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36篇
综合类   29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黔中地区水稻土的含硒量及其对糙米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娟  龙健  汪境仁 《土壤通报》2005,36(4):571-574
通过贵州开阳县水稻土硒含量特征和该区水稻硒含量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表明:开阳县水稻土水溶性硒含量高于一般水稻土水溶性硒的临界值(0.01μgg-1),这与该区的成土母质、地形等因素有关。富硒水稻土使水稻对硒的吸收增加,该县出产的稻米硒含量普遍比贵州省其它地区高,平均含硒量高于粮食硒的正常含量范围(0.04~0.07μgg-1)。水稻地上各部分含硒量存在差异,糠、秸秆中的含硒量高于糙米,糙米含硒量与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7861*,P<0.05)。  相似文献   
42.
资源保护与发展生计是喀斯特山区面临的相互联系又制约的问题。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以发展生计,保护资源为目标的发展项目。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的环境特点决定了保护与发展必须同时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将促进山区农户发展生计,农户为主体的地位是多方参与发展项目成功的首要保证。  相似文献   
43.
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我国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重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①矿区土地修复与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②矿区退化土地的物理和化学修复;③矿区污染土地的植物稳定和提取修复;④矿区污染土地的植物-微生物及动物协同修复;⑤矿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4.
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主要生理类群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分析,研究了浙江省天台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及主要生理类群。结果表明,尾矿污染区土壤几种重金属含量比非矿区土壤有明显的增加。尾矿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各生理类群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各生理类群数量均显著降低,且三大微生物以及各生理类群对尾矿污染的敏感性大小分别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可见,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参与物质转化的生理类群种类、数量及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尾矿污染区生境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功能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5.
遵化市是河北省林业重点县(市)之一,有林地面积近8万公顷。该市林木种苗业具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和北京申奥成功,林木种苗的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该市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坚持生产流通一起抓,把林木种苗生产作为一项优势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因势利导,大力扶植,走出了一条依靠林木种苗带动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一、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全市种苗面积3000公顷,占唐山市苗木总面积的75%,全市25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从事苗木规模生产,形成了经济林苗木…  相似文献   
46.
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对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植被调查及径流和岩溶水样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序为SO2-4>K 、Ca2 、HCO3->Na 、Mg2 、Cl->NO3-、NH4 >PO3-4,而径流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为HCO3->SO2-4、Ca2 >Mg2 、Cl->K 、Na 、NO3->NH4 >PO34-;岩溶地下水离子组成与径流总体相似,但岩溶地下水中HCO3-、Ca2 和Mg2 的含量及电导率明显增加高于地表径流.随着喀斯特森林群落从阔叶林群落向灌木林群落、灌草群落方向演替,其岩溶地下水中HCO3-和Ca2 比例明显减少,而SO2-4比例明显增加.岩溶地下水的HCO3-、Ca2 含量与森林覆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K 、NH4 含量与森林覆盖率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HCO3-含量是影响岩溶地下水电导率的最重要因子,其次是Ca2 ,再次是K 、Mg2 ;岩溶地下水电导率可以作为评价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47.
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碳酸盐岩溶蚀是喀斯特山区主要成土方式,研究碳酸盐岩溶蚀对喀斯特山区土壤环境保护及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类型小生境(石洞、石缝、石沟、石槽、土面、石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溶蚀试片法于小生境内进行野外溶蚀试验,观察溶蚀速率、溶蚀形态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分析溶蚀...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退化喀斯特生态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变化特征,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草地、灌木丛、灌木林和原森林4种不同演替过程的典型样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分离鉴定土壤动物,分析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的恢复过程中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微节肢动物121只,隶属2纲3目9科,土壤微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其中隐气门亚目螨、捕食性螨在不同的恢复阶段处于优势群落的地位。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铵态氮、易氧化碳对土壤微节肢动物营养功能群落结构和多样性(除均匀度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表明,退化喀斯特生态环境恢复过程对土壤微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性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P≤0.01),对于土壤微节肢动物微食物网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明土壤粒度对土霉素在土壤上吸附的影响,以性质差异显著的黑土和红壤为供试土壤,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土霉素在不同粒度的2种土壤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1)土霉素在不同粒度土壤上的吸附均分为快吸附和慢吸附2个过程,土壤类型和不同粒度的同种土壤对土霉素吸附速率存在差异,Elovich模型、双常数模型对动力学吸附过程拟合效果最好;(2)3种等温吸附方程模型都可以较好地拟合研磨度不同的2种土壤对土霉素的吸附,相关系数(R^2)在0.954~0.999之间,吸附参数kd、kf在2种土壤上均随着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因此,在研究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土壤上的吸附时选择合适的土壤粒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0.
为有效测定土壤中土霉素残留量,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以及测定潮土、红壤、紫色土中土霉素残留量的方法。土壤中土霉素残留经提取缓冲溶液进行有效提取,经过DVB固相萃取小柱纯化、无水甲醇洗脱和氮气流浓缩后,经HPLC测定。对提取缓冲液、流动相以及流动相pH值、有机相与无机相的比例以及流速等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液为Na2EDTA-Mcllvaine,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钠(pH值2.5,V∶V=10∶90),温度25℃,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350nm对3种不同性质的土壤中土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最为合适。应用本方法进行土壤中土霉素残留量的测定,土霉素含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n=9)分别为红壤0.997,紫色土0.995,潮土0.987;检出限分别为红壤0.11mg/kg,紫色土0.17mg/kg,潮土0.09mg/kg;回收率(n=18)分别为红壤80.7%~128.8%,紫色土70.5%~100.0%,潮土61.5%~103.9%;相对标准偏差(RSD, n=18)分别为红壤7.1%~28.2%,紫色土11.9%~38.1%,潮土4.1%~17.0%。本方法简便、准确,适合于测定不同土壤中土霉素残留量,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