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59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34篇
  128篇
综合类   630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422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美国黑核桃实生幼苗地上部分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连续2a的11个品种的2~3a实生美国黑核桃生长量的观测结果.分析认为:试验范围内.黑核桃实生幼苗物候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1a中,主要生长期在4月底~9月底.整个生长期约为80~150d.生长期短.其中主要生长旺盛期为15~45d。引种栽培的11个品种实生苗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冬季抽干现象.顶梢生长量受到一定的限制.每年的顶梢生长量在“生长-抽干回缩-生长”的循环中增加.危害最轻的是Hay,所有品种需进行冬季防抽干措施保护。  相似文献   
99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磷水平对热应激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体重、泌乳天数、胎次、产奶量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15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磷水平为0.29%、0.35%和0.42%的饲粮(干物质基础)。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对热应激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0.29%组产奶量显著低于0.35%组和0.42%组(P0.05)。2)0.29%组的乳脂率显著低于0.35%组和0.42%组(P0.05),但对于乳糖率、乳蛋白率、乳非脂固形物率和饲料转化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3)血清磷含量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而极显著上升(P0.01);0.29%组血清羟脯氨酸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0.35%组和0.42%组(P0.05)。4)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血清甲状旁腺素和骨钙素含量逐渐升高,0.35%组和0.42%组极显著高于0.29%组(P0.01);血清降钙素含量逐渐降低,0.42%组极显著低于0.29%组和0.35%组(P0.0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血液指标和生产性能,热应激奶牛的适宜饲粮磷需要量为0.35%。  相似文献   
993.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是泌乳奶牛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而传统的饲喂高蛋白质日粮或添加游离蛋氨酸和赖氨酸并不能使其达到理想的生产性能,现在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瘤胃保护性氨基酸上。作者阐述了瘤胃保护性氨基酸的概念、保护措施、保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热处理方式对牛乳中蛋白组分及含量的影响.生鲜乳经75℃/15 s、125°C/4 s、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和质谱鉴定的方法分析了生鲜乳以及不同热处理后的乳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生鲜乳蛋白图谱相比,牛乳经75℃/15 s巴氏杀菌的乳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无明显变化,经135℃/4 s和145℃/4 s热处理后有4个蛋白点的染色密度明显下降,这些蛋白点质谱鉴定为α-乳白蛋白、β-酪蛋白变异体、κ-酪蛋白和免疫球蛋白γ,ELISA方法检测乳中IgG含量的变化验证了双向电泳结合质谱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对牛乳中的蛋白组分及含量无明显影响,高温灭菌(135°C/4 s和145°C/4 s)可造成乳中蛋白含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995.
996.
乳脂肪受日粮因素的调控的可塑性大,CLA是乳脂肪中的一种微量不饱和脂肪酸,影响乳脂肪的物理和生物学特性。CLA最初发现于奶牛瘤胃,但牛奶中CLA主要通过乳腺组织Δ9去饱和酶作用于trans11C18∶1而内源合成。研究结果表明,日粮因素、动物个体间的差异和动物组织间SCD酶活性的差异是影响乳脂CLA合成的关键因素。作者针对影响trans11C18∶1和Δ9去饱和酶的因素对CLA合成调控因素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97.
DNA免疫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ORF完整的IBV类M41株S1基因cDNA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I CMV启动子下游我隆位点,构成pCIS1用于1周龄SPF雏鸡的DNA免疫试验。试验鸡生疏腿部肌肉注射pCIS1DNA100g,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二次免疫2周后,代感染IBV H52株。结果,IBV人工感染后第4天气管-泄殖腔棉拭子鸡胚病毒分离阳性者,免疫试验组为1/6,而对照组为6/6,鸡胚病毒中和试验显示,二次免疫后临感染前及  相似文献   
998.
999.
DNA免疫诱导SPF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保护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D78株VP2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I CMV启动子下游多克隆位点,构成pCIVP2用于3周龄SPF雏鸡DNA免疫。试验鸡每羽腿部肌肉注射pCI VP2 100μg,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二免2周后,人工感染vvIBDV G株。结果,两次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试验组为阳性而对照组为阴性;试验组攻毒后发病11/11,攻毒后1周存活10/11,所有存活鸡法氏囊较正常中度或轻度萎缩;对照组发病6/6,病死5/6,存活1/6;存活鸡法氏囊较正常严重萎缩。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无论法氏囊淋巴滤面积还是其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免疫试验组都要远远大于或多于免疫对照组。结果表明,VP2基因DNA免疫可诱导SPF鸡产生和中抗体,并形成对IBDV超强株致死攻击的免疫保护,虽不能阻止临床发病及法氏囊病理损伤发生,但有可能减缓法氏囊病理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00.
作者简述了奶牛能量负平衡产生的原因、对奶牛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主要从淀粉和脂肪补充能量的角度出发,结合有关淀粉和脂肪的互补作用,探讨如何对奶牛进行有效的能量补充,为生产中使用淀粉和脂肪减缓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