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3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106篇
  92篇
综合类   866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842篇
园艺   222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明确板栗红粉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了温度、湿度、培养基、碳氮源、光照及pH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PDA培养基上病原菌菌丝生长初期为白色,后期菌丝中央橘粉色、边缘浅白色、具同心轮纹,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单胞、梨形、表面光滑,有横膈膜0~1个,不具有纵膈膜,隔膜处缢缩。该病原菌ITS序列与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 MN882763)的序列相似性为100%,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板栗红粉病的致病菌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阿拉伯树胶粉,氮源为蛋白胨,pH 8,温度为25 ℃,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光照条件为12 h光暗交替;产孢最适碳源为α-乳糖,氮源为蛋白胨,pH 7,温度为25 ℃,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光照条件为12 h光暗交替,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2.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精确调制光谱能量分布,研究不同光质和光周期对大豆芽苗菜生长、
总酚类物质含量及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光质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UV-B)处理显著降低了大豆芽苗菜下胚轴
长及可食率,且有利于植株水分积累;各光质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下胚轴中总酚类物质含量,其中UV-B 处理含量最高,显著
高于黑暗培养和其他光质处理;UV-B 处理子叶和下胚轴中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均显著高于黑暗培养。光周期试验
结果表明:UV-B 8 h·d-1 处理大豆芽苗菜根长最长,下胚轴长最短;UV-B 8 h·d-1 和12 h·d-1 处理下胚轴中总酚物质含量
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且均显著高于黑暗培养和其他光处理,其中8 h·d-1 光周期处理比12 h·d-1 效果更好。总体而言,
8 h·d-1 的UV-B 处理最有利于大豆芽苗菜下胚轴中总酚类物质积累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3.
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ranes,RFM)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奶牛通常在产后3-8h排出胎衣,如超过12h仍未排出,则认为  相似文献   
964.
对湘南地区烟稻轮作和不同年限烟薯套种的烟田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对微生物不同种群的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薯套种在10年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均为递增趋势,10年以后又呈递减的变化趋势,通过与水稻轮作,烟田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又呈明显增加;烟薯套种中随着套种年限的延长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呈明显的递增状态,通过与水稻轮作,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对微生物量C/N分析结果表明,烟薯套种10年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均呈递增趋势,在10年以后为递减趋势;烟稻轮作相较烟薯套种明显使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增加.  相似文献   
965.
[目的]比较7种中药复方体外抑菌试验结果,筛选猪大肠杆菌的最佳抑菌组方,为临床用药及开发中兽药制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煎法制备中药复方水提物,分别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管碟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7个中药组方以复方1和复方3抑菌效果较好,MIC值和MBC值均为15.63mg/ml和62.5mg/ml;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20mm和17.99mm,抑菌强度中敏,其他几个组方相对抑菌效果较差.[结论]七个组方对猪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以复方3为最佳组方.  相似文献   
966.
驴乳脂肪含量低,变异幅度大,分散度高。本文根据对新疆岳普湖县、巴里坤县全舍饲和放牧加补饲条件下驴乳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以及对加工企业收购驴乳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约有20%的生驴乳乳脂率低于0.5%。为了充分利用驴乳资源,保证主产品"驴乳粉"的质量,并顺应特殊消费人群(心脑血管病、肥胖症、胆石症等患者)对低脂食品/饮品的需求,建议在《新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驴乳粉》中,对"驴乳粉"的脂肪指标要求仍维持≥8%;增设"低脂驴乳粉"品种,其脂肪指标要求为3%~5%,蛋白质指标要求为≥非脂乳固体的16%,其它指标项目及要求和"驴乳粉"相同。  相似文献   
967.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内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以及添加吡啶羧酸铬对其的调控作用。选用体重相近[(20.75±1.88)kg]的波尔山羊4只,采用自身对照,分3期试验,分别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对照组山羊在空调房中饲喂,温湿指数(THI)在70以下,处于非热应激状态;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山羊在室温动物房中饲喂,2组THI无显著差异(P>0.05),达79以上,处在相似的热应激状态。加铬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含量为0.2 mg/kg饲粮)。每期试验14 d,在试验的第13天采集瘤胃液,测定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热应激可以显著降低奶山羊瘤胃内pH(P<0.05),显著提高瘤胃内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乙酸/丙酸(P<0.05)。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后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奶山羊瘤胃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显著降低瘤胃丙酸浓度(P<0.05),对瘤胃pH、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使瘤胃pH显著降低,显著增加了VFA浓度,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饲粮添加吡啶羧酸铬可调节瘤胃VFA浓度,对热应激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尿路成像(CTU)联合CT动脉成像(CTA)在诊断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肾脏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泌尿系统平扫、CTA扫描、增强扫描及CTU扫描,获得CTA及CTU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结果 30例患者中肾脏肿瘤10例,先天性畸形5例,肾脏结石6例,肾结核6例,肾盂旁囊肿3例。CTA可以显示肾血管性病变;CTU可以检出集合系统病变,如结石、肾孟旁囊肿、集合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等。结论 CTU后处理技术可清晰直观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结合常规轴位图像可准确显示肾脏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U联合CTA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肾血管系统和肾集合系统,为肾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临床外科手术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9.
以陇亚14号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浓度(5、10、15 mL/L)的盖草能处理,然后对其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利用qRT-PCR检测盖草能靶标基因AccA在不同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最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均匀喷施10 mL/L盖草能药剂对陇亚14号相对安全,对植株虽有药害但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生长,喷施5 mL/L盖...  相似文献   
970.
对近十年内蒙古主产的6 800 份蔬菜样品的农药残留超标状况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内蒙古产地蔬菜主要以绿叶菜类、茄果类和瓜类为主,其产量占蔬菜产量的70%;随着2003 年以来蔬菜
检测数量的逐年增加,内蒙古产地蔬菜质量安全状态从快速下降期、规律波动期进入到了持续稳定阶段,
各种类蔬菜的质量安全水平差异化明显。其中占主产蔬菜55% 的茄果类蔬菜、瓜类和豆类蔬菜农药残留
超标率多年变幅低于2%,平均超标率为1.1%、1.6% 和3.1%,属于质量稳定型蔬菜;占主产蔬菜30% 的
绿叶菜类和白菜类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虽呈年度降低趋势,但多年徘徊在7%~10%,属风险主体型蔬菜;
根菜类和甘蓝类蔬菜(占主产蔬菜15%)农药残留超标时间不可预见,超标率在某些年份大于5%,变幅
超过15 个百分点,这部分蔬菜为随机风险型蔬菜。超标的农药相对集中并表现出超标概率风险的种类间
差异。70% 的农药间歇性超标,超标概率低于5%;20% 的传统农药经常超标,超标概率大于30%。有机
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超标风险整体呈年度降低趋势,而一些新型含氮类农药、高效拟除虫菊酯类
农药残留超标风险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