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53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2篇
  17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传统的李树育苗,是当年春季播种,待出苗后7—8月份进行芽接,第二年秋季方可出圃;我们根据李树的生物学特性,经过实践,摸索出一条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出圃的李快速育苗技术,主要措施有: (1)种子催芽。入冬后,将毛桃种子与湿沙混和进行埋土层积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放在室内催芽,待种子有裂缝时即可播种,若砸出桃仁再播,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2.
李树要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栽培目的,应选择较好的立地环境;秋冬季节果园扩盘深翻施基肥、合理整形修剪和夏季拉枝对促进李树早结果和早丰产具有显著效果;花束状果枝是成龄李树主要结果部位,加强李园栽培管理,不仅可以增强花柬状果枝的结实能力,提高李树产量。而且可以延缓花束状果枝结实能力减退的速度,保持李树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3.
连翘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及造林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连翘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及其造林方式、提高坐果率技术等,以期为连翘育苗和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4.
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效率对供水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低、中、高3个供水水平(4 050、4 500、4 950 m3/hm2)与玉米密度(5.25、6.0、6.75万株/hm2)处理下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在同等种植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总产量及间作组分产量均随供水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加趋势,中种植密度高供水水平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同等种植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耗水量随供水量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高种植密度处理在供水水平提高时,耗水量的增幅显著下降,高种植密度处理中下降最为显著;中种植密度与中供水水平处理组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豌豆间作玉米的WUE,可达到2.24 kg/m3.  相似文献   
95.
苗木蘸泥浆多植法主要适用于裸根苗木的移植,可用于苗圃移植苗木、城市园林绿化及山区的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96.
合理开发利用香椿资源积极发展香椿多功能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平均气温低、土壤含盐量和pH较高、光照资源充足的生态资源特征,根据香椿的栽培学生态适应性,提出了合理开发香椿资源,发展菜材兼用香椿栽培的意义,认为适合推广的栽培模式主要有日光温室矮化密植灌木型蔬菜栽培、农村庭院经济栽培、香椿与其他蔬菜间作栽培和退耕还林生态林培育等。  相似文献   
97.
种植苜蓿对黄绵土表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对定西黄绵土多年苜蓿地与传统耕地的表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种植苜蓿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在土壤表层的累积,减少了土壤表层有效硫的损耗,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累积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0~10cm土层内,而且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耕地中的速效氮主要以NO3^--N为主,而苜蓿地中NH4^ -N和NO3^-N的含量差异不明显。长期种植苜蓿对土壤表层全磷、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影响甚微。苜蓿地表层土壤的坚实度显著高于耕地。苜蓿根系的穿插有利于打破由于长期耕作造成的犁底层,而对整个土体的土壤容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8.
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柴强  黄鹏  黄高宝 《草业学报》2005,14(5):105-110
通过根箱试验,研究了玉米间作蚕豆和玉米间作鹰咀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出苗60 d时,玉米、蚕豆复合群体中的玉米地上生物产量高于单作38%,增产显著;与鹰咀豆间作的玉米地上生物产量高于单作4%,差异不显著,间作蚕豆和鹰咀豆地上生物产量较单作显著降低.与单作玉米相比,玉米鹰咀豆间作后根际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玉米间作蚕豆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单作差异不显著;玉米鹰咀豆间作对细菌产生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玉米间作蚕豆,对真菌产生的根际效应与细菌相反.间作对放线菌、微生物总数产生的根际效应显著高于单作,间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作.土壤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间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单作是弱化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大扁杏适应性强,具有抗寒、抗旱、耐贫瘠、易于管理的特点,是一种具有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树种.本文从大扁杏园建设、种植、整枝、土壤、化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入手,为高产、优质、高效的大面积栽培提供了一套关键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0.
陆地总初级生产力(GPP)是全球碳循环和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参数,基于遥感方式是目前陆地生态系统GPP估算的主流方法。为了准确估算全球和区域尺度的陆地GPP,本文通过分析叶绿素荧光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理论,在GPP-SIF经验线性估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影响植被光合能力和影响冠层SIF发射的因素,构建了适用于未出现严重长期外界胁迫的基于近红外荧光的GPP估算理论模型。结合GOME-2 SIF产品、FLUXNET2015数据集中实测GPP和MODIS相关产品,在不同类型植被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所有植被类型上的估算精度较经验线性估算模型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本文模型能较好地体现出不同植被类型GPP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全球尺度上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