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144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51篇
  150篇
综合类   879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274篇
园艺   14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31.
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初始体质量为(3.01±0.04)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1.0%和1.5%的复合诱食剂配制成4种豆粕取代饲料,同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研究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添加量为1.0%时,牙鲆的摄食率(P<0.05)、饲料效率(P<0.05)、鱼体脂肪含量(P<0.01)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和肠氨肽酶活力(P<0.01)显著高于不添加诱食剂组;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的添加量为0.0%和0.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粉组(P<0.05);而当添加量为1.0%和1.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当以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时,添加1.0%的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132.
氯化钴在大菱鲆饲料中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饲料中的氯化钴对大菱鲆幼鱼的存活、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力、消化酶活力、血清和肝脏中VB12含量、肌肉和肝脏中钴的残留量、肝脏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来评估氯化钴在海水鱼饲料中的安全性。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氯化钴制剂来配制4种具有不同氯化钴含量(0、8、40及80 mg/kg,不计结晶水重量)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每个饲料处理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养殖30尾大菱鲆;养殖实验为期10周。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氯化钴对试验鱼的存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中80 mg/kg的氯化钴显著降低了大菱鲆的特定生长率、终末体重、摄食率、肝体比和脏体比(P0.05);饲料中高剂量氯化钴(40和80 mg/kg)显著降低了大菱鲆血清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以及大菱鲆胃淀粉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0.05);大菱鲆的血糖含量、血清和肝脏中VB12含量、肝脏和肌肉中钴的残留量均随饲料中钴的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氯化钴对大菱鲆的肠道组织结构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饲料中添加40和80 mg/kg的氯化钴增宽了肝脏肝血窦。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氯化钴在大菱鲆饲料中的添加量8 mg/kg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3.
以宜子粒收获玉米品种“浚单1668”为材料,2018~2020年在鹤壁开展子粒灌浆试验,分析子粒灌浆及脱水特性,探讨粒重、子粒灌浆参数和子粒脱水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宜子粒收获玉米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玉米子粒产量、百粒重和收获时含水率差异显著。玉米产量的差异主要由粒重引起,粒重与灌浆速率显著正相关,与灌浆时间相关性不显著;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是影响灌浆速率和粒重的主要气象因子,日照时数和日温差是影响脱水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还表明,子粒收获玉米浚单1668吐丝后积温达到769.1~905.0℃·d时,玉米子粒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时子粒含水量20.67%~25.33%。黄淮海区域玉米生产过程中,通过适时早播,增加吐丝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玉米获得最大粒重和产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子粒收获时含水量。  相似文献   
134.
艾洪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428-6430
基于对广西田东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金融服务带动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了该模式的特点及取得的成效,并立足田东县的实际情况指出了金融服务带动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5.
在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中,当回拖管道穿越河流时,水位的涨落动态效应形成的极限静水压对管道回拖的安全性影响极大。为分析回拖孔壁附近的地应力分布情况,预测孔壁的稳定性,通过对孔壁附近应力场的分析,结合已有的孔壁稳定性判据,推导出合适的孔壁稳定性判据。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穿越模型,并对模型在动态水位变化下的孔壁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模拟了当河水处于最高水位且继续变化条件下,孔壁附近应力场的变化情况,由应力结果分析得到了孔壁的稳定性随水位上涨而变差的结论,对于现场施工预测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图8,表1,参12)。  相似文献   
136.
以黄甜竹笋和糯米为原料,采用"原料—预处理—酵母菌、黑曲、醋酸菌同时发酵—降糖—搅拌—过滤—杀菌—成品"工序制作黄甜竹笋食醋,考察醋酸菌、黑曲、毛竹竹叶和毛竹嫩竹蒸馏液稀释液的加入比例对产酸量的影响,以及毛竹竹叶和毛竹嫩竹蒸馏液稀释液加入比例对发酵时间、醋酸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甜竹笋食醋制作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0.3%~0.5%,黑曲2%,醋酸菌3%,毛竹竹叶和毛竹嫩竹蒸馏液稀释液加入量为150%,坛内温度控制在25~30℃,前7天每天搅拌一次,之后每3~5天搅拌一次,发酵60天。发酵出来的醋产品色泽淡黄,具有黄甜竹笋和糯米特有的香气,口感细腻,醋味浓稠,总酸含量可达到5 g/100 m L,发酵产酸转化率达到71%,可溶性无盐固形物≥1.1 g/100 m L,总脂为1.1 g/100 m L,还原糖含量为2.2 g/100 m L,氨基态氮含量为0.20 g/100 m L。符合果醋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37.
基于恩施市绿地系统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的部分指标(绿地率、优势度指数、景观破碎度、绿地类型分维数),对恩施市绿地系统地进行现状评析,结果表明:绿化整体水平偏低,人均绿地面积偏小;绿地的可游憩性不强;绿地斑块总体较为破碎、景观格局较复杂,此外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8.
富硒施肥对毛竹笋硒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丰硒源"富硒肥进行富硒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间、不同施肥次数、施用不同硒含量富硒肥的施肥效果。结果表明:施肥时间、富硒肥的硒含量对竹笋硒含量的影响显著。施肥时间不仅影响竹笋的含硒量,还对竹笋的单宁含量影响显著。施肥时间对竹笋品质影响不明显;富硒肥中硒含量可显著影响竹笋品质,表现为随富硒肥硒含量的升高,竹笋品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9.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cute Virus Necrobiotic Virus,AVNV)已被证实是一种对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危害极大的致病病原.本研究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对AVNV基因组进行cDNA合成、克隆,并对部分克隆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差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AVNV.用Trizol试剂抽提病毒RNA,采用随机引物和Oligo(dT)双引物法,SuperScriptⅡ反转录酶合成cDNA,并克隆于pUC118质粒上,利用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子,PCR法快速鉴定重组质粒.经筛选得到2个阳性克隆23^#、52^#,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200 bp和800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的比对分析显示,尚未有类似的序列报道,提示该病毒可能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21-425]  相似文献   
140.
将36 头盘江黄牛及其杂交牛分成12 组,采用不同的日粮,进行两期育肥试验,得到不同的增重水平和实际营养物质摄入量。用各组实际采食的干物质( DM) 、粗蛋白(CP) 、综合净能(NEmf) 与我国试行的《肉牛饲养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干物质与标准相差较多( - 6 .3 % ) 外,粗蛋白和综合净能与标准相当接近( 仅相差- 1 .5 % 和2 .8 % ) ,说明盘江黄牛及其杂交牛在育肥中的营养需要基本与标准相符,在配制日粮时,可以参考我国的《肉牛饲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