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5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和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的棱柱层形成相关基因prismalin - 14的组织表达和碳酸钙沉降抑制进行了比较研究.选取编码prismalin - 14蛋白的cDNA序列插入pET - 32a质粒,构建表达载体,通过IPTG诱导、亲和层析柱纯化,成功获得预期大小的融合蛋白并用于碳酸钙沉淀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大珠母贝的prismalin - 14蛋白对碳酸钙沉降的抑制能力比合浦珠母贝弱.组织特异性表达表明,prismalin - 14基因在外套膜的表达量远高于其他组织.对大珠母贝外套膜3个不同部位的荧光定量PCR表明,prismalin - 14基因在大珠母贝外套膜边缘表达量最高,在外套膜皮质部和外套膜中心表达量较低,与合浦珠母贝的表达模式相似.  相似文献   
62.
我国主要养殖罗非鱼的16S rRNA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主要养殖的尼罗、奥利亚、莫桑比克、杂交种尼奥(尼罗♀×奥利亚♂)和红罗非鱼(莫桑比克×尼罗)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探讨罗非鱼种间亲缘关系和种类鉴别标记。PCR产物经直接测序,5种罗非鱼中大部分个体均获得长546 bp的基因序列。其碱基组成GC含量为47.4%。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变异位点18个,没有插入/缺失位点,转换/颠换比率为2.7。序列分析表明,红和奥利亚各有2个单倍型,尼奥、莫桑比克与尼罗各有1个单倍型。其中,尼奥与尼罗的单倍型序列相同,莫桑比克与红罗非鱼的1个单倍型序列相同。表明部分红罗非鱼的母本为莫桑比克。UPGMA聚类分析表明,尼奥与尼罗聚成一支、红罗非鱼与莫桑比克成一支、奥利亚独成一支。  相似文献   
63.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2012年3月和6月分别构建的两批共17个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选育基础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6对微卫星引物在17个群体共680个个体中检测到2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2~7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06~3.07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31~0.58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46~0.65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39~0.58之间,高度多态(PIC≥0.50)群体有11个(占64.7%)。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检测得到的102个数据结果中,有53个(占52.0%)极显著地偏离了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1)。从遗传偏离指数(D)的结果可以看出,17个群体在不同的微卫星位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本研究表明,两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非常接近,每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较高,对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分化格局有了初步的把握,为下一步交配设计构建下一代核心群体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是能量代谢的关键因子,为了探索GLUT1(glucose transporter type1)在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中的功能,开展了企鹅珍珠贝GLUT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企鹅珍珠贝GLUT1基因,并命名为Pp GLUT1。该基因c DNA全长为2 068 bp,编码522个氨基酸,有2个跨膜螺旋区,N端和C端都在胞质侧,分子量为57.226 4 k D,理论等电点为5.17。不同组织荧光定量结果表明,在肠和外套膜中表达量最高,闭壳肌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织。0.5 g·m L-1的高质量浓度葡萄糖注射实验表明,在注射后30 min内,肠Pp GLUT1表达量升高,在30 min之后表达量逐渐降低,注射后第2小时表达量最低。不同浓度葡萄糖注射实验表明,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1~0.4 g·m L-1时,Pp GLUT1表达量逐渐上升;质量浓度为0.4g·m L-1时,Pp GLUT1表达量最高;大于0.4 g·m L-1之后,表达量逐渐降低。上述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Pp GLUT1主要在肠和外套膜表达,并对葡萄糖注射有表达响应,可能在上述组织的葡萄糖转运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5.
皱纹盘鲍和盘鲍南方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和盘鲍H.discus discus在福建和广东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养殖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750~5.5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941~3.885,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41~0.698,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456~0.62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558~0.645,其中惠来盘鲍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东山盘鲍遗传多样性最低。AMOVA分析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为总遗传变异的4.78%,但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FSC=0.048,P<0.001)。群体间NEI氏遗传距离为0.084~0.186,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东山盘鲍与惠来盘鲍群体间亲缘关系最近,并与惠来皱纹盘鲍聚为一类,东山皱纹盘鲍与其它群体间亲缘关系较远。皱纹盘鲍和盘鲍南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有利于遗传选育,但与野生群体相比等位基因有所丧失。  相似文献   
66.
分析了插核手术(未插入珠核及小片)之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闭壳肌、鳃以及外套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C)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探明合浦珠母贝抗氧化免疫系统对插核手术胁迫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各组织SOD、CAT活性和TAC基本上均呈现出下降-升高-再下降的波动变化。即大部分在第3小时达到最低水平而于第12小时达到或恢复到最高水平;相比之下,MDA含量整体上呈不断增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MDA含量与TAC和CAT活性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组织差异对SOD、CAT活性和TAC影响显著(P0.05),不同取样时间对SOD、CAT活性、TAC和MDA含量影响显著(P0.05)。研究结果显示插核手术损伤会造成合浦珠母贝抗氧化和免疫水平的波动,此过程中组织的氧化损伤程度与其抗氧化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该研究选取具有多态性的6对微卫星引物对构建的2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完全双列杂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6个微卫星标记在9个家系36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Ne)为1.758 7~3.586 5,观测杂合度(Ho)为0.144 4~0.488 9,期望杂合度(He)为0.432 0~0.722 2,Shannon指数(I)为0.691 9~1.507 4。9个家系都有单态位点,平均Ho为0.129 2~0.466 7,平均He为0.155 0~0.439 6,平均I为0.248 5~0.712 2。有19个位点(占35.19%)极显著地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各家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09 0~1.137 2,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320 7~0.896 8。家系L4B46与L4B48的遗传距离最大,与D3D313的遗传距离最小。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9个家系分为3支,L4B48单独成一支,B4D426、B4D427与D4B445聚成一支,其余家系聚成一支。该研究结果为合浦珠母贝家系选择育种的亲本选择与交配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具有成骨活性,在胚胎发育、组织发生、生殖调控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但在贝类中研究还很少。研究克隆了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BMP10基因,命名为Pf BMP10。该基因c DNA长1 752 bp,包含开放阅读框(ORF)1 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包含一个N端信号肽、一个前结构域和成熟蛋白区。成熟区包含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结构域,其中含7个半胱氨酸残基。不同发育时期表达分析显示Pf BMP10高表达于担轮期和变态期,提示其可能参与幼体担轮期、变态期的发育调控。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其在鳃和外套膜高表达,贝壳缺刻实验显示缺刻处理24h后其在鳃和外套膜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表明Pf BMP10可能与贝壳形成相关。研究结果可为BMP家族基因功能及贝壳形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合浦珠母贝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三亚(SY)、越南(VN)、深圳(SZ)3个不同地区的养殖群体进行完全双列杂交,构建了6个杂交组合和3个自交组合,分别在135日龄、205日龄和260日龄从每个组合随机抽取100 ind个体,测量其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4个生长性状,分析杂交子代和自交子代的生长情况和杂交优势率,为群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135日龄SYSY的4个性状生长速度最快,VNSY的生长速度最慢,显著性分析表明,SYSZ、SZSZ和VNSZ三个组合在壳高、壳宽和体重3个性状上差异不显著(P0.05),正反交组合差异极显著(P0.01);在205日龄SYVN的各性状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SZVN;在260日龄SZSY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增长最快,分别为39.32 mm、38.36 mm、14.19 mm、9.85 g,其次为VNSY和SZVN。合浦珠母贝早期主要集中在贝壳的形态性状上的生长,随着时间推移其生长速度下降,而体重生长上升。由杂种优势可知,不同阶段杂交组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率,并随着日龄的增长,杂交组合SZSY和VNSY的杂种优势率随之增加。其中以SZSY在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率最大,分别为26.71%、22.87%、18.56%、49.12%,SZVN次之。杂交组合SZSY、SZVN、VNSY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可作为进一步定向培育生长快速、个体大的合浦珠母贝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70.
猪口蹄疫病毒DNA疫苗与常规灭活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有FMDV VPI基因和VPI基因主要抗原位点141—160及200—213位的氨基酸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VPI和pcDNA-F与常规O型FMD灭活疫苗分别免疫6—8周龄的BALB/c小鼠和豚鼠,同时设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以肌肉注射,间隔2周3次免疫的方式进行.通过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MTT)、T淋巴细胞亚群、中和抗体、抗病毒能力的检测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等方面比较DNA疫苗与常规灭活苗的免疫效果.结果发现pcDNA-VPI和pcDNA-F能够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pcDNA-F可使小鼠和豚鼠产生一定程度的抗FMDV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但与常规灭活苗比较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