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6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8篇
  31篇
综合类   207篇
农作物   39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为了对一例犬撞伤进行诊断及治疗,笔者根据患犬的病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放射学检查)结果做出判断,确诊患犬为膈疝并伴随骨折,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经治疗后,患犬病情逐步得到改善。10 d后拆线,5个月后电话回访患犬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对16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葡萄糖、酮体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的活性进行动态跟踪检测,以探讨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酮体等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指标间的动态相关性,揭示奶牛酮病的高发时间以及与血酮、血糖等酮病指标相关性密切的肝功能指标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奶牛肝功能损伤出现在血酮、血糖出现异常之前;被检酶的峰值出现在产后14d,而血酮峰值出现在产后28d,血糖最低值出现在产后35d;亚临床酮病牛各项指标处在异常范围的时间较长,机体对许多被检指标调节缓慢且不稳定;在非酮病、亚临床酮病牛GGT和血酮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ALT、AST与血酮、血糖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揭示了肝脏功能损伤在前、酮病发生在后的时序特征,反映出肝脏功能与酮病发病机理之间的联系。因奶牛酮体含量在产后2—6周较高,3-4周最高,此期是监控酮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3.
茶叶产业开发是实现脱贫攻坚、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其兴盛繁荣,须有茶农参与。本文基于黄金茶产业开发的971份茶农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茶叶市场价值认知和产业扶贫项目特征4个维度探讨茶农参与茶产业扶贫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茶农所处地区、受教育程度、从业时间、贫困程度、独特品质认知、市场需求认知、技术难度认知、劳动力数量、打工收入占比、产业扶贫项目自由度及补贴强度等因素是茶农参与茶产业扶贫的参与意愿和参与方式的相关影响因素,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茶独特品质宣传、降低茶产业开发技术难度和提升茶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14.
泌乳反刍动物乳蛋白的合成机理及调控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蛋白含有机体几乎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乳蛋白的消化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活性肽,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营养保健性物质,人类对其消费量很大。不过,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乳腺乳蛋白的合成能力不同,乳蛋白的产量也有所变化。有报道奶牛将日粮氮转化为乳中氮的效率不高,一般为15%~30%,造成日粮中氮的大量浪费(Bequette等,1998)。然而,  相似文献   
115.
以1984年和2014年生产的茯砖茶为材料,分别对其感官品质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多糖、总黄酮、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年茯砖茶与2014年的茯砖茶相比,茶多酚、水浸出物和茶红素含量均显著减少,降幅达30%以上;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总黄酮和茶黄素下降幅度在18.80%~26.75%;可溶性总糖和茶多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未达显著水平;而茶褐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增幅35.6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1984年的茯砖茶汤色红棕,陈香显著,滋味醇和。  相似文献   
116.
施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通过对茶园土壤进行有效施肥,使茶园土壤保持较高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有效控制污染,维护茶园生态环境,一直是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科研工作者有关施肥与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施肥措施与土壤肥力因子、微生物指标、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今后茶园施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7.
黄静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55-155,157
介绍蔬菜在棚室栽培下土壤、空气湿度、温度、寄主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大棚蔬菜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对4个引进的黑木耳菌株H5、H10、H15和H24菌丝开展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其在贵州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拮抗试验、温度试验、pH试验、碳氮源筛选和最佳碳氮源组合正交试验得出:供试菌株分为2类,适宜温度为30~35℃,适宜pH范围为5~6,最佳碳源和氮源为麦麸浸提液和玉米浆,最佳液体基础培养基为木屑浸提液23g、麦麸浸提液10g、玉米浆1g、豆粕粉5g、KH2PO4 1g、MgSO4·7H2O 0.5g、维生素B1 0.1g、去离子水1000mL。  相似文献   
119.
文章根据番茄形态上的分类,专门就矮生类型番茄品种的特性及其育苗技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论述,从而为番茄生产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0.
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湖南红茶特征滋味化学成分,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红茶代表性样品和典型外省样品,采用电子舌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对红茶样品滋味进行评定及化学成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可视化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了不同嫩度等级和不同滋味类型湖南红茶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多酚、茶褐素、氨基酸组分总量、鲜味氨基酸、茶氨酸、茶黄素等含量可作为区分湖南红茶和外省红茶的主要滋味成分,其中糖组分总量、葡萄糖、麦芽糖、茶黄素等含量湖南红茶显著高于外省红茶。(2)一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含量普遍较低,除氨基酸、茶褐素外,其他主要滋味成分均显著低于二级茶样;二级湖南红茶茶汤中滋味化合物在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上表现突出;三级湖南红茶以儿茶素组分总量、糖类化合物、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以茶多酚、氨基酸、茶褐素等成分含量相对较低。(3)“甘鲜味”茶汤中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总量、非酯型儿茶素、EGC、茶黄素显著低于“略苦(浓)”茶汤。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红茶产品的分类鉴别和滋味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