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3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林业   1061篇
农学   250篇
基础科学   88篇
  3580篇
综合类   5942篇
农作物   844篇
水产渔业   242篇
畜牧兽医   13460篇
园艺   160篇
植物保护   788篇
  2018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2192篇
  2011年   2491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2153篇
  2007年   2196篇
  2006年   1941篇
  2005年   1930篇
  2004年   1801篇
  2003年   1648篇
  2002年   1510篇
  2001年   1018篇
  2000年   1296篇
  1999年   505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185篇
  1987年   194篇
  1986年   156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165篇
  1983年   148篇
  1982年   116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78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37篇
  1976年   46篇
  1974年   43篇
  1970年   40篇
  1963年   69篇
  1960年   40篇
  1959年   44篇
  1958年   44篇
  1957年   69篇
  1954年   40篇
  1953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44匹断奶马设计两个试验来评估淀粉摄人量对断奶马生长和骨骼发育的影响.存试验1中.试验断奶马被喂给谷物为基础,高淀粉浓度(31.1%)日粮或副产品为基础,不加淀粉加沿海绊根草(Cynodon dactylon)为试验组。利用玉米油补充日粮能量浓度。能量浓度:干草是64:36.两种日粮的摄入量是一致的.摄入高浓度淀粉的断奶马的体增重(0.81kg/d)与另一组(0.67kg/d)相比显著增加(P=0.01)。高摄入浓度淀粉的断奶马的体长增加(15.5cm)与另一组(13.2cm)相比也显著提高(P=0.045).其它的身体指标测定和骨骼矿物质沉积物情况不受日粮影响。在试验期末.  相似文献   
132.
畜禽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畜禽和畜禽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及健康状况,合理选择药物类添加剂.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国家法律法规总结出了一些在使用药物类添加剂时的注意事项,在全区的养殖户中进行宣传和推广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3.
肉用种蛋鸡日粮中添加VD3对其后代性能和骨畸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来自饲喂不同 VD_3(0~4000IU/kg)水平日粮肉用种蛋鸡的鸡蛋孵化的R×R雏鸡设计6个试验,用以确定种母鸡日粮VD_3水平对其后代性能和腿畸形的影响。分别在母鸡27、41、29、36、45和52周龄时孵化其蛋,分别作为试验1、2、3、4、5和6。试验在无紫外线条件下进行。试验1和2以母鸡日粮作为处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在试验3、4、5和6中采用裂区设计,在雏鸡日粮中添加VD_3作为主区,在母鸡日粮中添加 VD_3作为副区。在试验1和2中饲喂 VD_3缺乏的日粮,然而试验3和4雏鸡饲喂4个不同水平 VD_3(0~4000IU/kg)的日粮,试验5和6雏鸡饲喂6个不同水平 VD_3(0~3200IU/kg)的日粮。在所有试验中,雏鸡体增重和胫骨灰份最大值出现在饲喂 VD_3水平最高的处理组。在试验3和6中,Ca佝偻病的发病率减少,然而在试验2和6中发现,随着母鸡日粮中 VD_3水平的增高,胫骨灰份也增加。在雏鸡日粮中随着 VD_3水平的提高,体增重和胫骨灰份增加、Ca佝偻病发病率降低。本研究的评估表明,作为日粮中 VD_3水平最大值,在母鸡饲料中添加2000IU/kg或4000IU/kg VD_3,其蛋孵化的雏鸡获得最大的体增重,饲喂3200IU/kg VD_3的雏鸡获得了最高的体增重和胫骨灰份、最低的TD和Ca佝偻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4.
本试验目的是测定日粮中牛油、玉米油和共轭亚油酸对甘油三酯中脂肪酸位置分布的影响。杂交阉公猪 (每个处理组 6头 ,n=6 )饲喂含有 1.5 %牛油、1.5 %玉米油或1.5 %共轭亚油酸的日粮 5周 ,猪屠宰后立刻取皮下脂肪组织样本 ,利用无根根霉属脂酶消化 ,通过甘油三酯的 sn- 2位置来确定脂肪酸组成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位于 sn- 1/3位置的脂肪酸。饲喂共轭亚油酸提高了 (P<0 .0 5 )总饱和脂肪酸 (SFA ,特别是 16∶ 0 )和脂肪组织脂质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浓度 ,但是降低了 (P <0 .0 5 )总的单价不饱和脂肪酸(MU FA,特别是 18∶ 1n- 9)的浓度。日粮中的共轭亚油酸使总饱和脂肪酸在 sn- 1/3位置聚集 ,同时外侧位置上的单价不饱和脂肪酸和 18∶ 2 n- 6相应比例的下降 ,相对应的饲喂共轭亚油酸的猪的脂肪的熔点比饲喂玉米油或牛油的猪高出 10℃ (P<0 .0 5 )。这些数据表明 ,共轭亚油酸日粮通过提高脂肪 sn- 1/ 3位置上的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提高了猪脂肪组织中脂质的熔点。  相似文献   
135.
性别决定是一个分级管理的过程,包括昆虫在内的不同生物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在鳞翅目昆虫家蚕中,由W染色体衍生的FempiRNA被鉴定为主要的性别决定因子,它揭示了一个独特的piRNA介导的性别决定途径。然而,家蚕性别决定的综合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昆虫发展与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的LI Z等研究发现蚕蛹蛋白BmSiwi是决定家蚕性别的关键,而不是BmAgo3。CRISPR/Cas9介导的BmSiwi的敲除导致发育中性别阻滞和部分雌性性别逆转,而BmAgo3耗竭只影响卵子发生。研究者鉴定了3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它们在BmSiwi突变蛾中显著下调。其中一种HMT是BmAsh2,引起了piRNAs和转座因子(TEs)的失调,支持了它在piRNA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BmAsh2突变导致了性别发育阻滞和部分雌性对雄性的性别逆转,以及性别决定基因Bmdsx和BmMasc的失调。其他两种HMT是BmSETD2和BmEggless,它们的突变并不影响piRNA介导的性别决定。组织学分析和免疫沉淀结果支持BmAsh2和BmSiwi蛋白之间的功能相互作用。试验数据首次提供了证据,证明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BmAsh2在piRNA介导的蚕蛹性别决定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对夏、冬两季温瑞塘河水体中病原微生物与常用指示微生物粪大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针对水环境中伤寒沙门氏菌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温瑞塘河水体中微生物污染较严重,粪大肠菌群数量高达1.10×103~1.40×107m L-1,超过60%的站位微生物污染程度超过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大肠埃希菌浓度为1.00×104~5.08×106m L-1,且这2种常用的指示微生物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不同污染程度的水体中伤寒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且夏季的检出率要高于冬季。在粪大肠杆菌浓度低于104m L-1的水样中,未能检出伤寒沙门氏菌;但水样中粪大肠杆菌浓度高于104m L-1时,伤寒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随粪大肠杆菌浓度上升而上升;当水体中粪大肠杆菌浓度超过106m L-1时,伤寒沙门氏菌的检出率达100%。本研究结果表明,常用的水环境指示微生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情况,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考虑到污染源及水体理化条件等差异。  相似文献   
137.
利用RT-PCR方法从聚乙二醇(PEG)处理的大豆根部组织中克隆了1个大豆乙烯响应因子(ERF)基因,由于其位于大豆基因组第7染色体上,故命名为GmERF7,基因座为Glyma07g02930.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含有1个237 bp长的内含子,开放阅读框(ORF)长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  相似文献   
138.
<正>大豆拟茎点种腐病(PSD)主要由拟茎点种腐病菌(Phomopsis longicolla)引起。目前主要用种子感染率来作为PSD抗性的评价方法。然而,研究者需要一种常规方法用于对一致环境下大豆基因型对拟茎点种腐病菌反应分类。本研究的目的是:1、评价所选择的大豆种质对拟茎点种腐病的反应;2、明确灌溉和2种收获制度(正常  相似文献   
139.
油菜籽中含有多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为抵御机体的氧化损伤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油菜籽来源的诸多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油菜籽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有肽类、多酚类、多糖类、生育酚和其它抗氧化成分,其中的肽类主要有三种产生方式:非消化酶酶解、消化酶酶解和发酵。针对油菜籽来源的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测定方法(化学检测)和细胞内抗氧化实验和动物实验。综述还探讨了油菜籽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为油菜籽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0.
In light of concerns over climate change and increasing levels of CO2 in the atmosphere,it is of importance to investigate soil organic matter in Mediterranean forests at a profile scale.In-depth studies of the organic fraction are also of interest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balance and to facilitate modelling of carbon fixation in forest soils.This research evaluat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verse parameters such as colour,content,and form of soil organic matter(SOM).Two Quercus pyrenica ecosystems with soils classified as inceptisols with a xeric or dry moisture regime,and developed under a Mediterranean climate in Spain,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SOM through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layers of the soil profile.The differentiating factor between the two ecosystems was slope gradient.Characterization was done using characteristics of humic substances(HS)as indicators of SOM turnover in inceptisols.Infrared analysis was used to further characterize the humic acids.As soil colour measurements are a tool for soil type classification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prediction,the relation between HS colour measured by reflection and by transmission was determin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surement techniques.Infrared analysis and colour provided evidence of a different level of stabilization of HS from both soils,and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rizons.Oxidation of humic acids was found to be greater in deeper horizons than in the surface layers.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HS colour measured by reflection and by transmission was revealed.Both soils showed a clear trend in which horizons presenting lower absorbance numbers showed higher figures of hue and value.A more marked accumulation of humified compounds was found in pedons,(the smallest unit or volume of soil that contains all the soil types),in the less steep slope.This might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physiographic position affecting infiltration behavior and exposure to runof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