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27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传统农业中利用芝麻作为开荒作物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田种植方式,在南方红壤新垦荒地以芝麻作为先锋作物,大豆和玉米作为对照,调查不同作物对后茬作物玉豆和萝卜产量、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田间杂草的影响。【结果】新垦荒地种植芝麻对后茬玉豆和萝卜单株产量增产率分别为44.25%和148.48%;对土壤p H、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有增加效应,使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减少了89.93%和47.95%;种植芝麻后未发现原生境中的杂草粗耳草,但出现优势杂草凹头苋和三叶鬼针草;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受后茬作物种类的影响差异较大,其中芝麻-自然长草处理杂草种类为5.67种,与芝麻-萝卜处理11.67种和芝麻-玉豆处理10种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杂草的地上部净质量为萝卜(1 639.13 g·m~(-2))玉豆(976.89 g·m~(-2))自然长草(944.13 g·m~(-2));芝麻-长草与长草-长草处理相比,杂草种类由4种增加到5.67种,但杂草生物量由2 698.6 g·m~(-2)减少到944.13 g·m~(-2)。【结论】芝麻可以提高后茬作物产量,对杂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适宜作为开荒作物。芝麻凋落物和残茬易腐解,导致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增加,这可能是后茬作物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
多效唑(PP333)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田试验研究了喷施75-100 mg/l的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表明花生初花后26天喷施多效唑对花生的生物(鲜)重、豆荚(鲜)重、株高等农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收获时花生鲜果重与植株生物量鲜重的直线回归方程相关性分别为:多效唑:y=0.0240+0.3919x(r=0.0402),对照:y=0.2587+0.2680x(r=0.0485);株高与生物量相关性分别为:对照y=0.0426+0.8411x(r=0.0070);多效唑:y= -0.1126+9.4824x(r= -0.0045);从对照(CK)与喷施多效唑100 mg/l处理组相比,结实率从40%提高到63%,有效荚由9.00±3.62个/科增加至21.33±2.84个/科,理论产量由347.22±86.82 kg/666.7m2增加到723.08±76.38 kg/666.7m2,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所有施用多效唑的处理均促进干物质向荚果分配,使单株结果数及产量显著增加,而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  相似文献   
43.
为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及筛选抗虫茶树品种提依据,以品种园内6个茶树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采用平行跳跃法对不同茶树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差异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各个茶树品种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虽有相似性,但不同茶树主要天敌与害虫、多样性指数的动态趋势、茶丛不同层次的节肢动物类群等是有差异的。其群落天敌个体数与害虫个体数的比值最高品种为‘乐昌大叶白毛’;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平均值较大品种是‘云大淡绿’。茶丛上层的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茶丛不同层次节肢动物多样性存在着差异。‘云大淡绿’、‘英红10号’等茶树的茶丛上层物种数较多;在茶丛的下层,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多品种是‘碧云’。  相似文献   
44.
连续两年对恩平市境内12个镇双季稻田越冬期的冬闲田、犁冬晒白田、冬种蔬菜、冬种马铃薯和冬闲田田埂等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生境的主要节肢动物群落进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5类样地越冬期的主要节肢动物均以蜘蛛为主要优势种类,而鳞翅目(成虫)则成为冬种蔬菜的优势类群,5类样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2005~2006年度越冬期的冬种蔬菜样地、冬种马铃薯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密度一类群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生境;冬种蔬菜以及冬闲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较高,分别为1.8659±0.1037和1.5909±0.0938,而密度一类群指数(DG)则以蔬菜样地最大(7.5950±0.0476)。2006~2007年度越冬期与上一年度调查结果基本相同,其中蔬菜样地与田埂的日值较高,分别为1.7825±0.1454、1.1379±0.1015,冬种蔬菜的DG值最大,为11.2103±0.3512,表明冬种蔬菜对DG值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冬闲田与冬种马铃薯的Sorenson相似性系数(S1)最高,而犁冬田、田埂的S,则相对较低;犁冬田与冬种马铃薯田的Whittaker相似性系数(S2)最高,经作田与冬种马铃薯田的相似性系数S:则最低。结果表明犁冬田的各生物多样性明显差异于冬种田,冬种蔬菜对提高稻区生物多样性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利用浮游藻类评价梧州地区主要江河水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常规监测,对梧州地区主要江河水的浮游藻类进行了显微镜检,共获得藻类7门57个属。结果表明,主要城镇下游断面水样中藻类数量比上游多。氨氮浓度越高的河流,断面水样中藻类数量就越多,耐污藻类所占比例也越高。依据不同耐污类型和所占比例的高低,把河流划分为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共四个有机污染带  相似文献   
47.
以大豆、黑麦草和南瓜为材料,运用盆栽实验,通过3种植物的单作和间作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不同种植方式均对根际土壤中PCB浓度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其中植物单作的去除率比CK提高了10.4%~17.0%,植物间作的去除率比CK提高18.4%~23.9%。南瓜-大豆体系中的大豆根的蓄积浓度显著差异高于其他处理,而与大豆南瓜间作方式下黑麦草根蓄积浓度均比其单作显著提高,大豆-南瓜和南瓜-黑麦草间作系统中的大豆和黑麦草根中PCB蓄积浓度也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间根际土壤的pH、Eh、电导率的差异性规律性不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PCB去除率与植物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Eh和电导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8.
通过4个水稻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水稻植株Cd积累和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水稻的根系是吸收Cd的主要器官,也是Cd的主要储存场所,无论在水稻分蘖期还是成熟期都很明显;在水稻成熟期,籽粒(糙米)中Cd的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器官,水稻植株器官中Cd的分布情况大致为:根〉鞘>叶>茎>糙米,但随着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根据4个水稻品种在成熟期的植株Cd积累量的分析,9311是植株高累积Cd的水稻品种,Jia-48和Jia-51的糙米中Cd的积累很低;水稻品种间对于Cd的吸收和累积能力有显著的差异,但水稻类型间(粳稻与籼稻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不能按照水稻类型来选育糙米中低Cd积累品种,应针对品种选育出糙米中低Cd积累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9.
以大豆、黑麦草和南瓜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3种植物的单作和相互间作的不同种植方式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效应与机理。结果表明:(1)PCB去除率与土壤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78和0.929(P〈0.01),推测这两类酶可能参与了PCB的生物降解过程;(2)PCB去除率与土壤真菌密度呈显著相关(r=0.797),而PCB去除率与土壤细菌及放线菌密度相关不显著;(3)在本实验条件下,微生物因素对土壤PCB的降解起主导作用,非灭菌土处理的土壤PCB去除率比灭菌土相对应的对照高出17.7%~30.75%;(4)根系分泌物能显著强化微生物的降解功能,添加黑麦草和大豆根系分泌物处理的土壤PCB去除率分别比只加营养液的对照高出21.4%和24.9%。  相似文献   
50.
5种典型热带引种园林植物幼苗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广州地区5种常见引种园林植物的苗木,包括凤凰木、塞楝、大叶榄仁Terminalia catappa、马占相思、铁刀木作为材料,采用人工气候箱进行1℃、9℃、17℃、25℃连续18 d的不同程度冷冻处理,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树苗生长发育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抗冻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树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塞楝和马占相思上升比凤凰木、铁刀木、大叶榄仁慢;低温胁迫的各种苗木叶片内的脯氨酸大于对照组,其中马占相思的脯氨酸增加率最大;除塞楝外各种苗木POD活性先是缓慢升高,然后随低温胁迫程度加快升高;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推算塞楝和马占相思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8.99℃、7.62℃。抗寒性综合评价表明,5种苗木的抗寒能力排序为马占相思>塞楝>铁刀木>凤凰木、大叶榄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