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6篇
  免费   656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林业   986篇
农学   549篇
基础科学   553篇
  1225篇
综合类   5778篇
农作物   912篇
水产渔业   605篇
畜牧兽医   1572篇
园艺   965篇
植物保护   46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500篇
  2021年   475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1012篇
  2011年   1069篇
  2010年   1023篇
  2009年   941篇
  2008年   947篇
  2007年   907篇
  2006年   700篇
  2005年   592篇
  2004年   386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1个树种的细根形态及碳氮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中11个树种的细根形态、组织化学元素含量与根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大岗山次生林内6个受外生菌根侵染的树种(刨花润楠、小叶青冈、拟赤杨、丝栗栲、檵木和梓木)和5个受内生菌根侵染的树种(山乌桕、深山含笑、杉木、木荷和油桐)为研究对象,采用根序分级法对根系进行分级后,测量并比较各树种前5级根之间根长、比根长及C、N含量的差异。【结果】在细根形态方面,11个树种的根长均表现出随序级升高而增大的趋势,而比根长的表现则相反;在细根C、N含量方面,除3个树种(山乌桕、檵木和梓木)5级根C含量小于4级根、1个树种(油桐)2级根C含量小于1级根外,其余7个树种根组织的C含量均表现为随序级升高而增加;11个树种中除山乌桕外,其余10个树种根组织的N含量均表现为随序级升高而降低;在C/N上,有9个树种的C/N随序级升高而增加,其余2个树种(山乌桕和梓木)4级根的C/N略高于5级根。在不同树种间,同一序级的细根在细根形态和C、N含量上差异明显。6个受外生菌根侵染树种的根长和C、N含量均较5个内生菌根侵染树种大,而比根长以外生菌根侵染树种相对较小。【结论】11个树种前5级根根长、比根长、C含量、N含量和C/N随着序级增加而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生长在根系先端的1级根根长、C含量和C/N最小,比根长和N含量最大,随着序级的增加,根长、C含量和C/N增加,而比根长和N含量降低。受外生菌根侵染的树种,其根长、C含量和N含量均大于受内生菌根侵染的树种。11个树种之间细根形态和C、N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不同树种对地下环境的适应策略及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82.
利用陕西省7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了四季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采用正交函数分解、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各季节极端无降水日数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极端无雨日数最多出现在冬季,为16~45 d,最少是夏季,为8~14 d;冬、春季节的高值中心出现在陕北北部、关中的东部,冬季陕北北部达43 d以上,夏季高值中心出现在关中的东部,为11~13 d;冬、春旱陕北最多,关中次之,陕南较少,夏、秋旱关中最多,陕北次之,陕南较少;在大尺度天气系统控制下,四季极端无降水日数事件的步调基本一致,不同季节的天气系统对陕西各区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阶段性;近50 a来夏季和秋季表现为持续增多趋势,冬季和春季有部分站点呈现出反向变化趋势,其中夏季和秋季陕北局部、陕南局部干期日数增多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983.
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目的是为国家中、长期粮食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从若干个预测模型中选择出2个模型,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持续增加的,体现产量持续增加的科技进步力量;另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或持续减少的,体现影响产量持续增加的负面综合因素力量。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可预测未来1~10年的粮食生产潜力,平均预测误差在5%以内。大量案例证明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通用的、结果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984.
合成含有鸡法氏囊病毒抗原表位核酸序列的4条引物,利用SOE-PCR (重叠延伸PCR法)方法克隆得到含鸡法氏囊病毒多抗原表位串联肽的核酸序列。通过EcoR I和Sal I 两个酶切位点使该核酸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SDS-PAGE 实验结果表明鸡法氏囊病毒重组多抗原表位串联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为20%左右。Western blotting试验和免疫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的结果均表明鸡法氏囊病毒重组多抗原表位串联肽具有明显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985.
在新时代信息大爆炸的环境下,人们处处离不开信息素养作保障,搜寻信息、驾驭信息、创新知识等综合信息素养成为人的最基本能力之一。这些变化促使信息素养成为大学生们的核心学习能力,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6.
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选用3个不同类型优质小麦品种: 豫麦47(强筋品种)、山农8355(中筋品种)和豫麦50(弱筋品种),设置3个氮肥水平: 施N 0、15和30 g/m2,研究了小麦子粒淀粉的粒度分布、直支链淀粉组成、糊化特性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优质小麦子粒中淀粉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为1~45 μm,其数目分布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变化,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峰谷位于10 μm处; 据此可将淀粉粒分为两种类型: A型大淀粉粒(10~45 μm)和B型小淀粉粒(1~10 μm)。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粒组成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强筋品种豫麦47子粒中B型淀粉粒的比例较高,弱筋品种豫麦50子粒中A型淀粉粒的比例较高,中筋品种山农8355居中。施氮水平对优质小麦子粒中淀粉的粒度分布存在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随氮素水平的提高,强筋品种豫麦47子粒中A型淀粉粒的比例提高,而B型淀粉粒的比例下降; 增施氮肥后弱筋品种豫麦50和中筋品种山农8355子粒中B型淀粉粒的比例增大,而A型淀粉粒的比例降低,且前者变化的幅度较大。适量增施氮肥提高优质小麦子粒中的淀粉含量,氮肥用量进一步增大后,淀粉含量降低; 增施氮肥后优质小麦子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增施氮肥对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的糊化特性存在较大影响,且此影响的趋势因基因型和施氮量而异。其中强筋品种豫麦47表现为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反弹值、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提高,而高峰粘度和稀懈值降低; 当氮肥用量增大至30 g/m2时,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降低,而以粘度为单位的参数均提高。弱筋品种豫麦50表现为增施氮肥后,RVA参数呈下降趋势,与之相对应中筋品种山农8355的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B型淀粉粒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比例与高峰粘度和稀懈值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存在显著负相关。子粒中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与高峰粘度和稀懈值呈显著负相关,与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反弹值和峰值时间呈一定程度正相关; 直链淀粉相对含量与RVA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趋势与子粒中直链淀粉含量的趋势一致,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由此可以认为,氮肥通过调控小麦子粒中淀粉的直、支链组成和粒度分布而影响其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987.
为了确立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模式,分别选用0,14,28,42日龄的Arbor Acres公母肉仔鸡各6只,颈骨错位致死后分离羽毛和胴体,将胴体和羽毛分别加工处理,测定其粗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含量,并将各种氨基酸含量表示为占粗蛋白质百分比的形式。结果表明,性别对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没有影响(P>0.05);除胴体蛋白中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和羽毛蛋白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外,日龄对胴体和羽毛蛋白其他氨基酸组成模式均有显著影响(P<0.05),胴体蛋白中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胱氨酸、蛋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和羽毛蛋白中苏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组成模式在14,28和42日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胴体蛋白中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羽毛蛋白中蛋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组成模式在不同日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考虑认为,以14,28和42日龄的平均值作为确立肉仔鸡胴体和羽毛蛋白氨基酸模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8.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s (GRKs) are a family of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 The investigators 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roles of GRKs in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through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 with arrestin ever since a long time ago. Due to the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s with the methods of deletion or overexpression, GRKs are considered as new drug targets. The kinases play a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and cell migration through GPCRs and 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s. As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techniques, especially 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RET) and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the special mechanism of GRKs for GPCRs is more evident.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e recent achievement in the roles of GRKs signaling and the related newest research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989.
橘皮素的结构改造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磺酸化、卤化、酯化、乙酰化等途径对橘皮素进行结构改造后得到8种新衍生物:橘皮素磺酸取代物-1、橘皮素磺酸取代物-2、橘皮素溴取代物-1、橘皮素溴取代物-2、橘皮素碳酸酯、橘皮素甲基酮-1、橘皮素甲基酮-2、橘皮素乙酰酯。并对这8种衍生物进行了离体兔耳痒螨药效筛选试验。结果除磺酸取代物-1无杀螨作用外,另7种都具有较强的杀螨作用,其中橘皮素乙酰酯作用最强,将橘皮素乙酰酯制成乳浊液作药效试验。在0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