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1篇
  免费   817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林业   862篇
农学   1104篇
基础科学   868篇
  1594篇
综合类   4783篇
农作物   791篇
水产渔业   657篇
畜牧兽医   1803篇
园艺   623篇
植物保护   73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530篇
  2021年   586篇
  2020年   547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470篇
  2017年   613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617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1056篇
  2011年   978篇
  2010年   947篇
  2009年   912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农杆菌侵染小麦的优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选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洛阳8716和绵阳19幼胚愈伤作为受体材料,以pCAMBIA3301为载体,GV3101,EHA105,LBA4404农杆菌为供体材料进行侵染过程的优化研究.采用3种菌株,4个浓度梯度:OD600=0.2,0.5,0.7,1.0;3个时间参数:10 min,30 min,60 min;一共3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农杆菌GV3101和EHA105,OD600 1.0×10 min和OD600 0.5×30 min两个侵染处理结果比较好,瞬时表达率达到50%-70%.以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预培养3~5 d,在24±1℃下,共培养3~4 d和350 mg/L羧苄青霉素除菌及5 mg/L PPT筛选处理后,转化效果较好,平均转化率为0.45%.  相似文献   
142.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与荒漠灌丛有关的文献为国内和国际文献基础数据源,利用Origin 2019按年份统计发文量、论文增长率和文献共被引次数,通过Bibexcel将筛选出的高频关键词生成共词矩阵,利用Ucinet和Netdraw等软件得出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化可视图.利用S...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观察双侧脑室冲洗、引流结合腰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全脑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破入全脑室的83例分成双管组(n=57)和单管组(n=26),双管组采用双侧脑室引流、冲洗结合腰穿的方法治疗(57例);单管组用单管引流治疗(26例),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双管组:良好和中残35例(61.4%)、重残11例(19.3%)、植物生存2例(3.5%)、死亡9例(15.8%),单管组分别为6例(23.1%)、6例(23.1%)、1例(3.8%)、13例(50.0%),以双管组的疗效为优(P<0.01);且双管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单管组(P<0.01).双管组的脑脊液廓清时间为3~6(4.2±1.3)d,明显短于单管组的6~15(8.6±2.1)d(P<0.01).结论 双管引流比单管引流更容易保持引流通畅,脑脊液廓清迅速,并发症减少,能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全脑室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了解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SS患者与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以血沉及血清中IgG来判断SS病情活动,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SS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SS患者外周血中CD3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情活动的SS患者的CD3 T淋巴细胞亚群和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病情非活动者,而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则较后者高(P<0.01)。结论S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虽无显差,但当SS病情活动时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改变,可能在SS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基于DRASTIC的松嫩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嫩平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交通工业基地和农牧业基地。近几十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也在遭受着破坏,产生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运用基于DRASTIC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松嫩平原潜水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分析了影响松嫩平原固有脆弱性的最主要的7个水文地质参数,将研究区划分为75个评价单元,应用公式构建各单元归属于各个级别的最优相对隶属度矩阵,得出脆弱性评价结果,绘制出脆弱性分布图。结果表明脆弱区(易污染区)只分布在吉林省王府~伏龙泉南部高平原区很少一部分;较脆弱区(略易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各条主要河流两岸及其较大支流河漫滩,低阶地以及中部的低平原区。评价结果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和防止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对比分析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与红砂灌丛的阻沙能力,为原生草原与荒漠过渡带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保育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方法] 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样方法对四合木和红砂灌丛沙堆形态与生长状况进行系统测定,探讨沙堆形态发育及阻沙能力与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形态的关系。 [结果] ①四合木和红砂灌丛沙堆均呈半椭球型发育,四合木灌丛沙堆形态参数显著大于红砂灌丛沙堆(p<0.05); ②四合木、红砂灌丛与沙堆形态参数间(灌丛高度除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四合木灌丛沙堆长轴、短轴、半径与高度之间均呈二次函数关系,表明四合木灌丛可能进入衰退阶段,而红砂灌丛沙堆长轴、短轴、半径与高度之间均呈线性关系,表明红砂灌丛沙堆仍在发育; ③当冠幅面积(Sp)≤1.44 m2时,红砂灌丛沙堆的体积大于四合木灌丛沙堆,当Sp>1.44 m2时,四合木灌丛沙堆的体积一直大于红砂灌丛沙堆。四合木和红砂灌丛单位冠幅面积所拦截的沙物质体积分别为0.13和0.06 m3。 [结论] 可以初步判断四合木的阻沙能力大于红砂。整体来看,四合木对风沙环境的适应性较红砂强,随着冠幅面积的增长四合木灌丛拦截沙物质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7.
目前中国针对罗非鱼(Oreochroms mossambcus)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尚不完善,建立罗非鱼质量安全评价标准、评估影响罗非鱼食品安全的因素,对于建立罗非鱼安全防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罗非鱼的质量安全作为研究目标,通过对苗种培育、养殖环境及水产品流通等环节可能产生的风险事件的识别,建立罗非鱼质量风...  相似文献   
148.
连续夹持输送式苎麻剥麻机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苎麻剥麻劳动强度大、作业工效低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横向喂入式剥麻技术的作业特点,结合苎麻剥麻的工艺要求,设计了一种连续夹持输送式苎麻剥麻机。通过对剥麻装置、夹持输送装置和换端夹持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和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剥麻质量的关键因素及作业参数范围。以剥麻间隙、滚筒转速和输送速度作为影响因素,建立苎麻剥麻的鲜茎出麻率和原麻含杂率的数学模型,结合Box-Behnken试验方案进行多目标优化试验,寻求装置作业参数对苎麻剥麻的影响规律及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滚筒转速、剥麻间隙和输送速度对鲜茎出麻率和原麻含杂率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通过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析,确定最优作业参数组合:剥麻间隙4.0 mm、滚筒转速330 r/min和输送速度0.36 m/s。基于优化参数进行苎麻剥麻的生产验证试验,结果显示:鲜茎出麻率5.04%、原麻含杂率1.18%,各指标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整机生产效率142 kg/h,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苎麻纤维的含胶率22.85%,束纤维断裂强度4.56 CN/dtex,达到《苎麻》国家标准二等苎麻纤维等别。  相似文献   
149.
近年来,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针对现有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存在地质灾害数据时效性差、不准确以及需进行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该研究提出一种联合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和PSO-BP(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ck Propagation)算法来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的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得到研究区升降轨形变量,引入高分辨率影像等作为辅助识别,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数据;然后,选取高程、坡度、升降形变速率等12个评价因子与是否为高危险区构建PSO-BP模型,对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并保存模型;利用保存好的模型得到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指数,通过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结合专家参与进行危险性分级,最终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升降轨结合的方式对高山峡谷地质灾害进行识别,避免了单一轨道存在SAR成像几何畸变造成部分地质灾害不能识别或识别结果不全面等问题;利用SBAS-InSAR技术并结合高分辨率影像等辅助信息,可有效识别出活跃的泥石流、滑坡、崩塌和潜在地质灾害,解决了现有地质灾害点数据源时效性差、不准确等弊端;利用PSO-BP算法能跳过大量评价因子权值计算等弊端;为验证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选择信息量法和组合赋权法进行定量和定性比较,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准确度,信息量法、组合赋权法和该研究方法的AUC(Area Under The Curve)值分别为0.694、0.721、0.785,准确率为73.3%、76.2%、79.8%。利用该方法能更为有效的对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为防灾减灾事业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赖氨酸是水稻营养成分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优化赖氨酸的测定方法,设置了本试验,通过超声振荡器取代普通振荡器,进行300W超声功率下酰化用时及染料结合反应用时的研究.结果 表明,最佳酰化用时为15min,染料结合用时为90 min.与国标法相比,优化后的方法酰化用时变长、染料结合用时变短,测定总用时明显缩短,但测定结果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