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58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49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47篇 |
农学 | 737篇 |
基础科学 | 309篇 |
769篇 | |
综合类 | 1067篇 |
农作物 | 258篇 |
水产渔业 | 193篇 |
畜牧兽医 | 685篇 |
园艺 | 103篇 |
植物保护 | 3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67篇 |
2020年 | 173篇 |
2019年 | 173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65篇 |
2016年 | 160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215篇 |
2012年 | 263篇 |
2011年 | 252篇 |
2010年 | 278篇 |
2009年 | 244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240篇 |
2006年 | 246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41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归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功能,其中着重说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组分选择的原则、依据和结构优化的标志,在生态过渡区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双向生态缓冲功能。认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受干扰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模式,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生态关系,生物组分生态和谐机制,小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局部生境植被恢复与构建的生态效应,并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转基因黑杨的抗虫性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田移植的转基因杨树的PCR分析表明:5个转Bt单基因杨树无性系(FB40、FB45、FB56、FB59、FB60)和4个转双价基因(Bt和CpTI)杨树无性系(D9、D18、D27、D32)均检测到了Bt基因特异片段。在检测的12个转基因杨树无性系中,ELISA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杨树无性系中以D18的Bt杀虫蛋白表达量最高,Bt杀虫蛋白含量达6754ng/g鲜叶,约占植物可溶性蛋白的0.090%;在转Bt单基因杨树无性系中以FB51表达量最高,达6796ng/g鲜叶,占植物可溶性蛋白的0.036%。 相似文献
107.
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土壤风蚀与水蚀,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措施。推广保护性耕作必须结合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及种植制度,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垄作免耕技术对东北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列举了几种垄作免耕技术模式,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几种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破茬原理,指出了机具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开发动土量少和功耗小的破茬部件上,以提高免耕播种机的通过性和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8.
109.
特大暴雨条件下小流域沟道的泥沙连通性及其影响因素——以陕西省子洲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特大暴雨条件下小流域沟道泥沙输移路径、泥沙连通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讨水库溃坝的原因,为沟道防洪措施的布设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子洲县"7·26"暴雨条件下小流域沟道泥沙连通情况为例,选取面积相近、形状相异的清水沟和蛇家沟小流域,对沟道泥沙淤积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同时将沟道分为坝地沟段和自然沟段,选取流域面积与形状系数、沟道比降,以及淤地坝的类型与分布进行对比分析两个小流域沟道泥沙连通性的差异。[结果]在此次特大暴雨条件下,清水沟和蛇家沟的淤地坝大都呈现打开状态,由上游到下游清水沟泥沙连通性呈现较强的增长趋势,蛇家沟泥沙连通性则呈现先增长后减弱的趋势。整体上清水沟的泥沙连通性比蛇家沟的强,且清水沟流域的土壤侵蚀也较为严重。串联和混联坝系以及修建有卧管、竖井和排水渠的淤地坝防洪能力更强。[结论]流域面积、流域形状和沟道比降均影响着沟道泥沙的连通性,而淤地坝类型及分布是影响沟道泥沙连通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10.
Natural dietary additive yellow loess as potential antibiotic replacer in Japanese eel,Anguilla japonica: Effects on growth,immune responses,se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against Edwardsiella tarda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presen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n additive derived from the nature as an alternative of dietary antibiotic in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Six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contain no antibiotics or additive (yellow loess/YL) (control/CON), three graded levels of yellow loess at 5 (YL5), 10 (YL10) and 20 g/kg (YL20), oxytetracycline at 5 (OTC) and amoxicillin at 10 g/kg amoxicillin (AMX) of diet. Weight gain (WG)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from fish fed CON or YL5 die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fish fed YL20 or OTC diets. Among non‐specific enzyme, lysozyme activity of fish fed YL20, OTC or AMX was detecte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from fish fed CON or YL5 diets, wherea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of the fish fed C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for fish fed other experimental diets. Challenge test with bacteria, Edwardsiella tarda, showed improved disease resistance among the fish fed different levels of natural additive without an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rom those fed antibiotics (OTC and/or AMX) supplemented diets. Therefor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natural feed additive, yellow loess to replace oxytetracycline and/or amoxicillin in Japanese eel, A. japonic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