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4篇
  免费   1025篇
  国内免费   1768篇
林业   1113篇
农学   905篇
基础科学   691篇
  1670篇
综合类   7895篇
农作物   1167篇
水产渔业   695篇
畜牧兽医   2938篇
园艺   1209篇
植物保护   72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791篇
  2021年   774篇
  2020年   709篇
  2019年   686篇
  2018年   477篇
  2017年   781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811篇
  2014年   851篇
  2013年   1031篇
  2012年   1400篇
  2011年   1409篇
  2010年   1446篇
  2009年   1233篇
  2008年   1286篇
  2007年   1108篇
  2006年   866篇
  2005年   733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AIM: To determine the function of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on the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by administration of endometrial cells,and further define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METHODS: Homogenous mous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and stromal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peritoneal cavities of Swiss Webster mice.After 4,24,and 72 h,a number of endpoints evaluated: protein concentrations of cytokine MCP-1,IL-1 α,IL-6 in peritoneal lavage and gene expressions of MCP-1,IL-1 α,IL-6 i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and macrophages.RESULTS: The intraperitoneal administration of endometrial cells increased the protein expressions of cytokines in the peritoneal lavage of the recipient mice,which increased at 4-hour points and subsequently decreased with time.Gene expressions of cytokines i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paralleled with the protein quantities in peritoneal lavage.The peak time of gene expression of cytokines in peritoneal macrophages was at the 24-hour point.Th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 stimulated stronger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than the endometrial stromal cells.CONCLUSION: The recipient mice have a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the presence of endometrial cells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Mesothelial cells may be the targets of early inflammatory stress initiated in the presence of endometrial cells.  相似文献   
992.
耕地和建设用地区域协调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日益减少的耕地资源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从1997年开始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的趋势仍在加快。本文基于陕西省省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视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分析,通过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相对百分比等模型分析陕西省各市(区)耕地、建设用地统计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和标准分配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并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陕西省区域土地利用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注射侵染和自然侵染法,测试了长尾斯氏线虫X-7品系、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06品系对同一寄主大蜡螟幼虫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线虫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注射侵染还是自然侵染法,对大蜡螟幼虫个体的致死竞争能力最强的是长尾斯氏线虫,其次是小卷蛾斯氏线虫,嗜菌异小杆线虫的致死能力最弱。在同一大蜡螟幼虫体内时。异小杆线虫的繁殖受斯氏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大,而两种斯氏线虫的繁殖受异小杆线虫的不利影响较小。两种斯氏线虫对各自的繁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4.
为寻求具有高生物活性的新农药化合物,以邻氨基苯酚为原料设计合成了N-取代的苯并口恶嗪酮类化合物18个,其化学结构经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如化合物c3、c5、c6、c7和c8在浓度为100mg/L时对苋菜Ambrosia tricolorL inn.的抑制率达90%。  相似文献   
995.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甲壳素单独使用、甲壳素与放线菌混合使用、甲壳素与放线菌和枯草杆菌混合使用灌根,对仙客来枯萎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仙客来成活率显著提高,其防效与常用化学农药相当。同时对仙客来的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处理后根的数量、根系的鲜重和干重均有显著增加,并使叶片数增多,冠径增大。此外,单独使用甲壳素还使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96.
综述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针对我国复配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展望复配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为推动复配食品添加剂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为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或A-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家族中的一员,能结合多种疏水性化合物,在脂肪和卵巢组织中分布广泛,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代谢,作用于卵巢组织中,对于禽类产蛋中脂肪酸的沉积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调控禽类产蛋过程中蛋的脂肪酸营养沉积,提高产蛋优良性能。该蛋白又与肌间脂肪(IMF)含量有关,保证了肉质的良好品质,这让AFABP在禽类养殖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论文就该蛋白的生理功能和在禽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98.
运用ARCGIS软件的扩展模块Patch Analyst,以那坡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准年(2009)数据为基础数据,基于10个林地景观类型,计算其景观形状特征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按优势树种将森林景观划分为14个景观,并计算其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景观形状指数特征表明林地景观的斑块边界褶皱程度不高,乔木林景观受人为活动干扰程度较小;景观破碎化特征表明乔木林景观在林地景观中占主导地位,其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较低;林地地类与森林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与其最大多样性指数相差较大,说明各分类所占面积比例差距较明显。  相似文献   
999.
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设置3种不同穴播粒数,对陇中苜蓿和岩石进行生长高度、产草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穴播粒数为14时,陇中苜蓿和岩石的生长高度表现较为突出,鲜草产量分别为43 404.5kg/hm~2和47 436.9kg/hm~2,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在品质方面也表现较好,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33%和14.74%。综合评价全膜覆土穴播苜蓿14为最佳穴播粒数。  相似文献   
1000.
李琦珂  曹幸穗 《草业科学》2013,30(2):306-309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奶业方兴未艾。以光华农场为代表的奶业科研及生产机构,大力开展奶畜育种、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试验制作奶酪、奶皮、奶油、酸奶等奶制品,成为了边区奶业的技术扩散源。抗日军民对牛、羊奶的大量需求,客观上促进了边区奶业技术的传播与辐射,但受经济条件、饮食习惯以及市场流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边区奶业技术扩散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