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224篇
农学   201篇
基础科学   188篇
  173篇
综合类   1528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132篇
畜牧兽医   759篇
园艺   284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云南通海蔬菜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云南省蔬菜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云南省通海县蔬菜区土壤样品和蔬菜样品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评价环境质量。[结果]蔬菜种植区大部分土壤中Pb、Hg、As、Cr含量在评价标准范围内,个别区域Cr含量在警戒线范围内。总体上,土壤Pb、Hg、As、Cr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小于0.70,污染等级属于安全级别。土壤农药残留检出氯氰菊酯和氯氰戊酯浓度分别为0.063 6、0.017 4 mg/kg。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百菌清浓度0.037 mg/kg。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国家标准(4 mg/kg)。[结论]通海县蔬菜地土壤环境和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2.
为探讨新疆棉田地下滴灌方式下土壤速效磷空间分布的规律,在棉花不同生育期采用 0.5 mol/L NaHCO3浸提-钼蓝比色法,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测定棉田土壤速效磷(Olsen-P).研究分析后认为:垂直方向上,在棉花各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呈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棉田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 ;水平方向上,棉田各土层土壤速效磷的变化呈随着与滴灌带距离的增大而缓慢增加的趋势;随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水平方向土壤速效磷变化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3.
试验结果表明:空间诱变甜椒的3个营养品质性状(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在M3代的变异趋于稳定,株系内的株间变异均小于株系间变异,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在群间的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群间的差异显著;维生素C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糖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呈显著正相关。宜筛选单株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适中的株系。优选的株系为A6、A7、C7、B2、B6、B1、A5、C5、B7、C4、A3、B5、A4和C6。  相似文献   
124.
 采用生化检测法(酶快速检测)和生物检测法(敏感家蝇检测)检测分析了球孢白僵菌孢子悬乳剂、孢子悬乳剂与1%(W/V)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剂(EM1)、孢子悬乳剂与3%(W/V)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剂(E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50%抗蚜威在田间甘蓝叶片上的残留。抑制率检测结果表明,纯菌剂处理后的抑制率低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50%抗蚜威化学农药的抑制率。敏感家蝇法检测结果表明,纯菌剂、混配剂I(EM1)饲喂后家蝇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50%抗蚜威、3%(W/V)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混配剂II(EM2)饲喂后家蝇的累积死亡率则略高于其纯菌剂。因此,在菌药混用中,低剂量药剂的加入对残留的影响不明显,而高剂量的化学农药的加入则会引起残留的出现。由此表明,球孢白僵菌孢子乳悬剂及其与低剂量的吡虫啉混配剂在蔬菜上无残留现象存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5.
广西柑桔叶片铜、锌、铁、钙含量测定与营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广西柑桔主产区农场果园的85份柑桔叶片样品进行铜、锌、铁、钙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铜含量在0.9~72.2m g/kg之间,平均10.35m g/kg;锌含量在9.9~45.9m g/kg之间,平均24.2m g/kg;铁含量在93.1~631m g/kg之间,平均237m g/kg;钙含量在1.35%~5.29%之间,平均3.15%。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铜、锌、铁、钙4种营养元素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锌和铁呈显著正相关;铜和锌呈正相关,互为协合作用;铜和钙、锌和钙均呈负相关,且互为拮抗作用。通过叶片分析了解柑桔树体养分状况,能为开展合理化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6.
转基因植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从不同生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 N A分子,然后导入植物细胞基因组中,使新的基因在植物细胞内整合、表达,并能通过无性或有性增值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由此获得基因改良植物,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转基因植物技术及其产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是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我国农业科技手段的更新换代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  相似文献   
127.
利用电子克隆获得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StSAG)的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衰老相关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 062 bp,包含一个56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6个氨基酸;StSAG的等电点为7.20,为亲水叶绿体蛋白,无信号肽,有12个磷酸化位点,在N末端有一个较短的伸展肽段.StSAG与茄科植物烟草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28.
以提取黄酮后的沙溪蜜柚果皮残渣为原料,考察了p H、微波功率、料液比及提取时间对果胶得率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p H 1.0、微波功率250 W、料液比为1∶35(g∶m L)、提取时间为2.5 min,在此试验条件下果胶得率达到26.36%,与模型预测值26.23%的相对误差为0.50%,表明该试验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提取结果。所得产品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6.90%,含水率为10.30%,说明该方法可用于提取沙溪蜜柚果皮残渣中的果胶。  相似文献   
129.
【目的】分析单、双铲深松作业效果及评价方法,为提高耕作质量和减少能源消耗的深松作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箭形深松铲为对象,在模拟大田土壤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室内土槽研究了单、双铲深松作业效果及评价方法,提出了土壤硬度变化系数、土壤体积膨松系数、单位松土带宽度耕作阻力系数和土壤相互扰动系数等4个评价指标。【结果】(1)单、双铲深松作业后的平均土垄高度差分别为7.342cm和6.492cm,双铲比单铲的平均土垄高度差减少11.58%,说明双铲深松后的地表平整性优于单铲,且深松铲间距是影响土壤体积膨松程度的主要因素,其对深松后土壤形成的垄形与坑形有重要影响;(2)在土壤扰动区域内,当深松深度为3~17cm时,双铲作业的土壤硬度变化程度较单铲显著,当深度为17~30cm时,单铲作业的土壤硬度变化程度大于双铲;(3)深松单位松土带宽度时,双铲的平均耕作阻力为单铲的0.668倍,较单铲减少69.31N,双铲的能耗较单铲减少33.2%;(4)双铲的土壤相互扰动系数为1.170,深松铲布局方式对土壤扰动有重要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理解单、双铲的深松作业效果,促进符合节能减阻要求的深松机具的研发及田间作业机器系统的优化选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开展硅对稻米镉的消减作用研究,为治理广西稻田土壤镉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境内,采集水稻主产区的稻田耕层(0~20 cm)土样157个,分析其镉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稻田土壤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另外,在镉超标稻田上进行不同硅肥处理对稻米镉的消减试验,试验设不施硅肥作对照、土壤中施用硅肥750 kg/ha、叶面喷施0.2%纳米硅1500L/ha和土壤中施用硅肥750 kg/ha+叶面喷施纳米硅1500 L/ha4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稻米中的镉含量.[结果]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稻田耕层土壤中全量镉含量为0.02~7.33 mg/kg,平均0.53 mg/kg,其中35.03%土壤样品的镉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级标准,以中、轻度污染为主.硅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硅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稻米中镉的含量(P<0.05),其中土施硅肥750 kg/ha+叶面喷施纳米硅1500L/ha处理效果最好,稻米镉含量比对照处理下降73.45%;喷施纳米硅1500L/ha处理稻米镉含量下降62.07%,土施硅肥750 kg/ha处理下降34.48%.[结论]广西稻田土壤中镉的生态风险为中等至高的风险,合理施用硅肥可有效降低稻米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