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36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40篇
  84篇
综合类   388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索保障贮叶过程烟叶品质稳定的方法,研究厌氧条件下烟叶贮存过程中烟叶部分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试验模拟了卷烟生产过程的贮叶条件(环境温度28 ~ 30℃,环境相对湿度60%~65%),并为贮叶提供了厌氧环境,贮存72 h(一般卷烟生产活动的极限贮存时间)后检测烟叶中部分对烟叶品质有重要影响的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等常规化学成分,以及茄酮、β-二氢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等致香成分和部分有机酸含量并与空白样进行对比.[结果]试验表明,厌氧条件下贮叶72 h,烟叶中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成分无明显变化,有机酸含量有较显著变化.[结论]厌氧条件有利于贮叶过程中烟草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992.
研究利用前人开发的与玉米抗丝黑穗病主效QTL(bin2.09)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明确标记在bin2.09区域位置基础上,对不同来源的37份自交系进行抗感区分。结果表明,各标记在不同血缘自交系与黄早四抗病近等基因系间的区分效率有较大差异,其中,STS标记MZA6393在所有感病自交系与黄早四抗病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区分效率最高,为75.7%,dCAPS标记LSdCAP3与LSdCAP2的区分效率次之;多数标记对SPT血缘自交系的区分效果较好,且各标记对高感自交系的区分效果优于感病自交系,并最终预测由dCAPS标记LSdCAP2和STS标记MZA6393界定的片段可能为玉米抗丝黑穗病主效功能片段。  相似文献   
993.
生态环境与种植密度对河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郑单528、伟科702和中单909为材料,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南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进行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范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及适宜密度的影响大于品种类型。4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为伟科702中单909郑单528郑单958,其中,中单909的地点间变异系数最小,产量稳定性较好。4个品种玉米产量在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总体表现为豫北豫南豫东。4个品种在豫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大;在豫东和豫南试验点的适宜密度差异较小。3个生态区的6个试验点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生育期光照和降水量不同是产量及适宜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长期不同施肥潮土对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溶性有机碳(DOC)吸附影响土壤元素化学行为。为此,本研究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了DOC在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照CK、氮N、氮磷NP、氮磷钾NPK、化肥+秸秆还田NPKS、化肥+有机肥NPKM)潮土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猪粪源DOC易于分解,需要添加0.025 mmol(1 mL 25 mmol/L)Na N3抑制其分解,抑制率超过90%。DOC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不同施肥处理下,吸附速率常数k及初始速率常数h与平衡吸附Qe都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分别为0.208 kg/(g·h)、1.60 g/(kg·h)和2.77g/kg。吸附等温式可用Langmuir方程很好拟合(R~2≥0.96),吸附容量(最大吸附量)Q_(max)在不同施肥处理下也没有显著差异(平均7.05 g/kg),但在N和NP等非平衡施肥下却保持高的亲合力,半饱和吸附浓度k_d分别为50.2和57.6 mg/L,吸附亲合常数K则分别为0.02和0.017 4 L/mg;相反,在NPKM处理下,显著低的亲合性发生,k_d和K分别为72.94 mg/L和0.013 8 L/mg。研究证明粘粉粒含量控制了不同施肥处理潮土对DOC的吸附;土壤有机碳水平不影响Q_(max),而且高土壤有机碳还降低其吸附亲合性。  相似文献   
995.
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甘肃中部半干旱旱作区春季降水少、土壤墒情差、胡麻保全苗难等问题探讨旱地胡麻地膜栽培模式对胡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可防止胡麻出苗板结,有效提高胡麻出苗率,明显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胡麻生长的前期地温明显提高,胡麻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显著;旱地胡麻全膜大小垄侧穴播栽培水分生产率,比全膜平铺覆土穴播栽培、旱地胡麻半膜膜侧穴播和露地穴播栽培分别提高28.28%、40.33%和116.17%;比全膜平铺覆土穴播栽培、旱地胡麻半膜膜侧穴播和露地穴播栽培分别增产22.04%、28.74%和53.74%,是目前旱地胡麻增产稳产高产的最佳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96.
Hox基因家族及其对动物脊椎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ox基因编码保守的转录因子,它们控制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骨骼模式.它们在受限的区域表达,并调节特定椎骨的形态.从最初在果蝇中发现该基因家族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不断更新的研究使人们对Hox基因在脊椎动物中轴骨骼模式化中的作用有了新见解.本文综述了 Hox基因在建立轴向形态中的遗传学和胚胎学发现,以及这些综合结果如何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明确低氧对斑马鱼细胞存活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揭示鱼类细胞低氧适应机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低氧处理斑马鱼胚胎上皮细胞(ZF-4细胞),检测低氧对其存活率的影响,并分析低氧应激下ZF-4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1.0%O2处理可促进ZF-4细胞存活;SOD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处理24 h时达最高值;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波动变化趋势,于处理8 h时达最低值;GSH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MD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NO含量和NOS活性在处理16 h时达最高值.经0.1%O2处理8 h后ZF-4细胞的存活率达最高值;SOD活性在处理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经0.1%O2处理后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GSH活性则从处理8 h后极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NO含量和NOS活性极显著降低.[结论]在极端缺氧环境下,斑马鱼细胞主要通过提高SOD和GSH等抗氧化酶活性以提高细胞的低氧适应能力,从而促进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999.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是一种高原药用植物,亚高原区不能种植,本研究通过在亚高原区实验室常温下进行不同发育阶段当归的培养,观察其生长和通过实验室培养为研究提供材料的可行性,为当归的研究探索一种简易的供材途径。结果表明,春季培养中培育出生长良好的当归苗,结合冰箱-5℃冻储供苗,成功进行了冬、春2季的成药期培养,其中大苗当归早薹开花,但春季培养后期未抽薹当归在夏季高温下转入休眠;3a生成籽期当归的冬季培养顺利抽薹结籽。分析显示,培养的各发育阶段的当归叶片均可用于基因表达的检测。可见,依本试验的条件和方法可在亚高原实验室常温下进行包括育苗、成药生长及3a生成籽当归的开花结籽在内的绝大部分生命过程的培养,并可在1a的绝大部分时间进行培养,满足当归早薹开花基因表达调控等相关研究对试验材料的需求,此外观察显示,在亚高原高温下营养生长当归通过休眠逃匿夏季高温逆境。本研究很好地解决了亚高原低海拔区当归研究的供材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21-24nt的非编码小RNA,通过与靶mRNAs的3′UTR结合在转录后水平上沉默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生理、生化、病理过程。目前有许多研究表明miRNAs影响动物的昼夜节律。论文就miRNAs在昼夜节律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揭示其在昼夜节律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为更深入理解动物昼夜节律系统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