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44篇 |
免费 | 506篇 |
国内免费 | 83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79篇 |
农学 | 535篇 |
基础科学 | 417篇 |
955篇 | |
综合类 | 4108篇 |
农作物 | 579篇 |
水产渔业 | 349篇 |
畜牧兽医 | 1778篇 |
园艺 | 490篇 |
植物保护 | 4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199篇 |
2022年 | 472篇 |
2021年 | 439篇 |
2020年 | 427篇 |
2019年 | 448篇 |
2018年 | 309篇 |
2017年 | 494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454篇 |
2014年 | 432篇 |
2013年 | 562篇 |
2012年 | 779篇 |
2011年 | 748篇 |
2010年 | 733篇 |
2009年 | 626篇 |
2008年 | 572篇 |
2007年 | 599篇 |
2006年 | 442篇 |
2005年 | 386篇 |
2004年 | 247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77篇 |
2001年 | 158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建立放牧试验平台,研究秋季、冬季和初春放牧对草地植物返青期土壤温湿环境和植物生长以及生长旺季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地返青季,秋季放牧草地表层土壤湿度相对于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而温度相对升高;土壤表层湿度与草地枯落物总量、立枯量呈显著正相关;秋季和冬季放牧显著降低草地返青期的地上生物量;秋季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而初春放牧不影响草地返青期的群落生物量。在生长旺季,初春放牧草地群落及其高大优势植物大针茅和羊草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而其下层的糙隐子草和杂类草生物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有的放矢地推进兽药使用管理和确保兽用使用安全,对宁夏省规模养殖场(园区)兽药使用管理的技术力量、兽药贮存条件、兽药来源及贮存方式、兽药使用及休药期执行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规范兽药使用管理已具备有利条件,同时探讨了规范兽药使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3.
黑河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野外调查、土样采集、实验室分析,利用空间分布格局代替时间演替序列,应用描述性统计及线性回归和相关性的分析方法,对该湿地的速效养分、有机质和土壤全盐含量及pH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速效氮(AN)含量垂直分异明显且整体趋势先减少后急剧增加;土壤中速效磷(AP)、速效钾(AK)、全盐含量空间分布存在表聚现象,上高下低的分布格局明显;pH值含量空间分布差异不大但该地区土壤呈碱性和强碱性。pH和SOM存在弱负相关性,pH通过抑制植被的生长来间接影响SOM含量;全盐含量和AK含量具有强烈的乘幂和正线性相关性。全盐、SOM、AN、AP、AK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pH为弱变异。黑河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正处于退化阶段,脆弱性和敏感性使该保护区在干旱半干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性减弱,建立当地自然条件特征基础上长期持续的试验研究,保护与恢复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4.
非洲马瘟病毒VP7基因拼接、表达及重组ELISA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拼接的方式拼接了非洲马瘟病毒(AHSV)含有绝大多数线性抗原表位的VP7编码基因片段,克隆于pET-30a构建重组质粒pET-30a-VP7,将pET-30a—VP7转化BL21(DE3),经1.0mmol/LIPTG诱导,外源基因以包涵体的形式获得高效表达。通过Dot-EuSA以及ELISA试验证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以纯化后表达产物作为诊断抗原包被酶标板建立了检测AHS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2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待检血清阳性临界值初步定为0.25。用此方法和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了184份血清样品,结果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05.
106.
小鹅瘟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VP3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寡聚核苷酸引物。以国内分离的小鹅瘟病毒为摸板 ,筛选了 (PCR)最佳反应条件 ,并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 ,在 4 0 μL体积中 ,PCR最佳系统组成为 2uTaq酶、0 5mol/LdNTP和 2 0 pmol引物 ;最佳反应参数为 96℃变性 4 0s ,5 4℃退火 1min ,72℃延伸 1min ,30个循环。本方法可检出 2 5× 10 -1 5EID50 小鹅瘟病毒 ,并且仅能从小鹅瘟病毒的鹅胚培养物中扩增出与设计值大小相同的 375bp核苷酸片断 ,对照病毒扩增结果为阴性。通过对 6份临床病料的检查 ,2份呈阳性 ,其中 1份来自有典型小鹅瘟症状的雏鹅 ,1份来自无典型小鹅瘟症状的雏鹅。由此说明 ,本试验所建立的诊断小鹅瘟的PCR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日本饲用高粱夏播试验及营养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日本引进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种子,在甘肃省榆中县进行了夏播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适应性进行观测,并对其生长120 d后的草产量及牧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饲用高粱具有抗旱、抗寒、生长茂盛的优点,能适应榆中县的气候、土质、水肥条件;农田生长120 d后,鲜草产量达184.50 t·hm-2,干物质产量达43.46 t·hm-2,高于本地普通高梁成熟期产量。其全株主要营养成分与本地成熟期收获的普通高粱接近,总能约为本地高粱的2倍;与在日本种植至成熟期收获的全株营养成分相比,粗蛋白含量高59.91%,无氮浸出物含量高15.91%,粗纤维含量低20.14%,粗脂肪含量低72.52%。总体分析,日本饲用高梁是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的饲料作物,适合在榆中县种植。 相似文献
108.
109.
“粮改饲”政策推行以来,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奶业振兴。伴随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发生,粮食安全问题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进而引发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草畜平衡,增加肉、蛋、奶市场供给,优化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为此,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粮食与饲草种植及市场供求。目前来看,河北省粮食种植面积在“红线”以上,饲草生产无法满足省内养殖业需求,同时,城乡居民对肉、蛋、奶的摄入仍未达到膳食营养标准。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及居民营养结构,提出推广新型种植模式、加强政策引导、创新生产技术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河北省粮—饲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0.
为更好地利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野生资源,本研究从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共采集了1 723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通过表型特征观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共鉴定出了99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246份垂穗披碱草种质,并测得老芒麦的DNA含量在5.86~7.30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6.66 Gb;垂穗披碱草材料的DNA含量在9.50~10.36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9.97 Gb。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的部分野生老芒麦材料在苗期基部叶鞘出现了绒毛,分析发现该表型出现的概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海拔、年年均气温以及年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老芒麦苗期基部叶鞘绒毛的有无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能是老芒麦种质应对不同环境类型的适应性机制之一。本研究为老芒麦的形态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为老芒麦种质资源挖掘和育种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