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正农村三权改革是对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浙江省衢州市如何打通两山通道,唤醒沉睡资源,深化三权改革尤为重要和紧迫。1.三权改革现状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衢州市成立了改革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权颁证工作推进总体顺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力加速,  相似文献   
132.
以龙井茶为试验材料,设定不同的储藏温度(-20℃、-5℃、4℃、25℃)和包装材料〔镀铝复合膜(CPP镀铝/PE)、低密度聚乙烯(LDPE)、铝塑膜(PET/Al/PE)〕共12个组合,储藏至6个月时取样,测定样品含水率及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含量,并进行感官审评,研究包装材料和储藏温度对绿茶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温度的上升,茶叶含水率逐渐上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维生素C等含量呈下降趋势,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感官得分呈下降趋势,-20℃、-5℃和4℃处理间差异较小,但均高于25℃处理;比较不同包装材料,以CPP镀铝/PE材料保鲜效果最优,LDPE最差。综合保鲜效果和能耗成本两方面,以CPP镀铝/PE材料4℃贮藏龙井茶,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3.
134.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保护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综合考虑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从粮食安全、耕地变化趋势、供给与需求平衡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等方面预测福建省某市规划目标年的耕地保护规模,该方法较单纯依靠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预测耕地需求保护规模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135.
虎纹蛙(Rana tigrina rugulosaWiegmann)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虎纹蛙属,又称水鸡、田鸡等,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在我国分布很广,遍布长江以南各省区,由于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历来是人们喜受的美味佳肴,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多年来,由于捕捉过度,加上种植水稻、蔬  相似文献   
136.
针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中施肥粗放和效益较低的问题,以皖豆37和中黄13大豆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的专用控释肥和常规肥料配合施用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产量、生物量积累分配、冠层光能截获、叶片SPAD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较常规肥料增产3.0%~8.8%,控释肥+常规肥配施处理较控释肥处理增产2.5%~5.6%,50%控释肥+50%常规肥配合处理产量最高。产量构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粒数增加是产量提高的主导因素。控释肥+常规肥配施处理大豆叶片的SPAD和冠层光能截获率在整个生育期处于较高水平,生产生物量高,最终增产。控释肥+常规肥处理相比常规肥处理增收1 212.1~1 396.9元·hm-2,50%控释肥+50%常规肥配施处理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研究明确了新型大豆专用控释肥在黄淮地区大豆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合理的施用方式,可为大豆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7.
138.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皖豆24的推广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新品种皖豆24为试验对象,将多项实用大豆栽培技术组装配套应用于皖豆24的试验示范与推广中。[结果]在2006年的生产示范试验中,怀远龙亢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904.0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6.5%,最高单产达3507.0kg/hm^2;风台东风湖农场的皖豆24的平均产量为2737.5kg/hm^2,比对照品种徐豆9号增产7.7%,最高单产达3699.0kg/hm^2。皖豆24的适播期为6月上中旬。苗期每公顷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90~120g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300g兑水450~750k喷雾防治蚜虫。鼓粒期每公顷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600ml喷雾防治豆荚螟和大豆食心虫。[结论]在安徽省皖北地区推广种植皖豆24能切实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9.
用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A)、同型保持系W931B(B)及3个地理来源不同的恢复系WR99032(R1)、WR0088(R2)、WR0108(R3)及其测交后代群体F1(A×B)、F2、BC1a(A×F1)、BC1b(F1×B)、F1a[A×(恢复系×恢复系)F1]、F1b[(恢复系×恢复系)F1×B]作为试验材料,以花粉育性和植株育性指标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属配子体不育,3个不同来源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主效恢复基因控制,可能还存在微效修饰基因;3个恢复系的细胞质均为可育细胞质;恢复系R1与R2、R3的恢复基因呈非等位性,恢复系R2与R3的恢复基因呈等位性.  相似文献   
140.
安徽省SMV株系的鉴定及其抗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安徽省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株系的最新组成、分布及消长动态,以及筛选对流行株系的抗性种质。2009-2010年广泛采集安徽省各大豆主要产区疑似SMV病样461份,采用生物学及血清学方法鉴定得到83个SMV分离物。用全国统一的10个鉴别寄主对这些分离物进行鉴定,共鉴定出14个SMV株系,如SC3-SC9、SC11、SC13-SC15、SC17、SC19和SC22,其中SC5、SC11、SC14、SC15、SC17、SC19和SC22是本研究大豆主产区新发现的。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SMV株系SC3和SC7仍为目前安徽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分别占分离物总数的16.9%和25.3%;其次为新发现的强毒株系SC15,在安徽省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比率为12.1%。针对流行株系SC3和SC7的抗源筛选结果表明,来自参加安徽省区试的149份资源中有中作J8023、中黄45、L85-2308、中涡47号和濉科13等5份材料对SC3表现高抗,中黄45、宿03-4-1-4和鲁06-7等9份材料对SC7表现高抗;来自参加我国南方区试的95份种质资源中有13份对强毒株系SC15表现抗病,占鉴定品种的13.7%。本研究明确了安徽省大豆产区的流行株系及变化趋势,筛选出针对SMV流行株系的抗源,为培育抗病品种和抗病品种布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