达48%。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这些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7.3%~93.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0.7%~98.7%。系统发育树显示,云南的6个分离物聚为一簇,而陕西省苹果分离物YL06与云南省分离物ZT1、TJX1亲缘关系比较近,聚为一支;ASGV苹果分离物要明显区别于ASGV梨分离物和CTLV柑橘分离物。【结论】云南省苹果产区苹果树的ASGV带毒率高达48%,推测可能是一种发生率比较普遍的病毒病,这是云南省发现的首次报道。系统发育树显示:本研究获得的6个苹果分离物明显区别于其他寄主分离物,并且与其他地区的分离物具有一定差异,推测在我国,ASGV的分子变异与寄主/地域来源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3.
根据1961—2018年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气候特征分析,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型可以分为全疆一致型、南北反相型和东西反相型。全疆一致型分布为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主要空间分布形态,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一致增多的突变;南北反相型的分布在21世纪是多发的;21世纪以来,东西反相型多表现为偏西地区高温日数偏少、偏东地区高温日数偏多的分布特征。与3类分布型显著相关的环流场关键区域均位于中低纬度,当南亚高压偏强且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北时,夏季中低纬度尤其是30°~50°N位势高度明显升高,有利于新疆高温日数偏多。对于位于中纬度的新疆区域,从高度场的合成和温度平流的分析来看,厄尔尼诺事件不利于新疆夏季高温日数的偏多。  相似文献   
44.
盐碱胁迫下绒毛白蜡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中性盐NaC l,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20种盐度、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逆境条件,进行绒毛白蜡种子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等6项指标,结果表明:在混合盐碱的胁迫作用下,绒毛白蜡种子的发芽受到明显的抑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并随盐碱度递增,下降趋势变大,高盐高碱的共同作用结果远远大于单纯的高盐或高碱,SOD的活性总体上有不同程度的增加,CAT在不同处理组间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50,100mmol/L的组内呈上升趋势,但在200,300mmol/L组内则是先升后降。可见盐胁迫与碱胁迫是2种完全不同的胁迫,应将碱性盐胁迫称为碱胁迫,而通常所说的盐胁迫应仅指中性盐胁迫,而且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5.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CR扩增制备TGEV的靶基因并进行纯化,对基因芯片的最佳靶基因点样质量浓度、探针质量浓度、杂交温度、杂交时间进行筛选,选择构建检测芯片的最适靶基因,进行基因芯片探针最佳标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质粒PCR扩增和采用异丙醇沉淀纯化的靶基因质量好,基因芯片最佳靶基因点样质量浓度为200mg/L,最佳探针质量浓度为3 000 μg/L,预杂交时间为1 h,杂交时间为3~6 h,杂交温度为48℃,以S、S3、sM、M、N、ORF7、POL等7个靶基因为构建TGEV检测芯片的最适靶基因,确定了多重PCR扩增标记TGEV探钟的最佳体系,Cy3-dCTP标记浓度为2.5 μmol/L,构建的TGEV检测芯片与标记的混合探针杂交效果好.  相似文献   
46.
间接ELISA法对禽霍乱抗体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40只50日龄健康禽霍乱非免疫鸡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用禽霍乱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对各组鸡进行不同水平的免疫,同时设非免疫对照组。各组鸡间隔5-7天采血,以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P/N值,并确定临界值。将P/N值在2.1-4.7的13只试验鸡以一个最小致死量(相当于10个菌/ml)进行攻毒试验,同时设攻毒对照,在1周内3只对照鸡均表现感染发病并死亡,而试验鸡均健活,从而初步证明所确定的临界值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47.
为调查部分省份牛结核病(bTB)的流行情况,我们在山东等14个省份34个历史上疫情较重的县共129个场户采集牛全血2 201份,采用CO2培养箱或蜡罐方法进行bTBγ-干扰素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的个体阳性率为6.4%,群阳性率为42.6%。饲养模式对bTB感染影响的统计显示较大规模场的个体阳性率(6.9%)和群阳性率(60%)均高于散养户(分别为5.7%和35.6%)。而牦牛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5个牛群的禽型PPD阳性统计结果显示牛型PPD阳性率越高,则禽型PPD阳性牛在牛型PPD阳性牛中的所占比率越低。在所有阳性牛群中,阳性率≥10%的牛群所占比例高达81.8%(45/55),bTB感染呈现出一个"群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8.
为探索蜱及蜱传病的防控新策略,了解病原与媒介硬蜱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莱姆病病原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后对长角血蜱4个功能基因的转录影响进行了研究。将不同浓度梯度的伯氏疏螺旋体显微注射到长角血蜱体内,分不同的时间段提取蜱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对蜱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HLcyst-1)、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3(HLcyst-3)、卵泡抑素(FRP)、凝血酶抑制剂(Hemalin)4个功能基因的转录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但存在时间和剂量相关性,感染后第4天显著诱导了长角血蜱HLcyst-1基因的表达,抑制了Hemalin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9.
在室外无包装越冬期间 ,扣王与放王的蜂群进行对比实验 ,在饲料消耗、群势变化、蜂王越冬成败等方面均出现明显的差异。 3年的实验结果表明 :蜂群室外无包装 ,整个越冬期扣王 ,能较好地节约饲料、保持群势。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冬虫夏草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本研究以青海省7个地区冬虫夏草生长地土壤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法、碱熔法、碳酸氢钠浸提-比色法、酸溶法、1 mol·L-1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扩散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土壤样本的养分与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计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XH(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全氮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在土壤各指标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区采挖区与非采挖区C∶N的范围是18.24~32.79,C∶P是155.53~562.78,N∶P是4.85~24.00,C∶K是4.51~11.52,K∶N是2.55~7.17,K∶P是31.44~81.86;采挖区与非采挖区的C∶P与N∶P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因此,本研究发现采挖冬虫夏草对其生长环境的土壤化学性质无显著性影响,为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