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奎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5年来奎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以期为该区域资源管理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1975年和2000年的TM 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谢高地的评价方法分析了25年来奎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特征.[结果]1975~2000年,奎屯河流域耕地、城乡建设用地、盐碱地和沙地有所增加,其他林地、草地、水域和沼泽的面积均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1975年的3 108.68×106元减少到2000年的2 953.91×106元,减少量为154.77×106元,减少率为4.98;;[结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说明该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将来区域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评价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效果,将小流域生态足迹分为生物资源账户生态足迹、能源消费账户生态足迹、污染消纳账户生态足迹3部分,从而为建设生态清洁小...  相似文献   
13.
入侵昆虫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贸易的加速发展,入侵物种对农林业、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基因组学研究为阐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分子机制与生态适应性过程以及研发新型防控技术提供了新手段、新平台与大数据。本文综述了入侵昆虫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基因/基因家族、转座子/重复序列等基因组信息在决定昆虫入侵性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探讨了基因组学研究在助力害虫RNAi、昆虫不育技术(SIT)、化学生态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潜力,并展望了基因组学研究应用于入侵昆虫综合防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鱼腥草绿色健康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当阳鱼腥草产业比较效益突出,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但由于缺乏绿色技术标准导致生产上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集成一套鱼腥草绿色健康高效栽培技术,以推动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黄冈市经历了基层清查工作滞后、普查对象数目多、地域面积大空间分布广、软件功能故障等一系列困难,各级普查工作人员迎难而上、倒排工期、加派人手、按时保质完成了数据采集、多级审核、产排污核算、汇总比对、成果总结等任务。为此,回顾总结了黄冈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形成的特色亮点工作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重测序的陆地棉InDel标记开发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迷  汪念  沈超  黄聪  温天旺  林忠旭 《作物学报》2019,45(2):196-203
碱基插入/缺失(InDel)是基因组中丰富的遗传变异形式。InDel以其密度高、易于基因型分型等优点成为分子标记开发的理想来源。本研究利用262份陆地棉品系重测序数据鉴定的InDel位点,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设计了3206个InDel标记并挑选均匀分布的320个标记进行验证。320个标记筛选出87个多态性标记,多态性率为26.88%。利用多态性标记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6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共检测到160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0836~0.3750,平均值为0.3073;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0874~0.5000,平均值为0.3876,表明我国陆地棉遗传基础相对狭窄。群体结构分析将262份陆地棉品系大致划分为2个亚群,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之基本一致。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对6个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检测到65个关联位点(P 0.01),各位点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2.57%~8.12%。本研究旨在利用重测序数据开发全基因组范围的可用于凝胶检测的InDel标记,为棉花种质资源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便捷工具。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制备DRV p18蛋白单克隆抗体。试验通过原核表达并纯化DRV p18重组蛋白,经BCA蛋白浓度测定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获得的p18单克隆抗体通过ELISA、IFA和Western blot试验进行鉴定,并将杂交瘤细胞腹腔注射小鼠获得单抗腹水,通过Western blot试验验证其特异性。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p18蛋白浓度为1.37 mg/mL,经过三轮亚克隆获得4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3、2C4、4A2和4D4,亚型鉴定1E3和4D4重链为IgG1型、2C4重链为IgM型、4A2为IgG2b型,轻链均为κ型;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使感染DRV的BHK-21细胞发出特异性荧光,并在18 ku处存在特异性条带;4D4腹水ELISA效价为1∶409 600,Western blot效价达1∶102 400,IFA效价为1∶51 200;4D4与DRV反应,而不与其他禽源常见病毒反应。研究成功制备了抗DRV p18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探究p18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柑桔大实蝇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及要点。农业防治技术包括处理“三果”、 翻土灭蛹、高接换头、消灭混杂;化学防治技术包括糖醋毒液诱杀成虫、全园喷雾药杀成虫、地面封杀成虫;物理防治技术有释放辐照不育虫,二是频振灯诱杀 并分析了柑橘大实蝇防治失利的原因及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为我国柑橘类的重要害虫,其人工饲养技术尚未突破,虫源主要从野外收集并于室内保蛹。而短期低温冷藏对其蛹发育的延迟效应尚不明确。作者研究了柑橘大实蝇0级蛹在10℃下短期冷藏后,对1级蛹、2级蛹、3级蛹和4级蛹发育的延迟效应。结果表明:10℃冷藏处理0级蛹0d、29 d、35 d、40 d、45 d后,1级蛹、2级蛹、3级蛹和4级蛹,蛹级高峰延迟天数分别符合线性关系y = 0.5195x -1.6813(R2 = 0.9104)、 y = 0.4605x - 1.7231(R2 = 0.8668)、 y = 0.6888x -1.9274(R2 = 0.9058)、 y = 0.6773x - 3.9843(R2 = 0.6841)。成虫羽化高峰期延迟天数符合线性回归方程:y = 0.4135x – 2.1222(R2 = 0.7616)。冷藏40 d和45d时, 羽化率显著下降。柑橘大实蝇0级蛹在10℃冷藏35d时,1级、2级、3级和4级蛹高峰分别可延迟15d、15d、24d和15d。本文结果可为柑橘大实蝇蛹的保存和成虫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拟南芥抗灰霉病相关基因AtSEC14的功能,本试验构建了AtSEC14基因的反义RNA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其转化拟南芥野生型Col-0中;利用潮霉素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获得了阳性转基因植株。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在转基因株系中未检测到AtSEC14基因的表达,说明该基因反义RNA载体的转入能特异影响AtSEC14基因的表达,表明试验所获得的转基因植株是AtSEC14基因的反义RNA转基因植株。对所获得的反义RNA转基因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发现反义RNA转基因植株对灰葡萄孢的敏感性增强,表明AtSEC14基因在拟南芥抗灰葡萄孢过程中起正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