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8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184篇
基础科学   89篇
  97篇
综合类   1170篇
农作物   130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508篇
园艺   199篇
植物保护   8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滇西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鉴定、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f. simpex Sealy)褐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调查与室内分离、鉴定及接种试验,对腾冲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科)的拟盘多毛孢属茶褐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guepini。该菌种在人工针刺接种条件下均能在大棚内表现出典型症状。并将发病叶片再分离,得到同样的病原。该菌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20~25℃,最适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30℃,最适28℃。该病菌在pH4~8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5~6,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最适pH5。该菌对生长势弱或有伤口的植株有很强的致病性,并为红花油茶褐斑病病原学、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2.
棉花抗蚜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可溶性糖含量与棉花抗蚜性的关系,在室内人工接蚜为害和田间自然蚜群两种条件下,测定不同抗蚜性棉花品种受棉蚜为害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棉蚜为害时,抗性品种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性品种,棉蚜为害胁迫后,抗蚜棉花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感蚜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可溶性糖与棉蚜若蚜历期呈正相关,与内禀增长率呈负相关。本研究说明可溶性糖含量对棉花的抗蚜性有一定的影响,转基因棉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常规棉品种可能是导致非目标害虫棉蚜猖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43.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叶片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冬小麦品种西农961、小偃6号、陕229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干旱条件下冬小麦不同品种冠层叶片衰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冬小麦不同品种叶片衰老特性存在差异。与西农961和小偃6号相比较,陕229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且降低趋势最缓慢;3个品种在开花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开花后第12 d达到最大值,其中陕229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灌浆中期降低速率较为缓慢;陕229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灌浆后期较高,降低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整个灌浆期间陕229的丙二醛含量最少,膜质过氧化程度最低,叶片衰老程度最慢。  相似文献   
944.
用石斛象甲上分离出来的两株蜡蚧轮枝菌菌株Ⅰ和菌株Ⅱ,采用Hall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其致病性和对烟蚜的毒力。结果表明:在10~8孢子/ml浓度下,石斛象甲的喙、足在5d后有菌丝产生,8d后虫死亡,虫体表面布满菌丝。其中菌株Ⅰ致病性最强,其LC_(50)在24~96h明显小于菌株Ⅱ;120h时,菌株Ⅰ的LC_(50)为3.27×10~5孢子/ml,菌株Ⅱ的LC_(50)为1.32×10~5孢子/ ml。在同一数量级(10~7、10~6、10~5),菌株Ⅰ的LT_(50)最短;两菌株在120h内都能使大量烟蚜感染致死,且随着孢子浓度的增加LT_(50)都减小。研究表明从石斛象甲上分离出来的蜡蚧轮枝菌对石斛象甲具有致病性,对烟蚜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45.
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即出生后至14日龄和仔猪断奶前后的时间内。腹泻导致仔猪成活率低、饲料转化率低、增重慢等,严重影响了养猪经济效益。是一个长期困扰养猪业而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2010年1月-2011年10月,对该县35户养猪户调查显示,各猪场仔猪的腹泻率一般在20%左右,死亡率在2%~4%左右,有些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猪场,断奶后仔猪的腹泻率可达到70%~80%,死亡率达到15%~20%。  相似文献   
946.
镉胁迫对山刺玫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镉(Cd)胁迫对山刺玫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为山刺玫修复土壤Cd污染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的镜泊湖熔岩台地内的山刺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d胁迫对山刺玫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山刺玫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山刺玫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低浓度Cd胁迫下均有所提高,说明山刺玫对Cd具有较强的抗性;但高浓度Cd胁迫下,山刺玫上述各指标均有所降低。[结论]山刺玫对Cd胁迫具有较高的抗性,可进一步探讨其能否成为修复城市Cd污染土壤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47.
[目的]为泥鳅的人工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试验,测定不同温度(15、20、25、30℃)及不同pH值(5、6、7、8、9)下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pH值的升高,泥鳅的存活率及摄饵量的变化均也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论]泥鳅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6~28℃,最佳pH值为6.6~7.2。  相似文献   
948.
万丽  侯志广  李丽春  马晓亮  马腾达  逯忠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80-15581,15649
[目的]为烟嘧磺隆的使用及正确评价其在环境中的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试验室培养方法,研究不同缓冲溶液和初始浓度对烟嘧磺隆水解的影响。[结果]pH和初始浓度对烟嘧磺隆水解速率的影响很大。在中性条件下烟嘧磺隆的水解最快,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次之,二者的水解半衰期均未超过10 d,在碱性条件下水解较慢,半衰期为20.5 d;当缓冲溶液pH为5时,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烟嘧磺隆的水解速率减慢,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57、5.91、7.7 d。[结论]烟嘧磺隆水解受酸碱性影响较大,不同初始浓度对烟嘧磺隆水解速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49.
目前栽培的小麦品种,新春6号,永良15号。春性品种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发育形成结实器官,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过春化。  相似文献   
950.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含量最佳因素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碱熔法处理土壤样品,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土壤中氟的含量,确定了TISABⅡ为最佳离子强度剂,通过单变量方差分析筛选出了土壤中F测定的最佳因素TISAB用量15.00 mL,加热温度600℃,盐酸用量6.00 mL,澄清时间为20 min.通过对质控样进行验证实验和加标回收实验,证明该条件准确可靠,对土壤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