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235篇
农学   202篇
基础科学   191篇
  161篇
综合类   1547篇
农作物   243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927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小辣椒上进行不同的沼液沼渣施用处理,结果显示以沼渣作底肥,沼液浅施取得了增产15.6%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2.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北回归线横穿中部,气候暖热、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是我国水果主要产区。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年均气温20~22℃,有效积温7000~8000℃,降雨量1100~2800毫米,适宜荔枝、龙眼、香  相似文献   
113.
单甲脒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单甲脒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在较高浓度单甲脒的影响下,模型池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群落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明显下降.水体所含总氮、总磷的量增加.群落代谢失去平衡,呼吸量大于生产量,群落由自养型向异养型退化.对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变化趋势的灰色预测表明.低浓度(1.5mg/L)的单甲脒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不显,但较高浓度(≥3.0mg/L)的单甲脒最终将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14.
长效氮肥在几种土壤上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涂层尿素、长效尿素、长效碳铵3个长效氮肥品种与普通尿素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普通尿素在第四纪红土赤红壤上氨的挥发损失比涂层尿素、长效尿素和长效碳铵多0.160%-0.894%,在浅海沉积赤红壤上与长效碳铵相当,比其余的两种长效氮多4.7%-26.5%;(2)涂层尿素、长效尿素、长效碳铵和普通尿素在棕色石灰土和第四纪红土赤红壤上供氮过程和水平有较大的差异;(3)在第四纪红土赤红壤上,施长效氮肥的玉米于生物产量比施普通尿素增产7.5%-16.7%,长效氮肥氮素利用率较普通尿素提高2.3-8.7个百分点,施长效氮肥土壤中速效氮的残留比普通尿素高3-4mg/kg。  相似文献   
115.
大亚湾红树林群落结构及初级生产力数量参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样地和样带的调查方法,在对大亚湾沿岸的深圳市宝安县、惠州市惠阳县、惠东县的8个镇的普查基础上,以惠阳县澳头镇虾冲境内黄鱼涌白寿湾红树林为典型区域,在典型选定的三块样带中选伐标准木作树干解析,测定年龄和各年的树高、胸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并对其群落的结构及其数量特征和各组成植物物种的生长量、消耗量、蓄积量及初级生产力等定量参数进行了研究,为研究红树林这一潮间带中的特殊植物群落及海陆界面系统的生态边缘优、劣势打下重要的数量生态经济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6.
冠层部位对三倍体毛白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的光响应模型对纸浆林三倍体毛白杨冠层垂直与水平方向上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三倍体毛白杨冠层不同部位叶片的光饱和点(LSP)在760~1 100μmol.m-2.s-1之间,光补偿点(LCP)在15~32μmol.m-2.s-1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为17.4μmol.m-2.s-1,同时暗呼吸速率(Rd)的最大值不超过2.9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α)最大值为0.108 mol.mol-1;树冠上层、中层和枝条外部叶片LSP、LCP和Rd较其它部位高,Pmax和α均随着树冠部位的下降而下降;冠层上部、中部与枝条的外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RWUE)、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较其它部位的高,且冠层各部位的Tr、Gs和Ci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7.
施用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改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了解生物炭的农业环境效应,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5、10、20、30 t·hm-2)对韶关仁化县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玉米(粤甜9号)生长状况、产量及重金属累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生物炭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其提升幅度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随施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生物炭施加量达到30 t·hm-2时,土壤速效钾含量是CK处理的3.1倍,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用量生物炭均能降低土壤Pb和Cd的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11.3%和23.9%。各处理均能有效降低Pb、Cd在玉米粒、玉米芯、玉米叶和玉米秆中的累积。当施用量为20 t·hm-2时,玉米粒中Pb的含量降低幅度达49.4%,Cd的降低幅度达45.4%;生物炭对玉米的增产效果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CK的1.75、6.16、8.84倍和8.90倍。综上所述,生物炭通过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实现了对南方酸性土壤的改良,对玉米产量具有促进作用,可降低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8.
为了研究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柯拉斯那(Aquilaria crassna)沉香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4),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7),6-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8),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9)和6-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10)。化合物2~10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4,5,7和8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土壤镉污染现状,开展硅对稻米镉的消减作用研究,为治理广西稻田土壤镉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境内,采集水稻主产区的稻田耕层(0~20 cm)土样157个,分析其镉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稻田土壤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另外,在镉超标稻田上进行不同硅肥处理对稻米镉的消减试验,试验设不施硅肥作对照、土壤中施用硅肥750 kg/ha、叶面喷施0.2%纳米硅1500L/ha和土壤中施用硅肥750 kg/ha+叶面喷施纳米硅1500 L/ha4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稻米中的镉含量.[结果]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广西稻田耕层土壤中全量镉含量为0.02~7.33 mg/kg,平均0.53 mg/kg,其中35.03%土壤样品的镉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级标准,以中、轻度污染为主.硅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硅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稻米中镉的含量(P<0.05),其中土施硅肥750 kg/ha+叶面喷施纳米硅1500L/ha处理效果最好,稻米镉含量比对照处理下降73.45%;喷施纳米硅1500L/ha处理稻米镉含量下降62.07%,土施硅肥750 kg/ha处理下降34.48%.[结论]广西稻田土壤中镉的生态风险为中等至高的风险,合理施用硅肥可有效降低稻米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0.
为了降低发酵奶油中胆固醇的含量,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菌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奶油中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并确定了植物乳杆菌参与下奶油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41℃、发酵时间为6 h、接种量为9%,菌种(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比例为1∶1∶1时,植物乳杆菌参与下的发酵工艺可使奶油中胆固醇含量由0.531 mg·g-1降至0.384 mg·g-1,胆固醇降解率为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